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7)
- 2023(16607)
- 2022(13910)
- 2021(13006)
- 2020(11097)
- 2019(25844)
- 2018(25383)
- 2017(48170)
- 2016(25999)
- 2015(29877)
- 2014(29734)
- 2013(29377)
- 2012(27148)
- 2011(24704)
- 2010(24810)
- 2009(23035)
- 2008(22522)
- 2007(19816)
- 2006(17376)
- 2005(15548)
- 学科
- 济(128332)
- 经济(128216)
- 管理(73125)
- 业(68680)
- 方法(56725)
- 企(55508)
- 企业(55508)
- 数学(50976)
- 数学方法(50245)
- 中国(31341)
- 农(30187)
- 财(26548)
- 地方(24537)
- 业经(24360)
- 学(23996)
- 贸(22515)
- 贸易(22503)
- 易(21872)
- 农业(19696)
- 制(19645)
- 理论(17711)
- 环境(17478)
- 和(16964)
- 融(16704)
- 金融(16701)
- 银(16624)
- 银行(16582)
- 务(16137)
- 财务(16074)
- 财务管理(16034)
- 机构
- 大学(382860)
- 学院(382707)
- 济(169983)
- 经济(166840)
- 管理(147267)
- 研究(131688)
- 理学(127872)
- 理学院(126458)
- 管理学(124035)
- 管理学院(123338)
- 中国(99312)
- 京(80184)
- 科学(79252)
- 财(73011)
- 所(66387)
- 农(63540)
- 研究所(60604)
- 中心(59835)
- 财经(59454)
- 业大(56756)
- 江(55306)
- 经(54157)
- 经济学(53867)
- 北京(50403)
- 农业(50124)
- 经济学院(48486)
- 范(48149)
- 师范(47653)
- 院(46776)
- 财经大学(44199)
- 基金
- 项目(257335)
- 科学(203887)
- 基金(189963)
- 研究(184053)
- 家(166604)
- 国家(165308)
- 科学基金(142182)
- 社会(119436)
- 社会科(113442)
- 社会科学(113409)
- 基金项目(99468)
- 省(98743)
- 自然(92515)
- 自然科(90483)
- 自然科学(90458)
- 自然科学基金(88891)
- 教育(85795)
- 划(83667)
- 资助(79525)
- 编号(72539)
- 重点(58222)
- 部(57892)
- 成果(57794)
- 发(55350)
- 创(53339)
- 国家社会(50716)
- 课题(50055)
- 创新(49993)
- 教育部(49925)
- 科研(49687)
- 期刊
- 济(181631)
- 经济(181631)
- 研究(110214)
- 中国(70150)
- 学报(59428)
- 农(56411)
- 财(56106)
- 科学(55714)
- 管理(54339)
- 大学(45438)
- 学学(43108)
- 农业(38781)
- 教育(36236)
- 技术(35696)
- 融(31712)
- 金融(31712)
- 经济研究(31107)
- 财经(30020)
- 业经(26845)
- 经(25990)
- 问题(23774)
- 统计(22446)
- 业(21955)
- 技术经济(21108)
- 贸(20556)
- 策(19838)
- 世界(18822)
- 理论(18118)
- 决策(18036)
- 版(17614)
共检索到559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言 黄婷婷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将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扭曲纳入DSGE模型,从一般均衡视角分析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消费、投资、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0,宏观经济变量的均衡值均逐渐减小,而随着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0,除了就业之外,其他经济变量的均衡值均逐渐增加,且资本价格负向扭曲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更大。(2)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0所形成的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具有负面影响,而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0所形成的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具有正面影响,且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幅度更大。(3)随着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0,社会福利损失随之增加,而随着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0,社会福利损失随之减少,且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幅度更大。因而推动我国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应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不当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本价格的决定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明 宋潇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的DSGE模型并利用1999年—2011年的季度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然后分析了石油价格冲击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石油价格上涨冲击对于产出的负向作用更大,导致货币当局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去迅速缓解产出受到的反向冲击,但通货膨胀将会持续更长时间,从而出现产出与通胀"双增长"情况。此外,对于我国这样的经济体系,为了稳定产出而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稳定各经济变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威 吕江林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六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引入利率管制等方程来刻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行为,在生产函数中引入资本利用率,同时把资本利用率引入折旧,将折旧处理成资本利用率的一个函数,模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当前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大部分经济变量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并不敏感。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江林 申屠廉盛
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或者贸易战加码,若中国不反制,在中短期会导致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恶化,而美国相应指标明显改善;若中国基本对等反制,会在中短期里使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指标得到一定提升,而美国相应指标呈现恶化;无论中国是否反制,中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的恶化,反制还会恶化更多一些;如果中国不反制,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的恶化,而如果中国基本对等反制,则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会更加恶化。中国应坚决反对贸易战,若美国执意发动和升级贸易战,中国应坚决予以对等反制以迫使美国停止贸易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袁钢明 张平 王诚 盛洪 杨帆 赵志君 岳希明 魏众 仲继银 桁林 常欣 左大培 王利民 赵农 许宪春
除发达国家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外 ,几乎所有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都发生了通货膨胀 ,而中国却出现了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现象 ,并集中表现为结构性通缩。其原因在于核算性偏差和体制性压抑 (主要是价格管制性因素和准入市场壁垒 )造成了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严重扭曲 ,一方面表现为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一半左右 ,而提供食品的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到 2 0 % ;另一方面表现为增量改革带来的大量资金和财富不能有效配置 ,只能在工业制造业中过度竞争 ,从而压抑了增长最快的服务业的供给和需求。考虑到中国统计核算中存在着工农业增长率高估和服务业增加值低估的缺陷 ,不仅总量会出现低估 ,结构扭曲变形加剧。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晁江锋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石油价格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将石油消费分别引入家庭部门与厂商部门,研究石油价格、消费偏好及生产技术等外生变量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石油类消费品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1)石油价格下降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效应;巨灾情境下的石油价格暴跌,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极大。(2)石油价格下降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家庭与厂商的石油消费量,对家庭非石油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中长期内对三者的影响均不显著;石油价格暴跌对石油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家庭非石油消费表现为负效应。(3)生产技术改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同时提升家庭与厂商的总消费水平;巨灾情境下生产技术的大幅下降导致宏观经济的下滑速率较石油价格暴跌相对平缓,且使得石油总消费量也出现相对匀速的下降。(4)短期内石油消费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较大,而中长期内生产技术决定了石油消费的总体规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这将对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且扭曲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受到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通过直接效应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这将对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且扭曲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受到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其中技术创新模式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3%,可见引进型技术创新模式会加重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因而,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必由之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轶嘉 宋林
为了准确预估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来研究各类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通过模型的参数校准和估计完成了DSGE模型构建,从消费偏好、投资边际等多种外生冲击变量的标准差、持续性、脉冲效应等角度对宏观经济的农牧、采矿、制造、电力、建筑、交通、金融7个部分进行波动性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宇恒 姚鸣奇 曲晓溪 张卓群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碳循环、气候变化因素以及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来深入阐明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负效应,导致产出、消费、投资、资产和福利水平下降,通胀率上升;同时,信贷政策有利于绿色激励作用,而提高碳价则倾向于对棕色产品厂商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建议明晰减缓气候变化责任,呼吁采取相应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碳中和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碳密集型产品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积极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加强改善农业、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循环 宏观经济 DSGE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宇恒 姚鸣奇 曲晓溪 张卓群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碳循环、气候变化因素以及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模型,分析气候变化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和数值模拟来深入阐明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负效应,导致产出、消费、投资、资产和福利水平下降,通胀率上升;同时,信贷政策有利于绿色激励作用,而提高碳价则倾向于对棕色产品厂商的约束作用。基于此建议明晰减缓气候变化责任,呼吁采取相应行动;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碳中和领域快速发展,促进碳密集型产品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积极制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加强改善农业、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薄弱的环节。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循环 宏观经济 DSGE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蒲火元 曹宗平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中引入征收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政府部门,探讨我国生产部门减税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通过参照经典文献进行模型的参数校准以及各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对调整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当生产部门面对来自供给的不利冲击导致产出水平有下行风险时,政府降低资本和劳动所得税将激励生产者更多地投入生产要素,达到减税可以有效扩大产出并烫平经济波动。结果还显示,与劳动所得税相比,降低资本所得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炜 孙晓华
作为融资决策的外部条件,税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要素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以不完全信息博弈下的企业价值模型为基础,通过资本结构最优跨期决策的推导,得出宏观经济要素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动态关系:资本结构优化方向应与税率变动方向相同,与利率、通货膨胀率变动方向相反。
关键词:
宏观经济要素 资本结构 动态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区际贸易、要素价格扭曲与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失衡——基于空间面板误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及启示
稳增长控风险纠扭曲——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房产税改革与房价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能源价格与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模型与校准分析
影子银行、货币窖藏与货币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偏向性技术变迁下的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巨灾情境下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研究——基于三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分析
要素市场扭曲、双重抑制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