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7)
2023(16990)
2022(14467)
2021(13934)
2020(11496)
2019(26526)
2018(26361)
2017(50125)
2016(27591)
2015(30840)
2014(31108)
2013(30432)
2012(28336)
2011(25781)
2010(25794)
2009(23627)
2008(23170)
2007(20488)
2006(18089)
2005(15907)
作者
(79527)
(66205)
(65547)
(62790)
(42222)
(31541)
(29917)
(25951)
(25261)
(23870)
(22551)
(22525)
(21271)
(21131)
(20849)
(20395)
(19589)
(19428)
(18944)
(18923)
(16592)
(16470)
(16023)
(15069)
(14832)
(14717)
(14655)
(14583)
(13464)
(13293)
学科
(105236)
经济(105108)
管理(77511)
(70010)
(56909)
企业(56909)
方法(45573)
数学(39422)
数学方法(38936)
中国(32592)
(30512)
(27453)
(25329)
业经(23040)
地方(21846)
(21817)
(20984)
贸易(20974)
(20473)
农业(19748)
环境(18989)
(18091)
理论(18046)
银行(18040)
(17711)
(17333)
(17004)
金融(16996)
(16841)
(16153)
机构
大学(385677)
学院(384040)
(154642)
经济(151261)
管理(147417)
研究(138011)
理学(126483)
理学院(124994)
管理学(122823)
管理学院(122122)
中国(103649)
科学(85500)
(84002)
(71880)
(70094)
(65556)
研究所(64010)
中心(61672)
业大(57719)
(57071)
财经(56614)
北京(53798)
(52398)
师范(51875)
(51699)
农业(51303)
(50687)
经济学(46403)
(45798)
财经大学(42075)
基金
项目(261502)
科学(204757)
研究(192102)
基金(188681)
(165780)
国家(164411)
科学基金(139409)
社会(119599)
社会科(113156)
社会科学(113128)
(100557)
基金项目(98952)
自然(90473)
教育(88486)
自然科(88309)
自然科学(88283)
自然科学基金(86697)
(85920)
资助(78469)
编号(78016)
成果(65099)
重点(59007)
(58324)
(55977)
课题(55196)
(53651)
创新(50106)
科研(49851)
教育部(49564)
国家社会(49121)
期刊
(171811)
经济(171811)
研究(117128)
中国(79199)
学报(63985)
(59954)
科学(57868)
管理(54546)
(53179)
教育(48563)
大学(47924)
学学(44730)
农业(41617)
(35274)
金融(35274)
技术(32792)
经济研究(27729)
财经(27448)
业经(27348)
(23589)
问题(22251)
(21987)
图书(21532)
(18597)
科技(18438)
(18111)
理论(17611)
技术经济(17422)
资源(17069)
世界(16933)
共检索到57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娄伟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是引导规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政策,这些政策逐步形成体系,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以往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且刚刚起步,因此,针对性政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态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割裂,顾此失彼;生态文明建设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作雷同,管理相对混乱;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重复,并忽视了相关工作的延续性等。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性政策体系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理论,提出了由生态自然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组成的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伟杰  曹玉昆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舜  毋庆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聚焦于"人的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体系,基于产业生态、自然生态、居住生态、文化生态、农村生态的综合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爱华  吴国庆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理念,提出企业的生态文明成本,在建立企业、员工、自然、社会"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与员工、自然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成本体系,通过该成本体系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生态化、企业与自然关系生态化、企业与社会关系生态化。该套成本体系从员工、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成本、费用的识别,弥补环境成本仅重点关注企业与自然之间成本、费用的不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梁纯雪  眭依凡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而且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影响。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学理性分析及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与亲和力不足的现状及其原因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程体系重构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前端设计的学术观点,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必须突出核心课程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必须坚持教育需要与教育实效相结合3个方面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重构的原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倪宁  
随着高校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比重的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民生意义日益凸显。分析1999年至2013年国办下发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文本的失业治理针对性,以及各种失业类型的政策条目在数量和内容上的演化特征,结果发现:(1)就业促进政策的失业治理针对性逐渐增强;(2)在政策制定者看来,结构性失业和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最重要的两种失业原因,相关政策条目占比逐年增大;(3)就业促进措施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直接行政式干预逐步让位于间接的宏观调节式干预;(4)针对摩擦性失业,政策制定的关注点应从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拓展为提升全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文章通过识别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文章通过识别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薇  
北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就显著,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质量转变,但是人口持续增长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长期存在。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服务。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研究,从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努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压力指数,与全国其他省市进行对比,找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雯  王奇  
城市新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于城市新区建设中,是对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主导发展理念的践行。研究并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于刻画城市新区应具备的特征、引导建设规划方向、提升城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解读,依据对"自然—界面—经济—人居"这一"全过程"进行"全生态"建设的思路,构建了包括"自然资产、环境亲和、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四个层次共39项指标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按指标的状态属性和约束属性进一步细分。既可作为城市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胜东  
本文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江西省100个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利用分层聚类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及二级指标分成5个级别建设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不同的二级指标中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所处水平较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检验分析显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较为明显提高,且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差距也不大。今后要坚持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并提出促进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