- 年份
- 2024(11113)
- 2023(16191)
- 2022(13547)
- 2021(12721)
- 2020(10708)
- 2019(24845)
- 2018(25015)
- 2017(47319)
- 2016(26130)
- 2015(30213)
- 2014(30546)
- 2013(29856)
- 2012(27291)
- 2011(24761)
- 2010(25117)
- 2009(23608)
- 2008(23674)
- 2007(21488)
- 2006(18840)
- 2005(17475)
- 学科
- 济(109543)
- 经济(109412)
- 管理(76709)
- 业(70181)
- 企(57007)
- 企业(57007)
- 方法(48486)
- 数学(42649)
- 数学方法(41966)
- 中国(32477)
- 农(31163)
- 财(28488)
- 制(25008)
- 业经(24434)
- 学(22781)
- 贸(21448)
- 贸易(21434)
- 易(20896)
- 地方(20102)
- 农业(20098)
- 银(18704)
- 环境(18701)
- 银行(18665)
- 行(17806)
- 理论(17750)
- 融(17233)
- 金融(17229)
- 务(17075)
- 体(17038)
- 财务(17002)
- 机构
- 学院(377157)
- 大学(377070)
- 济(157065)
- 经济(153783)
- 管理(140176)
- 研究(130442)
- 理学(119524)
- 理学院(118121)
- 管理学(115754)
- 管理学院(115052)
- 中国(101552)
- 京(81266)
- 科学(79085)
- 财(74297)
- 所(66807)
- 农(62648)
- 研究所(60246)
- 中心(59544)
- 江(58312)
- 财经(58070)
- 业大(54268)
- 经(52583)
- 北京(52046)
- 范(49618)
- 经济学(49228)
- 师范(49129)
- 农业(48869)
- 院(46985)
- 州(46242)
- 经济学院(44284)
- 基金
- 项目(243266)
- 科学(190941)
- 研究(178376)
- 基金(176105)
- 家(153734)
- 国家(152512)
- 科学基金(129814)
- 社会(113068)
- 社会科(107105)
- 社会科学(107075)
- 省(94311)
- 基金项目(91868)
- 教育(83171)
- 自然(82604)
- 自然科(80636)
- 自然科学(80615)
- 划(79681)
- 自然科学基金(79155)
- 资助(73475)
- 编号(72582)
- 成果(60258)
- 重点(55832)
- 部(54372)
- 发(52454)
- 课题(51335)
- 创(50010)
- 国家社会(47353)
- 创新(46994)
- 制(46598)
- 教育部(46537)
- 期刊
- 济(178006)
- 经济(178006)
- 研究(113847)
- 中国(79839)
- 财(59513)
- 学报(58626)
- 农(57743)
- 科学(54213)
- 管理(52649)
- 大学(44746)
- 教育(43838)
- 学学(41819)
- 农业(38703)
- 融(36118)
- 金融(36118)
- 技术(34510)
- 财经(29332)
- 经济研究(28927)
- 业经(28498)
- 经(25258)
- 问题(23548)
- 业(21915)
- 贸(20105)
- 统计(19505)
- 技术经济(18865)
- 版(18566)
- 图书(17992)
- 世界(17622)
- 策(17543)
- 国际(17365)
共检索到575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钧霆
生态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了中国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基本状况、模式特点与成因,并对中国未来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取向进行探讨。中国在生态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制度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安排特点、治理权力分配与规制政策工具等四个层面。这种制度模式的形成与中国所处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公民社会发展程度及政府激励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及市场机制在推动生态现代化中的作用,形成国家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市场与行政共同协调治理生态环境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现代化 制度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彦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管理会计的宏观转向将研究路径延伸至制度的立体式视角。本文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下管理会计制度研究焦点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宏观理性、中观弹性与微观韧性的创新型管理会计制度框架。该制度框架不仅能够为整个产业以及企业指明发展方向,还能够促进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宏彬
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印度模式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三种模式有各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条件、内容和特点,但总的看,东亚模式的经验多,拉美模式的教训多,而印度的现代化发展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特征。因此研究该课题对我国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谐社会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模式 比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佳曦 朱为群
税收制度现代化是我国税收现代化的关键。衡量现代税制体系是否成熟定型,需要从理念、运行和逻辑三个层次确立评价标准。我国税收制度的现代化,应以征纳双方权责对等基础上的民主和透明为理念标准,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为运行标准,以内容规范、体系完备为逻辑标准,并结合现实情况,逐步推进。
关键词:
税收制度 现代化 标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晓桦
[目的/意义]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转型与超越,以制度逻辑考察有关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利用文献调研法探索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制度内涵及外延。[结果/结论]理事会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法人制度效果有限、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和科层制度根深蒂固等;制度逻辑下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明晰主体权责、厘定治理边界,完善利益分配、重塑治理格局,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治理行为,推进信息公开、开放治理过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炜杰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云 冯涛
相对于银行业专利质押融资模式而言,专利信托融资具有更为强大的融资功能,它既可以采取债权融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权融资形式,还可以采取基金融资方式。目前,专利信托融资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托公司对融资风险的担心。只要解决了风险控制问题,专利信托融资就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弥补银行业质押融资之不足,满足科技企业融资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信托融资方式,提出风险控制对策是专利信托融资制度模式建构的重点。
关键词:
专利 信托融资 信托业 金融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与国际和平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关系的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与国际和平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关系的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孟晓雨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对推进新一轮税收制度优化改革意义重大。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之路。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制改革不断适应并服务各个阶段的现代化,并形成了“党管税收观”“人民税收观”“国家治理论”“新市场财政学”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税收理论。未来的税制改革应从加强税收调节职能助力共同富裕实现、激发创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调节体系、创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等四个方面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体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正>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模式与农地制度改革紧密关联。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到新一轮农地确权,再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家庭承包权与农户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每一次地权制度改革都牵动着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转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强化地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使用土地要素的权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功荣
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强活力,必须发挥所有行政资源的作用,而人力资源是最根本的。[1]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是要完成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转变,并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开发政府人力资源,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自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在公务员制度中开始了由“人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晓飒
本文从企业管理模式概念入手,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基于其主要存在问题给出了从局部最优到整体最优的优化解决方案,探讨并研究局部最优到整体最优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影响作用机制和前沿发展趋势。
关键词:
局部最优 整体最优 企业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