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63)
- 2023(18360)
- 2022(15094)
- 2021(14093)
- 2020(11448)
- 2019(26028)
- 2018(25628)
- 2017(48687)
- 2016(26113)
- 2015(29188)
- 2014(28620)
- 2013(28163)
- 2012(26042)
- 2011(23705)
- 2010(24025)
- 2009(22281)
- 2008(22239)
- 2007(19942)
- 2006(17724)
- 2005(16516)
- 学科
- 济(118806)
- 经济(118688)
- 业(94721)
- 管理(85579)
- 企(83190)
- 企业(83190)
- 方法(48882)
- 数学(39762)
- 数学方法(39150)
- 中国(35853)
- 农(34349)
- 业经(34087)
- 财(31243)
- 地方(25376)
- 制(24203)
- 农业(23903)
- 技术(23780)
- 贸(22525)
- 贸易(22501)
- 易(21894)
- 务(21328)
- 财务(21274)
- 财务管理(21241)
- 理论(20288)
- 企业财务(20137)
- 银(19892)
- 银行(19871)
- 行(19287)
- 和(19134)
- 学(19003)
- 机构
- 学院(372639)
- 大学(367663)
- 济(161903)
- 经济(158772)
- 管理(146097)
- 研究(127969)
- 理学(124471)
- 理学院(123144)
- 管理学(121189)
- 管理学院(120466)
- 中国(102341)
- 京(78781)
- 科学(74898)
- 财(73962)
- 所(64299)
- 农(60527)
- 中心(58005)
- 财经(57906)
- 研究所(57821)
- 江(57173)
- 经(52728)
- 业大(51090)
- 北京(50684)
- 经济学(49418)
- 范(46960)
- 农业(46951)
- 师范(46521)
- 院(46070)
- 州(45968)
- 经济学院(44343)
- 基金
- 项目(241321)
- 科学(192598)
- 研究(179506)
- 基金(175971)
- 家(152911)
- 国家(151576)
- 科学基金(131446)
- 社会(116924)
- 社会科(111069)
- 社会科学(111043)
- 省(94691)
- 基金项目(91185)
- 自然(82568)
- 教育(81589)
- 自然科(80792)
- 自然科学(80776)
- 自然科学基金(79438)
- 划(78592)
- 资助(72137)
- 编号(71589)
- 成果(57821)
- 发(56079)
- 创(54957)
- 重点(54329)
- 部(53364)
- 创新(50643)
- 课题(50084)
- 国家社会(49227)
- 业(46703)
- 教育部(46126)
- 期刊
- 济(185973)
- 经济(185973)
- 研究(114371)
- 中国(81767)
- 管理(61396)
- 财(58810)
- 农(56997)
- 科学(52149)
- 学报(52043)
- 教育(41815)
- 大学(40909)
- 农业(39338)
- 融(39054)
- 金融(39054)
- 学学(38305)
- 技术(36198)
- 业经(31522)
- 经济研究(30660)
- 财经(29428)
- 经(25619)
- 业(24063)
- 问题(23536)
- 技术经济(21462)
- 贸(20355)
- 世界(19058)
- 统计(18851)
- 图书(18364)
- 国际(18106)
- 策(18056)
- 科技(17844)
共检索到581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骏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全球迅速崛起。而以创新方式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文章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需型路径和外需型路径,并构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并培育了相应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创新 路径 模式 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杰 何骏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应以创新方式加快发展。其路径拓展应是内需型发展路径和外需型发展路径;其创新发展模式应是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培育与模式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和需求机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创新 路径 模式 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路红艳
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其与制造业的关联特性,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制造业主导的生态群落集群和虚拟集群模式,提出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空间虚拟网络的创造,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集群模式,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专业化分工、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静
生产性服务业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其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对产业结构优化、价值链层级提升和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产业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从制造业中分离、独立发展、与制造业互动融合三个阶段;从价值链角度分析,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服务于制造业的上下游、核心环节以及生产性过程中;从行业角度来看,初级阶段以人力服务、物流服务为主,中级阶段以资本服务为主,高级阶段以信息技术和知识技术服务为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发展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静
生产性服务业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其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对产业结构优化、价值链层级提升和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置于战略高度,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该文从产业、价值链和行业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阶段,而后以我国京、津、沪、渝四大都市圈为例,阐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四种模式,最后指明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阶段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杨倩妮
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指数对地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正面溢出效应,但是主要通过专业化空间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科技创新提升力更强;同时,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对地区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杨倩妮
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指数对地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正面溢出效应,但是主要通过专业化空间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科技创新提升力更强;同时,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对地区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骏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大发展空间和三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动因 空间 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骏
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融合 空间 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书瀚 张召利
经济中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济中心带动腹地城市联动发展的经济圈模式已被众多国家或地区广泛采用。通过应用总量分析法、劳动生产率分析和产业区位熵分析等,对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偏低,经济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均衡。因此,环渤海经济圈经济中心应全面集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腹地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差异化发展,推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琳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群 产业互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俊芳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骏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加大了推动力。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区 创新系统 重点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卫国 文磊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未来四五十年的战略目标。本文首先对北京打造世界城市路径的确立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实力、第三产业比重和国际化功能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短板,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路径。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载体是高端产业功能区(即"六高四新"),重点是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最后,文章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世界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高端产业 首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