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39)
2023(21064)
2022(17835)
2021(16626)
2020(14024)
2019(32286)
2018(31703)
2017(60570)
2016(32727)
2015(36621)
2014(36005)
2013(35667)
2012(32550)
2011(29184)
2010(29101)
2009(26818)
2008(26511)
2007(23077)
2006(20049)
2005(17860)
作者
(93176)
(78153)
(77232)
(73742)
(49551)
(37164)
(35146)
(30423)
(29558)
(27819)
(26498)
(26346)
(24861)
(24707)
(24013)
(23918)
(23147)
(23022)
(22408)
(22346)
(19215)
(19141)
(18869)
(17733)
(17387)
(17353)
(17268)
(17046)
(15804)
(15458)
学科
(135089)
经济(134944)
(107842)
管理(102295)
(93928)
企业(93928)
方法(63663)
数学(53328)
数学方法(52515)
(38699)
(38033)
中国(36443)
业经(36153)
农业(26666)
(26188)
(26164)
财务(26077)
财务管理(26037)
(25804)
(25242)
贸易(25224)
企业财务(24693)
(24551)
地方(24197)
理论(23958)
技术(23492)
(22657)
(20410)
(20026)
银行(19985)
机构
学院(462493)
大学(461663)
(189194)
经济(185355)
管理(184562)
理学(159923)
理学院(158193)
管理学(155201)
管理学院(154345)
研究(153345)
中国(118189)
(98559)
科学(95251)
(86168)
(77349)
(76459)
中心(69910)
研究所(69817)
财经(69413)
业大(69364)
(67068)
(63431)
北京(62033)
农业(60666)
(58366)
师范(57786)
经济学(57437)
(56023)
(54060)
经济学院(51895)
基金
项目(316985)
科学(250836)
基金(232536)
研究(229011)
(203822)
国家(202152)
科学基金(174715)
社会(146007)
社会科(138529)
社会科学(138493)
(122184)
基金项目(122174)
自然(114714)
自然科(112203)
自然科学(112176)
自然科学基金(110182)
教育(104974)
(102971)
资助(96540)
编号(92148)
成果(73474)
重点(70659)
(69779)
(66932)
(66813)
课题(62575)
创新(62129)
国家社会(61076)
科研(60722)
教育部(59937)
期刊
(203059)
经济(203059)
研究(132924)
中国(86726)
学报(72894)
管理(70893)
(70160)
科学(68027)
(67661)
大学(55877)
学学(52593)
农业(48909)
教育(47150)
技术(42227)
(38752)
金融(38752)
财经(33903)
业经(33884)
经济研究(33307)
(29237)
(28505)
问题(26292)
图书(24996)
技术经济(24006)
统计(22800)
科技(21579)
(21556)
现代(21183)
(21133)
(20930)
共检索到676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明生  陈文翔  
通过选择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通过估算莫兰指数I,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省域空间内的集聚度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各项变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在空间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而金融业受危机影响作用略为减弱,房地产业则作用最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曦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等级规模结构,而金融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地域分工相对分散,地方化程度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别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差异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地区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会将市场范围扩散到邻接城市,抑制邻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曦  
基于2003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等指标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视角揭示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演化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对本地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分工的差异化程度得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指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三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地域分工模式符合中心地理论特点,呈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萍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欧阳彪  李越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亮  肖明辉  
本文探讨了特定区位特征和发展阶段下西部区域产业协同集聚的特点,测度并分析了四川省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四川省产业协同聚集的多点多极支撑效应。研究发现:产业协同聚集对四川省整体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对省内各区域促进效应差别较大,成都经济区最为显著,攀西经济区最不显著,而且,四川省产业协同集聚可能存在倒"U"型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省在推进"工业强省战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支撑效应,根据产业协同聚集效应的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并且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亮  肖明辉  
本文探讨了特定区位特征和发展阶段下西部区域产业协同集聚的特点,测度并分析了四川省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四川省产业协同聚集的多点多极支撑效应。研究发现:产业协同聚集对四川省整体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对省内各区域促进效应差别较大,成都经济区最为显著,攀西经济区最不显著,而且,四川省产业协同集聚可能存在倒"U"型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省在推进"工业强省战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支撑效应,根据产业协同聚集效应的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要以城市为导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