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4)
- 2023(17939)
- 2022(15086)
- 2021(13779)
- 2020(11784)
- 2019(26880)
- 2018(25990)
- 2017(48992)
- 2016(26653)
- 2015(29828)
- 2014(29447)
- 2013(29127)
- 2012(26573)
- 2011(24033)
- 2010(23609)
- 2009(21945)
- 2008(21533)
- 2007(18681)
- 2006(15947)
- 2005(13892)
- 学科
- 济(113582)
- 经济(113471)
- 管理(75828)
- 业(70938)
- 企(57261)
- 企业(57261)
- 方法(55245)
- 数学(49637)
- 数学方法(49110)
- 中国(29897)
- 农(29498)
- 财(28460)
- 学(23987)
- 业经(23042)
- 贸(22924)
- 贸易(22917)
- 易(22326)
- 地方(22204)
- 农业(19894)
- 环境(19845)
- 制(18626)
- 务(18150)
- 财务(18108)
- 财务管理(18070)
- 企业财务(17182)
- 和(16710)
- 融(16375)
- 金融(16372)
- 银(16273)
- 银行(16206)
- 机构
- 大学(385141)
- 学院(383903)
- 济(160519)
- 经济(157653)
- 管理(147641)
- 研究(131274)
- 理学(129652)
- 理学院(128164)
- 管理学(125907)
- 管理学院(125228)
- 中国(97982)
- 科学(83449)
- 京(79861)
- 农(70307)
- 财(69644)
- 所(66457)
- 业大(61690)
- 研究所(61450)
- 中心(60563)
- 财经(57638)
- 农业(56073)
- 江(53819)
- 经(52764)
- 经济学(50504)
- 北京(49376)
- 范(48767)
- 师范(48138)
- 院(47258)
- 经济学院(45905)
- 财经大学(43225)
- 基金
- 项目(271585)
- 科学(214705)
- 基金(201072)
- 研究(189310)
- 家(178884)
- 国家(177503)
- 科学基金(151643)
- 社会(123350)
- 社会科(117142)
- 社会科学(117108)
- 基金项目(106590)
- 省(104675)
- 自然(100574)
- 自然科(98270)
- 自然科学(98237)
- 自然科学基金(96529)
- 划(89872)
- 教育(86926)
- 资助(81904)
- 编号(73011)
- 重点(62332)
- 部(60313)
- 发(58373)
- 成果(57383)
- 创(56673)
- 科研(53437)
- 创新(53187)
- 国家社会(52612)
- 计划(51565)
- 教育部(51282)
- 期刊
- 济(161721)
- 经济(161721)
- 研究(102336)
- 学报(67800)
- 中国(65804)
- 农(61662)
- 科学(60663)
- 财(53154)
- 大学(50178)
- 管理(50079)
- 学学(47919)
- 农业(42401)
- 教育(32481)
- 技术(30680)
- 融(30467)
- 金融(30467)
- 财经(28136)
- 经济研究(27712)
- 业经(26142)
- 经(24197)
- 业(23589)
- 问题(21777)
- 版(19606)
- 贸(19533)
- 统计(19283)
- 资源(18624)
- 技术经济(18311)
- 科技(18120)
- 策(17909)
- 商业(17140)
共检索到535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屈小娥
"生态效率"这一概念同时将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内涵于其中,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关联及集聚特征,研究了生态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显著,生态效率呈现"东—中—西—东北"的梯度递减格局。(2)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正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特征,近地缘的各省域生态效率相互影响,空间扩散效应显著;忽视区域差异与空间因素,在理论上存在严重不足,也与现实不符。(3)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结构变动、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都会对生态效率变动产生显著影响。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中西部落后地区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相关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武新 吕秀娟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虎平 关山 王海东
基于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测算了我国2004—2012年的生态效率,分别从区域平均效率角度与规模效应角度阐释我国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基于环境规制的角度,利用逐步回归法探析影响我国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现阶段整体生态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我国各区域生态效率的规模效应均小于1,说明规模效应不是生态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上升趋势。第三,现阶段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效应,"波特假说"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不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生态效率改善中是显著存在的。
关键词:
SBM模型 生态效率 规模效应 环境规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虎平 关山 王海东
基于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测算了我国2004—2012年的生态效率,分别从区域平均效率角度与规模效应角度阐释我国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并基于环境规制的角度,利用逐步回归法探析影响我国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第一,我国现阶段整体生态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我国各区域生态效率的规模效应均小于1,说明规模效应不是生态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规模效应呈上升趋势。第三,现阶段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
关键词:
SBM模型 生态效率 规模效应 环境规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度,均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外资进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区域层面"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据此提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文波
文章通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模型,测算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效率,研究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关联特征,分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生态效率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已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集聚区,一个是以青海、四川为中心,与周边新疆、云南、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省份组成的低—低集聚区,另一个是以浙江、江苏和上海为中心,与周边的东部沿海省市和长三角地区组成的高—高集聚区,这种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稳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国有比重、外资进入及研发强度对生态效率水平提升具有积极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时空差异 驱动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梅 王小敏 刘忠梅 刘雷 张文新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在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区域生态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地区上整体呈现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省际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过渡型"向"两极分化型"演变,NICH指数结果显示江苏和宁夏是持续增长区,河南、云南、甘肃、新疆和黑龙江是持续降低区,其他地区波动较大;产业结构对区域生态效率呈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度、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魏梅
本文运用了动态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95年-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外溢的角度考虑了影响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人力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效率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比重对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无明显影响,人力资本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效率 区域差异 DSBM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雅乖 刘玲燕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与供水总量和科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效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用水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争鸣 刘晓晨
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本文运用DEA效率模型中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值的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然后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各省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依次递减;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整体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偏低;未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时,传统经济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绿色经济效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都存在,但影响各省区绿色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雅乖 刘玲燕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米运生
帕累托式的FDI空间配置有利于区域协调增长。本文研究表明,中国FDI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在动态趋势方面,东部优势减弱,中部综合优势明显。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3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国家层面上,市场、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红玲 段与杨
本文建立商品房市场局部均衡模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研究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构建地域特性因子,分别对全国和中、东、西部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土地成本和基于地域特征的预期因素对全国及各区域商品房价格均有显著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投资偏好、土地收入与财政收入之比以及开发商资金来源等因素对不同区域商品房价格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商品房价格 区域差异 供求理论 预期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