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45)
- 2023(23571)
- 2022(20070)
- 2021(18602)
- 2020(15921)
- 2019(36561)
- 2018(36008)
- 2017(68127)
- 2016(37592)
- 2015(42234)
- 2014(42000)
- 2013(41916)
- 2012(38931)
- 2011(35152)
- 2010(35183)
- 2009(32772)
- 2008(32986)
- 2007(29360)
- 2006(25761)
- 2005(23193)
- 学科
- 济(151764)
- 经济(151585)
- 业(116330)
- 管理(112555)
- 企(99556)
- 企业(99556)
- 方法(69036)
- 数学(57751)
- 数学方法(56959)
- 农(44192)
- 财(43324)
- 中国(41291)
- 业经(38543)
- 学(35201)
- 制(31120)
- 农业(30113)
- 贸(29361)
- 贸易(29342)
- 地方(29130)
- 务(28784)
- 财务(28698)
- 财务管理(28642)
- 易(28526)
- 企业财务(27157)
- 理论(26433)
- 和(25209)
- 技术(24986)
- 银(24724)
- 银行(24626)
- 行(23479)
- 机构
- 大学(546200)
- 学院(543827)
- 济(215548)
- 经济(210930)
- 管理(206311)
- 研究(189926)
- 理学(177600)
- 理学院(175480)
- 管理学(172008)
- 管理学院(171037)
- 中国(144360)
- 科学(122640)
- 京(118216)
- 农(105237)
- 财(99739)
- 所(99518)
- 研究所(90936)
- 业大(88345)
- 中心(85885)
- 农业(83336)
- 江(82415)
- 财经(79413)
- 北京(74601)
- 经(72238)
- 范(70834)
- 师范(69933)
- 院(68336)
- 州(65872)
- 经济学(65120)
- 财经大学(58882)
- 基金
- 项目(367480)
- 科学(286155)
- 基金(265943)
- 研究(257997)
- 家(237114)
- 国家(235145)
- 科学基金(198537)
- 社会(161245)
- 社会科(152592)
- 社会科学(152546)
- 省(143359)
- 基金项目(139776)
- 自然(132867)
- 自然科(129816)
- 自然科学(129768)
- 自然科学基金(127483)
- 划(122160)
- 教育(118460)
- 资助(110926)
- 编号(102947)
- 成果(84199)
- 重点(83589)
- 部(79989)
- 发(78228)
- 创(76351)
- 课题(71922)
- 科研(71498)
- 创新(71158)
- 计划(69841)
- 大学(67423)
- 期刊
- 济(237887)
- 经济(237887)
- 研究(156548)
- 中国(106223)
- 学报(99951)
- 农(95741)
- 科学(87714)
- 财(78817)
- 管理(77772)
- 大学(73918)
- 学学(69763)
- 农业(65193)
- 教育(56310)
- 融(48448)
- 金融(48448)
- 技术(46382)
- 财经(39335)
- 业经(38660)
- 经济研究(38051)
- 业(36759)
- 经(33898)
- 问题(31030)
- 图书(28978)
- 版(28883)
- 技术经济(27097)
- 科技(26269)
- 业大(25958)
- 贸(25784)
- 统计(25216)
- 理论(23949)
共检索到810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盛龙 陆根尧
本文在描述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性事实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特性,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理论假说,采用2003—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集聚程度与较强的集聚趋势,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从我国东北、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态势;从行业层面上看,制造业需求、信息化程度、知识密集度和国有化程度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地区层面上看,制造业集聚、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和地方保护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存在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尚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自然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地区平均集中率分行业、分地域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较好的集聚态势,在行业上集聚度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集聚度较高、中西部较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制造业集聚、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源及信息化水平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集聚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基于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制造业集中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对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在五个细分行业中,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工业化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西部以及五个细分行业,服务效率均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效率的提升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融合程度对全国及东部、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在五个细分行业中,产业融合程度的促进作用也较弱或不显...
[期刊] 预测
[作者]
矫萍 姜明辉
本文从空间相关性因素和传统因素两个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我国24个省市2004~2011年的数据,借助Moran’s I指数、空间滞后及空间误差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存在空间正相关和空间集聚的特征,同时也呈现出空间负相关和空间离散的特征,但空间正相关和空间集聚的特征更为明显,存在空间正相关的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FDI值是相似的,某个区域生产性服务业FDI的流入量与相邻区域FDI流入量的多少有关。传统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程度是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最重要的正相关因素,制造业FDI规模是第二重要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格局;而在大尺度上,企业与就业的行业集聚程度排名并不吻合。(3)相较于劳动力池、资源禀赋等因素,知识溢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小尺度内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以紧凑的空间为载体来促进人际交流并传播缄默知识。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DO指数 北京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延吉 吴凌燕 秦波
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对其空间集聚状况的研究仍较为薄弱,目前普遍使用的基于离散平面的集聚测度方法则存在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为此,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 DO指数,探究北京市域范围内三位数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就业分布表现出多种类型,但大多呈显著的空间集聚,尤其是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显著集聚。(2)各类行业在不同尺度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和就业均在小尺度上呈高度集聚的空间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DO指数 北京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飞 陈晓峰
文章利用区位商指数测度了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以我国东部地区十个省市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回归估计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水平、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外商投资以及政府政策对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晓玲 张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综合运用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后依次为制造业中间需求、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城市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影响程度最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众 李童 李世军
本文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匹配样本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越明显;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左阳 王硕
文章选取中国18个地区的省际数据,使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并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以及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的集聚为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中西部地区集聚趋势尚不明显。基于此,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并采取不同的产业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区位熵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硕
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0年服务业行业层面的数据,以统计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服务业集聚的角度分析FDI对于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FDI流入量越多,其集聚程度越高,并具体给出两者的相关系数,而对于消费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而言,FDI对其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集聚发展战略与引资战略相结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服务业整体结构的升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浩然
文章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入手,基于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取决于城市规模;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的城市可以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大城市的知识溢出效应及更好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集聚效益越显著;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显著,随经济体量的扩大呈现倒U形变化。此结果意味着不同等级的城市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需要鼓励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王凯佳 赵航
依据兰州市2016年工商企业登记数据,运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依次为中心高密度地带、过渡地带、扇形低密度地带,呈现出"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特征;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趋势更为明显,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集聚趋势较弱,并且除金融保险业呈现出多中心的集聚特征外,其余行业都是单中心集聚;就不同规模而言,较大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大但集聚程度较弱,而较小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小但集聚程度较强,成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导力量;城市功能分区、地价租金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办公空间分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效应 城市化 面板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琢卓 韩峰 赵玉奇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