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37)
2023(18709)
2022(16106)
2021(15324)
2020(12721)
2019(29397)
2018(29029)
2017(55326)
2016(30204)
2015(34073)
2014(34023)
2013(33176)
2012(30581)
2011(27626)
2010(27482)
2009(25224)
2008(24460)
2007(21264)
2006(18690)
2005(16452)
作者
(86287)
(71920)
(71147)
(68127)
(45793)
(34299)
(32503)
(28293)
(27493)
(25631)
(24453)
(24387)
(22934)
(22856)
(22322)
(22273)
(21349)
(21176)
(20599)
(20489)
(17880)
(17780)
(17365)
(16361)
(16051)
(15892)
(15823)
(15701)
(14518)
(14316)
学科
(119225)
经济(119088)
管理(86332)
(80129)
(65905)
企业(65905)
方法(53631)
数学(46874)
数学方法(46181)
中国(34034)
(33750)
(30425)
(26274)
业经(25929)
地方(24986)
(23435)
贸易(23422)
(22958)
(22821)
农业(22141)
环境(20857)
理论(19618)
(19358)
(18722)
银行(18670)
(18435)
(18389)
财务(18338)
财务管理(18294)
技术(18204)
机构
大学(422779)
学院(422297)
(171439)
经济(167806)
管理(165620)
研究(147739)
理学(143013)
理学院(141403)
管理学(138865)
管理学院(138096)
中国(110464)
科学(91281)
(90719)
(77789)
(73864)
(69898)
研究所(67659)
中心(66345)
业大(63224)
财经(62151)
(61244)
北京(57591)
(56767)
(56529)
师范(55987)
(54621)
农业(54571)
经济学(51129)
(49306)
财经大学(46217)
基金
项目(291719)
科学(229114)
研究(212861)
基金(211328)
(185329)
国家(183845)
科学基金(157062)
社会(133424)
社会科(126372)
社会科学(126340)
(112255)
基金项目(111023)
自然(102475)
自然科(100026)
自然科学(99997)
自然科学基金(98172)
教育(98017)
(95688)
资助(88030)
编号(86497)
成果(70383)
重点(65570)
(64528)
(62573)
课题(60346)
(59940)
创新(55980)
科研(55655)
国家社会(55084)
教育部(55047)
期刊
(186194)
经济(186194)
研究(124635)
中国(81005)
学报(67887)
(63098)
科学(62650)
管理(61043)
(58058)
大学(51674)
学学(48637)
教育(48538)
农业(43821)
技术(37611)
(35979)
金融(35979)
业经(30247)
经济研究(30051)
财经(29683)
(25477)
问题(24139)
(23376)
图书(21128)
科技(20160)
(20143)
技术经济(20104)
(19837)
资源(19805)
统计(18889)
理论(18861)
共检索到621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敏行  白钰  曾辉  
生态住区评价体系是衡量社区综合生态状况和环境性能并控制其规划建设的工具。通过对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居住版本、英国建筑物环境评估体系的社区版以及《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制定背景、本国生态住区建设特点、核心理念以及对生态住区内涵理解的异同,得出三个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各自优势,借鉴国外两个评价体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内的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颖婕  
新时期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组织专家打分法,在考察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等生态城市基础上,从环境、经济及社会三维度,筛选并构建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项门槛条件和32个指标(3个目标层、7个路径层)。为生态城市综合评价及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春海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既是对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评价工具,也是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纲领。本文从制订单位、制订目的、指标架构、指标项构成和指标赋值等方面对四个典型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传斌  戴欣  王如松  
生态社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单元,其核心内容是社区生态关系的整合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强调居民家庭、建筑、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区社会服务等要素的有机融合。采取文献分析、公众调查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套城市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为引导,提出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管理、运营、维护各阶段的生态社区建设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梦玲  
本文从智慧物流、物流运输成本现状出发,概述了智慧物流产生的必要条件,分析了物流运输过程当中的成本浪费现象及造成浪费的原因,通过构建智慧配送体系,对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出了降低运输成本的智慧化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江华  
本文统筹考虑各种绩效评价和效能评价方法的优劣,取长补短,以平衡计分测评法为基础构建基于战略的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探索新型组织效能评价方法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燕文  
本文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给绿色住区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界定,探讨了人居环境的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绿色住区指标体系的框架和评价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云才  石忆邵  陈田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强  
高职教育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学科教学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渐趋深入,然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却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文章基于世界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向特点,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的实然与应然走向,构思出以价值多元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策略,以期促进高职教育各要素的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莹  范悦  刘涟涟  
既有住区环境品质退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且不同维度的既有住区环境再生品质目标也有很大不同,需要制定从单项改造到整体化改造、类型化改造到层级化改造的递进式改造目标和清单体系。对住区各类环境构成要素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既有住区环境再生理论以及欧美和日本的先进经验,尝试建立住区环境再生的目标体系的阶段性指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铭  
物流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关键时期,政府的政策体系对物流业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宁波物流政策现状出发,通过与国家宏观物流政策、上海与深圳市物流政策的对比分析,对宁波市物流政策现状进行了评价。认为,宁波市物流政策紧跟国家宏观政策,部分政策支持力度走在全国前列,与上海、深圳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还存在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前瞻性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宁波市物流政策体系框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即可通过制定产业联动优惠政策、物流安全与环保政策、物流技术推广政策、创建物流信息收集与统计制度等来完善物流政策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衔春  杨林川  向乔玉  洪世键  
伴随临空经济的高速发展,空港经济区逐渐成为带动城市实现跨越增长的生力军。鉴于当前中国空港经济区发展不成熟、理论研究散乱、规划实践不成体系、不同类型的规划相互分割与各自为政等现实状况,本文通过系统文献梳理与项目实践研究,对空港经济区内涵与特征进行深入辨析,提出广义空港经济区的概念。并基于现状纷繁、多类别的空港经济区规划,系统梳理与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空港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空港经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多层次法定空间规划体系。进而结合当前规划实践,总结分析各层次法定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要点。最后,提出明晰空港经济区功能定位、预留产业空间、配套跟进服务设施、建立高级别管理机构及实现职住平衡五方面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雪  李玲玲  
科学衡量住居环境的儿童友好水平,是营建儿童友好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文献研究与实态调查的基础上,以儿童照护者作为评价主体,开展住区空间环境的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研究。采用量表开发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量表设计的基础上,以我国4座大型城市为主要调研区域,获取样本数据,分别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一阶、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包含6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的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测量恒等性检验,验证其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跨群体稳定性,以期为我国儿童友好住居环境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