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0)
- 2023(13495)
- 2022(11851)
- 2021(11449)
- 2020(9459)
- 2019(22105)
- 2018(21830)
- 2017(41221)
- 2016(22799)
- 2015(26190)
- 2014(25943)
- 2013(25541)
- 2012(23419)
- 2011(21407)
- 2010(21231)
- 2009(19165)
- 2008(18653)
- 2007(16058)
- 2006(14166)
- 2005(12284)
- 学科
- 济(89395)
- 经济(89208)
- 管理(64402)
- 业(57037)
- 企(47689)
- 企业(47689)
- 方法(41943)
- 数学(35056)
- 数学方法(34685)
- 中国(26359)
- 农(24702)
- 学(21130)
- 业经(20169)
- 环境(20004)
- 财(19935)
- 理论(18620)
- 贸(17280)
- 贸易(17270)
- 和(17189)
- 易(16862)
- 地方(16587)
- 农业(15929)
- 划(15161)
- 制(14885)
- 教育(13921)
- 技术(13743)
- 银(12245)
- 银行(12200)
- 务(12196)
- 财务(12132)
- 机构
- 大学(322334)
- 学院(320402)
- 济(127818)
- 管理(125989)
- 经济(125171)
- 研究(110937)
- 理学(109608)
- 理学院(108350)
- 管理学(106507)
- 管理学院(105930)
- 中国(81057)
- 京(69650)
- 科学(68973)
- 财(55603)
- 所(55463)
- 研究所(51110)
- 农(50404)
- 中心(48765)
- 业大(47111)
- 财经(45548)
- 范(44900)
- 江(44799)
- 北京(44665)
- 师范(44519)
- 经(41644)
- 院(40188)
- 农业(39300)
- 经济学(38411)
- 州(36386)
- 师范大学(36096)
- 基金
- 项目(223158)
- 科学(175458)
- 研究(165801)
- 基金(161363)
- 家(140631)
- 国家(139467)
- 科学基金(119284)
- 社会(104296)
- 社会科(98027)
- 社会科学(97996)
- 基金项目(85914)
- 省(85721)
- 教育(77640)
- 自然(76837)
- 自然科(74982)
- 自然科学(74964)
- 自然科学基金(73597)
- 划(72925)
- 编号(67734)
- 资助(66642)
- 成果(55365)
- 重点(50359)
- 部(50238)
- 发(47337)
- 课题(47250)
- 创(46109)
- 教育部(43205)
- 创新(42917)
- 国家社会(42658)
- 科研(42305)
- 期刊
- 济(137280)
- 经济(137280)
- 研究(94550)
- 中国(63597)
- 学报(51224)
- 科学(47760)
- 农(45879)
- 管理(45284)
- 教育(44387)
- 财(39977)
- 大学(38787)
- 学学(36069)
- 农业(32592)
- 技术(28456)
- 融(22576)
- 金融(22576)
- 财经(21972)
- 经济研究(21669)
- 业经(21301)
- 经(18809)
- 图书(18293)
- 问题(17960)
- 业(17464)
- 资源(16017)
- 科技(15682)
- 理论(14694)
- 技术经济(14686)
- 版(14564)
- 贸(14553)
- 世界(14147)
共检索到464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怡
在"绿色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普遍存在人才队伍短缺、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而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中国代表性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人才培养意义、主要工作、缺失原因及培养对策进行探讨和归纳,从现阶段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自身视角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框架。
关键词:
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 人才培养 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君华 蔡皿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据此提出了社会需要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对接培养的措施,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
社会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冬梅 席鸿建 黄国勋
本文论述了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要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 ,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 ,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三是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对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修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首楠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对所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质量的总体要求,对会计专业学生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社会需求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期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旺锋
针对高职文秘专业招生就业两难的境地,从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办学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用人单位对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需求本质,指出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办学定位不准、学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薄弱等问题,并指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秘专业 人才培养 定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震峰 徐良 柴超
作为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新增设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目前缺少明确的专业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清晰,课程体系相对杂乱。基于OBE教学理念,通过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内涵的深入剖析和行业人才需求的全面分析,明确提出了该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4项专业核心技能,并据此构建了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4项专业技能为核心,以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以环保竞赛和创新项目为引擎的1422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近5年的实践,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国内高等院校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核心技能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何辉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阐释、介绍"工学融合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定位、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分析"工学融合工作室"实现校企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产教真正互促融合等创新点。以期把"工学融合工作室"打造成工程造价能力训练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创新平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艳超 陈建勇 袁也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调查了计算机审计人才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能力需求,然后调查了作为审计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审计教学情况,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和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尹洪炜
2012年3月,动漫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世为杯"大学生动漫创意大赛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间接促使动漫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内陆城市、内陆高校所重视。然而,在"动漫热"及周边产业不断繁荣,动漫市场多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巨大瓶颈。如何提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宏
探究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肯定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客观地看待并揭示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窄口径及职业化倾向、课程内容设置呈现的失衡状态、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评估方式及手段的不尽合理。进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优化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改进设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并完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与制度。
关键词:
高校 设计学 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伟 唐谦 王璐烽
大数据专业是高职院校新增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可借鉴,各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大数据知识架构,以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错位发展为目标,对高职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型进行研究。由于大数据技术演进快,为确保人才培养动态满足行业需求,建立闭环反馈环节对模型实时进行递归修正,形成动态可扩展的人才培养模型。
关键词:
大数据专业 人才培养模型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宣国萍
高职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正因如此,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智秋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思维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枫林 刘滔 徐静
基于我国电子商务爆炸式发展和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从专业开设时间、侧重方向、主干课程、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等不同角度,对中、美、英三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细致考察,得出中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各自特点,指出我国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应用为核心,培养创新型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辉作
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21世纪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要确保培养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分析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高职旅游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应用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人才的原则,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