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7)
2023(11041)
2022(8917)
2021(8226)
2020(6932)
2019(15724)
2018(15317)
2017(29524)
2016(15607)
2015(17328)
2014(16964)
2013(17295)
2012(15945)
2011(14273)
2010(14253)
2009(13420)
2008(13598)
2007(11886)
2006(10463)
2005(9844)
作者
(44443)
(37428)
(37185)
(35226)
(24005)
(17640)
(16858)
(14346)
(14036)
(13308)
(12989)
(12399)
(12275)
(11848)
(11757)
(11348)
(11008)
(10836)
(10741)
(10563)
(9309)
(9106)
(8973)
(8392)
(8379)
(8347)
(8161)
(8116)
(7504)
(7504)
学科
(76549)
(74468)
经济(74385)
(69551)
企业(69551)
管理(60522)
方法(34030)
数学(26392)
数学方法(26251)
业经(25800)
(24743)
(24045)
中国(20623)
(18572)
财务(18561)
财务管理(18546)
企业财务(17618)
农业(17456)
技术(16714)
(16464)
(15809)
贸易(15799)
(15497)
(13984)
(13418)
(13311)
(12216)
理论(11541)
(11140)
银行(11133)
机构
学院(231394)
大学(229145)
(109889)
经济(108189)
管理(94614)
理学(81269)
理学院(80499)
管理学(79739)
管理学院(79271)
研究(78297)
中国(64741)
(49422)
(47949)
科学(43955)
(39837)
财经(39729)
(39224)
(36471)
研究所(35438)
中心(35149)
经济学(34650)
(33639)
业大(31611)
农业(31336)
经济学院(31305)
北京(30463)
财经大学(29561)
商学(27692)
(27606)
商学院(27445)
基金
项目(150917)
科学(121894)
基金(114826)
研究(110805)
(100051)
国家(99218)
科学基金(86573)
社会(75850)
社会科(72163)
社会科学(72147)
基金项目(59682)
(55696)
自然(54255)
自然科(53123)
自然科学(53110)
自然科学基金(52326)
教育(47971)
资助(46677)
(46479)
编号(41872)
(35785)
(34975)
(34591)
重点(33375)
国家社会(33325)
成果(33141)
(32573)
创新(31535)
教育部(30355)
中国(29706)
期刊
(120921)
经济(120921)
研究(69699)
中国(43753)
(40892)
管理(39542)
(37158)
科学(32645)
学报(31778)
农业(26084)
大学(24961)
学学(23684)
(22858)
金融(22858)
财经(20889)
经济研究(20625)
技术(20017)
业经(19842)
(18247)
(17410)
问题(15789)
(14959)
世界(14711)
技术经济(14543)
教育(14113)
国际(13201)
现代(11780)
商业(10719)
财会(10679)
统计(10616)
共检索到350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自然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年—2004年间年均增长6.5%,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9%,技术效率改善了1.5%。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是支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动力;技术效率则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很不平衡,全要素生产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红艳  
研究目标: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5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与区域差异,并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研究发现: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呈现两极或多极分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梯度特征。城市群的总体相对差异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的贡献最低。八大城市群中,仅京津冀、长江中游存在σ收敛;除珠三角外,其他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城市群都存在条件β收敛;三个不同功能等级城市群存在俱乐部收敛。空间外溢只是少数区域β收敛的影响因素,多数区域尚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降低运输费用、增强知识外溢、优化制度环境对不同城市群区域内差异缩小的作用存在异质性。研究创新:刻画了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测度了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揭示了其收敛机制以及空间溢出在收敛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价值:为分析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提供了依据,也对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一  杨宇飞  李兰兰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占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基于结构分解模型(SDA),结合增加值诱发系数、中间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等指标,从需求变化、产业关联和价值创造三个角度分析2002—2012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动因。结果显示,国内需求增长和产业关联变化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因,以2007年为界,投资与消费增长的贡献在后期更强,而出口的贡献在减弱;产业关联变化在前期抑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而在后期起促进作用;由于行业利润系数在后期下降,价值创造能力也随之下降,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杨建飞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较强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义为由于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导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教育和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另外,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利用Shapleyvalue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夏普里值的分解结果表明: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萍  谷彬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经过普查修订的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进行详细分解,发现其效率演进过程存在阶段性特征,1992年为分界点,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TFP变化的核心因素,而个体经济粗放经营所导致的规模效率恶化是阻碍TFP增长的消极因素;服务业技术进步及其区域差距分别经历了"U"型和"倒U"型的演变过程;配置效率的持续改进出现在1992年之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邱爱莲  安玉梅  
本文从总量、增速、比重以及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口贸易与利用外资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进口和利用外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雨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银锋  陈雯婷  谭晶荣  
本文首先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重点挖掘了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要明显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全球化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红艳  王健  
基于Venables(1996)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及消费支出决定的产业区位模型,并采用中国大陆27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主要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集聚,二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具有挤出效应。接近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释制造业的区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并不以接近制造业为动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各自的集聚。制造业贸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吸引力,生产性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绍媛  张涵嵋  罗婷  
随着中国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要的中间投入,对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逐渐加深。本文借助2016年WIOD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2000—2014年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长度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情况进行测算,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服务业价值链前期状态和高技术劳动力均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延伸有促进作用,相反,研发投入的提高则起到了压缩的效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文献分成5个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机遇;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问题。并介绍各个领域的主要研究结论,从而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一种产业的地理集中能够形成相对于同行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大批的产业集群也获得了与国内外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杜运苏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能源不足、环境污染恶化和贸易争端加剧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亚产业,具有能耗小、污染少、附加值高等方面的行业特点,加快其发展将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产业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投入要素,可采取"干中学"的方式加速其成长和培育。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丹辉  
王子先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于2008年1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报告近70万字,汇集了国内该领域30多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权威报告。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产品价值链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接点日益多元化,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