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1)
- 2023(14496)
- 2022(11992)
- 2021(10961)
- 2020(9264)
- 2019(20919)
- 2018(20605)
- 2017(39078)
- 2016(20784)
- 2015(23311)
- 2014(23044)
- 2013(23152)
- 2012(21067)
- 2011(18996)
- 2010(19031)
- 2009(18257)
- 2008(18502)
- 2007(16471)
- 2006(14487)
- 2005(13667)
- 学科
- 济(91907)
- 业(91848)
- 经济(91769)
- 企(82990)
- 企业(82990)
- 管理(81775)
- 方法(39401)
- 财(32168)
- 数学(30856)
- 数学方法(30641)
- 业经(29876)
- 农(28852)
- 中国(26105)
- 制(24471)
- 务(22718)
- 财务(22688)
- 财务管理(22658)
- 企业财务(21540)
- 农业(19810)
- 技术(18785)
- 贸(18744)
- 贸易(18732)
- 易(18357)
- 体(17343)
- 划(16355)
- 策(16310)
- 银(16066)
- 银行(16054)
- 和(16041)
- 行(15471)
- 机构
- 学院(305804)
- 大学(304202)
- 济(138413)
- 经济(135963)
- 管理(122773)
- 理学(105059)
- 理学院(104055)
- 管理学(102938)
- 管理学院(102327)
- 研究(101908)
- 中国(83109)
- 财(66684)
- 京(63698)
- 科学(56748)
- 财经(52252)
- 所(50527)
- 农(49155)
- 经(47628)
- 江(46006)
- 中心(45995)
- 研究所(45163)
- 经济学(43187)
- 业大(40731)
- 北京(40376)
- 经济学院(38741)
- 财经大学(38721)
- 农业(38337)
- 院(36332)
- 州(35942)
- 商学(35041)
- 基金
- 项目(196738)
- 科学(158275)
- 基金(147790)
- 研究(146578)
- 家(127648)
- 国家(126576)
- 科学基金(110515)
- 社会(98504)
- 社会科(93532)
- 社会科学(93513)
- 基金项目(76635)
- 省(73863)
- 自然(69081)
- 自然科(67541)
- 自然科学(67524)
- 自然科学基金(66482)
- 教育(65255)
- 划(61521)
- 资助(60025)
- 编号(57211)
- 成果(46771)
- 部(45305)
- 创(43967)
- 重点(43540)
- 制(42365)
- 国家社会(42351)
- 发(41641)
- 业(41357)
- 创新(40325)
- 教育部(39606)
- 期刊
- 济(156599)
- 经济(156599)
- 研究(93958)
- 中国(62504)
- 财(56054)
- 管理(51224)
- 农(46380)
- 科学(41768)
- 学报(41522)
- 大学(32991)
- 农业(31809)
- 融(31661)
- 金融(31661)
- 学学(31112)
- 财经(27516)
- 技术(26901)
- 经济研究(26024)
- 业经(25856)
- 教育(25453)
- 经(23821)
- 问题(20184)
- 业(20014)
- 贸(18296)
- 技术经济(17235)
- 世界(17143)
- 国际(16112)
- 现代(14983)
- 财会(14724)
- 商业(14202)
- 会计(13698)
共检索到471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雪芹
文章在服务任务国际外包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核算框架,使用WIOD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占比和工作时间占比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促进中低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开放 制造业 价值链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鹏 余珊萍 韩剑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两高一低"(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特点,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然而,面对新的国际背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价值链升级。为此,本文将尝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的相关性,探寻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途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价值链升级 投入产出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李吉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展、O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与OFDI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而I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则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从地区异质性看,O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促进西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O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FDI的协同发展只对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清
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升级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及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促进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融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高级要素投入促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性服务外包 制造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先民 韩朝亮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丽炯
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出发,选取2006-2013年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在制造业产业链上、下、中游各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中,人才服务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为显著,其次是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而同样代表新兴生产性服务部门的金融服务却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低;从产业链来看,在制造业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处于上游和中游阶段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下游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则较小。河南省应该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深化和完善金...
关键词:
价值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邹康乾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赵龙双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特点,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产品价值链上的融合分成4种方式,即发现环节的融合、设计环节的融合、生产环节的融合以及销售环节的融合;并对影响因素和融合效应进行了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蛟 宫云飞 郭艳慧 鲍芙蓉
数字化是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征。从产出、成本双视角建构理论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的影响与调节机制,以2014—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总体GVC地位的积极影响尚未充分发挥,而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行业竞争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而科技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同期积极推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攀升,行业竞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的调节效应较弱。这一结论为新发展格局阶段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双循环驱动下国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区域异质化调节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政策着力点和优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简晓彬 陈伟博
文章基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和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C-D)函数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降低制造业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但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的实证检验发现:从行业整体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度;从行业细分看,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但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基于服务业价值链视角,首次通过定量测度服务业上游度情况,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嵌入与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服务业上游度对资本配置过度和资本配置不足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但会加剧劳动力错配程度;(2)服务业上游度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产生的影响会受到区域分工指数、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等因素的调节;(3)服务业上游度对资本错配的改善效果会因为地区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加强,劳动力错配的加剧效果因此而得到削弱;(4)一般情况下,服务业上游度的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资本错配的改善效果更大,但当劳动力配置不足时,服务业上游度对东部地区的加剧作用最大,而当劳动力配置过度时,西部地区错配受服务业上游度的影响更大。研究可为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罗军
本文首先分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影响的机制,并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在生产性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企业功能升级中的调节效应。之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区分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影响差异,最后建立门槛模型考察贸易自由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生产性服务进口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品升级。第二,由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成本增加效应大于技术创新效应,生产性服务进口抑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功能升级。第三,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模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第四,贸易自由化在生产性服务进口影响制造业企业功能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贸易自由化门槛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运苏 刘艳平
本文在理论分析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以及资源错配调节效应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服务业开放指标,并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在总体上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服务业开放与资源错配的交叉项显著为正,即资源错配程度越轻,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越显著,即使改变测度方法和控制内生性以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服务业开放的促进效应在不同贸易方式、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细分服务行业而言,金融保险和通讯网络的外资准入放开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不仅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还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善资源错配,从而为“中国制造”向中高端攀升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资源错配 制造业 价值链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