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78)
- 2023(20767)
- 2022(17650)
- 2021(16377)
- 2020(13907)
- 2019(32031)
- 2018(31486)
- 2017(60207)
- 2016(32423)
- 2015(36400)
- 2014(35929)
- 2013(35716)
- 2012(32619)
- 2011(29317)
- 2010(29252)
- 2009(27268)
- 2008(27105)
- 2007(23727)
- 2006(21030)
- 2005(19010)
- 学科
- 济(135618)
- 经济(135437)
- 业(110352)
- 管理(106956)
- 企(96129)
- 企业(96129)
- 方法(62965)
- 数学(52487)
- 数学方法(51885)
- 财(42062)
- 农(39641)
- 中国(36891)
- 业经(36602)
- 制(30028)
- 贸(27566)
- 贸易(27551)
- 务(27505)
- 财务(27425)
- 财务管理(27373)
- 农业(26976)
- 易(26857)
- 企业财务(25983)
- 学(24074)
- 地方(23757)
- 技术(23316)
- 理论(22696)
- 和(22638)
- 银(21324)
- 银行(21284)
- 体(20989)
- 机构
- 大学(463473)
- 学院(461987)
- 济(194336)
- 经济(190429)
- 管理(187080)
- 理学(161460)
- 理学院(159760)
- 管理学(157173)
- 管理学院(156302)
- 研究(150747)
- 中国(119010)
- 京(98460)
- 财(92394)
- 科学(89189)
- 所(73856)
- 财经(73262)
- 农(72579)
- 中心(69318)
- 江(67975)
- 经(66808)
- 研究所(66563)
- 业大(65563)
- 北京(62254)
- 经济学(59251)
- 范(57420)
- 师范(56926)
- 农业(56556)
- 院(54670)
- 财经大学(54443)
- 州(54361)
- 基金
- 项目(309145)
- 科学(245766)
- 研究(228304)
- 基金(228056)
- 家(197165)
- 国家(195503)
- 科学基金(170148)
- 社会(147486)
- 社会科(139913)
- 社会科学(139876)
- 基金项目(119688)
- 省(117740)
- 自然(109124)
- 自然科(106676)
- 自然科学(106652)
- 自然科学基金(104794)
- 教育(104061)
- 划(98672)
- 资助(94192)
- 编号(92456)
- 成果(74794)
- 部(69293)
- 重点(68220)
- 创(65178)
- 发(64593)
- 课题(62207)
- 国家社会(61726)
- 创新(60435)
- 教育部(60240)
- 制(59364)
- 期刊
- 济(213369)
- 经济(213369)
- 研究(138212)
- 中国(89682)
- 财(73716)
- 管理(72430)
- 学报(67358)
- 农(66386)
- 科学(63987)
- 大学(52994)
- 学学(49618)
- 教育(45949)
- 农业(45794)
- 融(42734)
- 金融(42734)
- 技术(41132)
- 财经(36621)
- 业经(35103)
- 经济研究(34340)
- 经(31439)
- 问题(27636)
- 业(26118)
- 图书(24976)
- 技术经济(23978)
- 贸(23686)
- 统计(21854)
- 理论(21828)
- 现代(21384)
- 世界(21100)
- 版(20780)
共检索到690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传胜
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迫切要求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生产者服务既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努力方向,也是其重要支撑力量。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信息通讯服务、金融服务、科教文卫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较大,而商贸和交通运输的作用相对较小,这为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升级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 制造业升级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达 冯小康
文章基于我国1987、1992、1997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历年的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运用完全消耗系数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工业化阶段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阶段正在逐步深入。相比于美国,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而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却偏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晶晶 黄繁华
本文从分工角度出发,应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将技术因素、最终需求因素以及进出口因素统一在一个框架内,考察几种因素作用下的中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近年来总产出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制造业经济发展、技术变迁的最大受益部门,1997~2002年间,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出增加了约151.13%,其中有约1/4的产出增长是由制造业部门来推动的,制造业部门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玲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将整个世界带入一个低迷、脆弱的后危机时代。繁荣一时的美国金融业的瘫塌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反省生产者服务业带给人们丰厚利润的同时,具有的危害性。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析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现状,尤其突出研究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融合性,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在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制造业,使两者能够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业 融合性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军 干春晖 郑若谷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贻志 孙阳 阮大成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科技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是R&D活动。本文试图从生产过程技术关系的角度,实证地研究目前我国企业R&D活动的投入产出效应。首先我们在生产函数的投入要素向量中引入R&D投入变量,然后结合相关的研究经验和本文的研究目的,选择二级CES生产函数模型,并对这类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年上海主要制造业企业的横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R&D投入的产出效应,以及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得到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部分制造业出现外移。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对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外移特征及其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移多为主动而非被动,外移的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且伴随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国内转移。制造业外移对中国就业整体影响不大,年均仅有0.095%的就业岗位受到影响,制造业外移不足以解释近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受制造业外移影响较大的行业和群体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技能劳动者,中间制造品和国内使用最终制造品生产外移的就业影响较大。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将制造业外移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环境治理有效结合。
关键词:
制造业外移 跨国投入产出模型 就业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马风涛
利用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服务增加值比例进行了测算,大部分制造业产品的服务增加值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内服务增加值比例在1995~2011年间呈现波动特征,而国外服务增加值比例的增幅较为明显。电气和光学设备产品的国内外服务增加值水平显著提高,其中批发贸易和经纪贸易、金融业、设备租赁及其他业务贡献的增加值较高,但还有提升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部门产品的国内外服务含量均能显著提升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水平。制造业部门应继续提高产品的国内外服务增加值比例,积极利用国内外服务产品的中间投入,提升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凯
文章利用中国1992-2007年以及美国1972-2009年间相关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制造业、服务业、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服务投入率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而中国1992年以来服务业的服务投入率稳定不变,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率甚至有所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服务业增长仍缺少来自于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强力拉动,这是制约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政策不仅要扩大供给,更应充分释放和激活国内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对中间服务的需求,以扭转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不利地位,推进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以及营造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应该成为政策制订的着力点。
关键词:
服务业 投入率 产业关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群慧 霍景东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1995~2009年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经济自由度、人力资本水平、创新能力、制造部门进口和出口比重等对制造业服务化产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制造业附加值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强度等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服务部门创新,提升服务业生产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化 投入产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玲
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以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经济的浪潮。进入服务经济的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1997年、2002年、2007年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现状,并与同期的制造业、消费者服务业和政府服务业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在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表现出与制造业分离的现状,对实际制造业投入率的趋小使现有的生产者服务业不再对美国制造业的进步起到如初的作用。这一现状的分析为我国正在兴起并将大力发展的生产者服务业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业 投入产出表 新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艳 于立新 郑雪
本文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数据,以中国作为发包方,对中国制造业离岸外包行为进行了研究,较全面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离岸外包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制造外包和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决定因素,特别强调了所有制结构以及科技水平对离岸外包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离岸外包是"技术寻求型"的,而非"成本节约型"的;外资较多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外包倾向,而国有比重越高的行业外包越少;交易条件和行业规模与外包水平正相关。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离岸外包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并进一步发挥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作用,促进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对行业绩效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研究——基于长三角及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研究——基于2002-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知识化问题——基于上海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结构与关联——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全球价值链下投入服务化与制造业增值能力——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测度与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特征分析、程度测算及对策设计——基于南通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特征——基于北京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