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62)
- 2023(16964)
- 2022(14488)
- 2021(13637)
- 2020(11348)
- 2019(26040)
- 2018(25851)
- 2017(48982)
- 2016(26661)
- 2015(29983)
- 2014(29738)
- 2013(29709)
- 2012(27241)
- 2011(24975)
- 2010(24718)
- 2009(22663)
- 2008(22187)
- 2007(19487)
- 2006(17235)
- 2005(15090)
- 学科
- 济(108681)
- 经济(108567)
- 业(73435)
- 管理(70614)
- 企(51055)
- 企业(51055)
- 农(49485)
- 方法(46634)
- 数学(40863)
- 数学方法(40475)
- 农业(32779)
- 中国(31648)
- 业经(26381)
- 学(24019)
- 财(23980)
- 地方(22167)
- 贸(21402)
- 贸易(21390)
- 易(20877)
- 制(20487)
- 环境(19235)
- 银(16635)
- 银行(16569)
- 和(16516)
- 技术(16365)
- 发(16172)
- 行(15887)
- 理论(15508)
- 融(15430)
- 金融(15429)
- 机构
- 大学(380014)
- 学院(378784)
- 济(155119)
- 经济(152035)
- 管理(147537)
- 研究(134736)
- 理学(128327)
- 理学院(126884)
- 管理学(124726)
- 管理学院(124076)
- 中国(101486)
- 科学(85435)
- 农(83625)
- 京(81829)
- 所(68761)
- 业大(65996)
- 财(65501)
- 农业(64940)
- 研究所(63268)
- 中心(61138)
- 江(54281)
- 财经(52954)
- 北京(51754)
- 范(49797)
- 师范(49241)
- 经(48622)
- 院(47830)
- 经济学(46034)
- 州(43620)
- 科学院(41747)
- 基金
- 项目(265377)
- 科学(206744)
- 基金(192226)
- 研究(190675)
- 家(170447)
- 国家(169000)
- 科学基金(142759)
- 社会(120587)
- 社会科(113926)
- 社会科学(113893)
- 省(102712)
- 基金项目(102603)
- 自然(93270)
- 自然科(91014)
- 自然科学(90985)
- 自然科学基金(89344)
- 划(86938)
- 教育(85625)
- 资助(78090)
- 编号(77201)
- 成果(61692)
- 重点(59716)
- 部(58768)
- 发(57569)
- 创(54684)
- 课题(52696)
- 创新(51077)
- 科研(50822)
- 国家社会(49989)
- 教育部(49366)
- 期刊
- 济(171480)
- 经济(171480)
- 研究(109309)
- 农(82094)
- 中国(74776)
- 学报(68420)
- 科学(60478)
- 农业(55886)
- 大学(51243)
- 管理(49546)
- 学学(48318)
- 财(45555)
- 教育(39489)
- 融(33592)
- 金融(33592)
- 业经(32037)
- 技术(30539)
- 业(27677)
- 经济研究(26280)
- 财经(24757)
- 问题(23382)
- 经(21206)
- 版(20305)
- 图书(20256)
- 科技(19725)
- 业大(18932)
- 资源(18481)
- 世界(18326)
- 技术经济(17787)
- 理论(17012)
共检索到554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王腊春
为遏制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退化并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及农民脱贫,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生态修复区往往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落后的双重特征,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建设势必对区域农户生计产生重要影响。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从农户生态修复的意愿、生态修复对农户生计资本、农户生计策略、农户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户环境保护意识/行为的影响五个方面概述了生态修复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结合生态修复与农户生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态修复与农户生计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孙博 刘倩倩 王昌海 温亚利
作为农业大国,如何改善农户生计成为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农户生计的相关文献,从可持续生计概念入手,对生计资本、生计风险、生计策略、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促进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以及构建扶贫脱贫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超 杨玉盛
农户生计演化对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是恢复生态学和乡村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针对该学术背景,论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系统梳理了农户生计变化的内涵、驱动因素及其对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得出农户生计变化与山地生态系统演化是紧密相关的,农户生计状况最终决定着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农户生计的改善往往驱动着山地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最后,针对当前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户生计和生态恢复相互关系的研究;针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深入探究其对农户生计乃至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并建议优化中国地方官员考核标准,增强各级部门对农户生计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农户生计 山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钦 赵雪雁 王亚茹 雒丽 薛冰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剧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尤为显著,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增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去或当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土地、农作物、病虫害、人类健康等农户生计资本的宏观影响以及局地或区域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亟需开展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建立合理的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影响的评估框架,加强对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及...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雯婧 牛霞
农户征信建设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实现农村信用环境改善的基础。从农户征信的内涵,农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农户征信的现有模式等方面入手,对农户征信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明我国农户征信建设现实和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结合我国农户的特殊属性对农户征信理论进行构建研究的想法。
关键词:
农户征信 信息采集 信用评价 征信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旭凡 冯紫曦 孙家堂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秸秆处理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首先回顾关于秸秆处理的研究,介绍秸秆处理方法有哪些。其次,根据农户行为理论,梳理农户行为选择的理论基础,为农户选择秸秆处理方法研究做铺垫。最后,借鉴有关秸秆处理行为的实证研究,总结可能影响秸秆处理行为的有关因素。
关键词:
秸秆处理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超 杨玉盛
农户生计策略变化是农户面对环境变化和自身生计资产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它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驱动着农村人地系统的演化。通过对国内外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和理论总结,重点阐明农户生计策略内涵、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策略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提出生计非农化和农业集约化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的主要趋势。最后,结合当前社会经济需求和科学研究需求,展望未来农户生计策略变化的研究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伟 马奔 秦青 温亚利
农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主体,农户行为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本研究建立了生计资本和农户生态保护行为评估指标,利用湖北省、江西省、云南省14个保护区周边社区抽样调查的594份有效农户问卷,评估了不同生计资本对农户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农户在保护区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高,参与过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比重占到41%,参与野生动物救助的农户占到12%。(2)人力资本变量中,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同资源利用行为成反比,同保护参与行为呈正比;物质资本变量中,住宅面积较大,通讯设备较多的农户其生产投入越小;社会资本变量中,村干部家庭更少地采集山野菜,更多地参与保护区的管理活动;金融资本变量...
关键词:
生计资本 生态保护行为 保护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邓小芳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矿产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矿区生态修复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但与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生态修复研究相比还相对滞后。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我国典型矿区生态修复研究概况,包括修复规模、修复主体、修复技术、有关法律与政策规定,并从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和执法监督体制、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矿区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黎子阳 卢新海 祝浩
[目的]揭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效率、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构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农地多功能—农户生计韧性”理论框架,基于湖北省的466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农户类型与区域异质性的视角探讨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差异。[结果](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显著降低3.4%,生计恢复力、生计韧性显著提升8.7%和12.1%,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回归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的提升效应不仅随着农户生计韧性分位点的增加而减弱,还受到地貌类型差异的影响,平原地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作用大于丘陵地区。[结论]农旅融合型土地综合整治应从政策落实、资金供应、要素整合等方面加强整体谋划,充分虑及农户异质性需求,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守住农业“耕”基、唤醒生态绿脉、赓续乡村文脉,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提升农户生计韧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萌 张兴中 沈祥成 郭熙保 刘建茂 范斐 吴清华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主导地位。为提高农业技术采用率,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户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并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评述。通过上述研究,本研究旨在推进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户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户 农业技术 采用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喻立凡 曹大宇 廖冰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南昌县水稻种植区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推动江西省水稻绿色种植。[方法]以江西省207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全产业链上生计资本、生态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生计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且生态认知在生计资本与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采纳意愿中具有中介效应。在产前新品种技术上,交流农业信息频率、借贷难易程度、水稻排灌条件、水稻土壤肥力、村庄绿色生产氛围对其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产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健康状况、交流农业信息频率、经济条件、水稻土壤肥力、水稻排灌条件和村庄经济水平对其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产后秸秆腐熟还田技术上,健康状况、借贷难易程度、经济条件、宽带网络满意度、房屋类型、水稻排灌条件和村庄经济水平对其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基于此,从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和强化生态认知两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户水稻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绿色技术推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随着"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提出,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扶贫解困的新使命。量化研究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有利于揭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扶贫效果。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测度指标测算了贵州省3个贫困县432个农户样本的生计资本,通过似不相关估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生态补偿政策农户的总体生计资本水平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其中参与政策农户的自然资本高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不同类型的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差异明显,现金型直接补偿侧重于增加农户用于发展的物质条件、改善农户生产生活的脆弱性背景,而公益岗位型间接补偿则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两者在促进农户的生计资本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此,在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投入,并充分发挥不同补偿项目的协同作用,让农户真正从生态保护中获益。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扶贫 生计资本 似不相关回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格格 葛颜祥 李颖 张化楠
[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0 2增至补偿后的0.322 5,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自然、社会、金融、人力、物质、信息、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016、0.459、0.258、0.384、0.450、0.50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克强 黄智俊 张永良
农业水资源的缺乏,客观上要求农户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以节约用水。农户作为新技术的最终接受者,他们对待新技术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程度。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和借鉴,可以推进国内学者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地深入研究,推动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技术采用 行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