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3)
2023(6290)
2022(5280)
2021(5008)
2020(4095)
2019(9533)
2018(9199)
2017(16926)
2016(8932)
2015(10121)
2014(9620)
2013(9793)
2012(9108)
2011(8644)
2010(8387)
2009(7788)
2008(7623)
2007(6391)
2006(5705)
2005(5254)
作者
(25929)
(21625)
(21547)
(20681)
(13566)
(10387)
(9614)
(8485)
(8228)
(7706)
(7388)
(7167)
(6918)
(6903)
(6879)
(6740)
(6332)
(6190)
(6172)
(5823)
(5397)
(5255)
(5094)
(4854)
(4828)
(4795)
(4705)
(4278)
(4274)
(4216)
学科
(44499)
经济(44466)
管理(23028)
方法(19931)
(19402)
数学(18138)
数学方法(18045)
中国(14687)
(14365)
企业(14365)
环境(11698)
(10772)
(10694)
贸易(10688)
(10496)
(8993)
(8111)
业经(7932)
地方(7534)
(7148)
(7126)
(7124)
(7110)
金融(7110)
(6980)
银行(6970)
农业(6927)
(6908)
(6817)
生态(6647)
机构
大学(133355)
学院(130573)
(67278)
经济(66450)
研究(55504)
管理(48024)
中国(42886)
理学(41623)
理学院(41092)
管理学(40517)
管理学院(40288)
科学(31811)
(29549)
(28039)
(26723)
研究所(25947)
中心(23555)
经济学(22757)
财经(22091)
(21091)
经济学院(20555)
(20507)
(20211)
北京(19644)
科学院(18006)
业大(17787)
(17264)
师范(17149)
财经大学(16736)
农业(16492)
基金
项目(91672)
科学(74309)
基金(71406)
研究(65106)
(63877)
国家(63532)
科学基金(53790)
社会(45684)
社会科(43663)
社会科学(43653)
基金项目(37482)
自然(33709)
自然科(32854)
自然科学(32848)
自然科学基金(32307)
(31303)
资助(29321)
(28228)
教育(28098)
(22229)
编号(22213)
重点(21764)
中国(21530)
国家社会(21093)
(20604)
教育部(18886)
(18876)
创新(18001)
人文(17725)
科研(17600)
期刊
(70041)
经济(70041)
研究(41918)
中国(24677)
科学(20749)
学报(20213)
(18090)
(17869)
管理(17728)
大学(15342)
学学(14544)
农业(13267)
经济研究(12927)
(11938)
金融(11938)
财经(11401)
(10421)
(10028)
世界(10021)
国际(9811)
问题(9472)
资源(9251)
(8877)
业经(8862)
技术(8582)
教育(8338)
统计(6782)
技术经济(6572)
(5952)
科技(5786)
共检索到195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增林  王倩雯  刘天宝  闫晓露  
文章从省域层面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中国2006—2015年省域生态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方法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动态分布与演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效率水平存在增长缓慢、发展不协调,多极化趋势明显等问题;(2)空间上呈现出横向均衡、东高西低逐步减弱的阶梯分布的特征;(3)我国生态效率水平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惯性,相邻等级之间发生等级转移的概率较大,跨等级转移的概率较小;(4)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态效率水平两级分化问题虽有缓和但依然严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军  丁晓晓  孙东旭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共同富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2014—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省级数据,直观展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本特征和空间格局,深入解析中国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与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收入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南北倒U型”的分布态势;基尼系数双维分解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总体呈收敛趋势,区域间的工资性收入差距是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势头强劲,相邻省份间存在正空间相关性。研究结论为新时期有的放矢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尹朝静  吴贤荣  
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与趋势演进规律对于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科学测算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强度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论揭示:(1)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基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的差异可将31个地区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持续上升型”与“波动上升型”等四种类型;农业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差异较大。(2)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正逐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处于高度平均;中部地区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杨骞  
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演进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碳减排政策并最终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采用IPCC的计算方法,以中国大陆29个省(区、直辖市)1995-2010年期间不同年份的化石能源消费量精确测算了各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以碳强度为指标,采用动态分布分析方法(MEDD)对中国省际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GIS可视化方法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均呈现扩大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下降趋势;③Kerne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升  
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布的动态演进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布都呈现明显的"双峰"状,一直处于两极分化状态。从其分项收入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由"双峰"演变为"单峰"状,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消失,收入差距缩小。从马尔可夫链的稳态分布来看,各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仍然保持较大差异,短期内难以实现均衡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本文使用SBM-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省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以累积相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指标,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1)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论文基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差异将28个省区分为"持续下降型"、"缓慢上升型"和"快速上升型"三种类型。(2)Kernel密度估计表明,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差距呈扩大态势。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差距变小的同时表现为"三极分化"逐渐消失;中部地区差距明显;而西部地区差距则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3)马尔可夫链分析表明,省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流动性比较低,但与高水平省区相比,低水平省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具活跃性。稳态分布表明,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格局,"极化"现象较难发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在刻画其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差椭圆、条件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的热点迁移过程、分布动态演化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持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率热点区域逐渐收敛,分布重心向东北迁移,表现出“东南—西北”向心集聚、“东北—西南”空间发散的分布发展态势。在非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生态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增长性,中高效率以上层次省份生态效率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在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间生态效率存在趋同性,而高效率及以上层次省份不易与相邻省份产生空间关联作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波动下降,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分别为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与次要来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准   匡琼   张凡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全面研判我国数字农业分布动态和收敛趋势具有重要政策意义。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各省(区、市)数字农业动态发展水平,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揭示其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基于变异系数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阐释其空间收敛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空间差异较显著,总体呈现“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全国数字农业发展整体差距有扩大趋势且极化特征明显,且呈现较显著的收敛特征和空间效应。我国各地区应加大数字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走特色数字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各区域间要加强数字农业跨区域、跨行业协同联动,优化和完善数字农业支持政策和保障体系,有效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准   匡琼   张凡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全面研判我国数字农业分布动态和收敛趋势具有重要政策意义。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测算各省(区、市)数字农业动态发展水平,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揭示其分布动态演进趋势,基于变异系数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阐释其空间收敛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空间差异较显著,总体呈现“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格局;全国数字农业发展整体差距有扩大趋势且极化特征明显,且呈现较显著的收敛特征和空间效应。我国各地区应加大数字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走特色数字农业发展之路,同时各区域间要加强数字农业跨区域、跨行业协同联动,优化和完善数字农业支持政策和保障体系,有效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玉享  
文章以中国大陆18个省(区、直辖市)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为指标,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方法,分区域对中国体育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佳  张永战  
利用1990—2005年中国和英国风电发展数据,对两国风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据英国风电发展的阶段性,把中国风电发展划分为试验性发展、规模发展、过渡发展3个阶段,并预测到2007年步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因此,未来几年,中国风电场数目和规模将会快速增长,并且由集中走向高密度集中分布。据对影响风电场省级时空分布的自然、市场和政策共8个选择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中国风电场按省级划分为3个区域和8个亚区域,对聚类结果进行逐步判别回判,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2.6%。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庆余  张立明  弭宁  
近年来,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发展迅速。通过宏观与微观角度探讨海洋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与区位布局,从发展方向、空间分布、微观布局、土地使用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与定位转型,西部将成为重点投资区域,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以增强海洋主题公园的竞争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守亭  俞彤晖  
流通效率是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型概念,综合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节奏和价值实现的速度。文章基于对流通效率内涵的界定,从市场、企业、资本、人员4个层面,选取15个基础性指标构建了一个复合型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使用SPSS19.0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了我国1995—2011年流通效率的实证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流通效率总体上处于上升的态势,仅有少数年份出现小幅下降;我国流通效率的时序变化趋势可分为持平发展、加速上升和平稳上升三个阶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峰  潘星宇  
本文采用1989—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九次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利用ArC GIS地图和收入流动矩阵等技术分析了中国贫困代际传递在时间上的动态趋势和地理上的空间分布,并实证测度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的程度。研究发现:(1)中国贫困在代际间传承严重,但是传递概率在时间上有减弱趋势;(2)空间分布上贫困代际传递分布相对集中,并突出表现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3)区分父亲、母亲效应发现,父母对子女的贫困代际传递性状况基本一致;(4)进一步定量测度发现,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大致位于0.38~0.42之间,相对而言位于收入流动性较低的国家行列。如何通过政策干预,切断这种不平等的代际传承,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