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03)
2023(22265)
2022(18783)
2021(17487)
2020(14547)
2019(33333)
2018(32860)
2017(62854)
2016(33856)
2015(37987)
2014(37585)
2013(37261)
2012(34436)
2011(31111)
2010(31229)
2009(28793)
2008(28603)
2007(25115)
2006(22324)
2005(20111)
作者
(97252)
(81202)
(80456)
(76527)
(51703)
(38683)
(36680)
(31627)
(30763)
(29042)
(27712)
(27364)
(25851)
(25798)
(25131)
(24900)
(24041)
(23739)
(23298)
(23200)
(20246)
(19897)
(19643)
(18525)
(18116)
(18092)
(18090)
(17781)
(16363)
(16127)
学科
(146086)
经济(145937)
(110815)
管理(105390)
(95621)
企业(95621)
方法(61987)
数学(51128)
数学方法(50495)
(41656)
中国(41615)
(38949)
业经(38808)
地方(31404)
农业(28666)
(28394)
(27760)
(27204)
贸易(27183)
(26425)
(26251)
财务(26167)
财务管理(26125)
技术(24814)
企业财务(24786)
理论(24400)
(24266)
(22977)
银行(22932)
(22059)
机构
学院(483501)
大学(482438)
(201410)
经济(197262)
管理(191416)
研究(165438)
理学(164384)
理学院(162592)
管理学(159911)
管理学院(159006)
中国(127366)
(103526)
科学(99724)
(92118)
(82900)
(79571)
研究所(75161)
中心(74651)
财经(73382)
(72133)
业大(69899)
(66881)
北京(65849)
(63149)
师范(62552)
农业(62022)
经济学(60765)
(60166)
(58231)
经济学院(54682)
基金
项目(323261)
科学(255746)
研究(237804)
基金(235503)
(205046)
国家(203261)
科学基金(175298)
社会(151955)
社会科(144076)
社会科学(144041)
(124994)
基金项目(123549)
自然(112654)
自然科(110092)
自然科学(110065)
教育(108594)
自然科学基金(108129)
(105002)
资助(97139)
编号(96378)
成果(78343)
重点(72177)
(71597)
(71294)
(68141)
课题(66322)
创新(63195)
国家社会(63092)
教育部(61619)
科研(61243)
期刊
(225720)
经济(225720)
研究(144939)
中国(95582)
管理(75135)
(73185)
学报(73178)
(71851)
科学(69730)
大学(56477)
学学(52946)
教育(52821)
农业(50628)
(45044)
金融(45044)
技术(43685)
业经(38050)
财经(36381)
经济研究(36154)
(31473)
问题(29288)
(28780)
图书(26287)
技术经济(25012)
(23760)
现代(22588)
科技(22371)
世界(22227)
商业(22041)
(21970)
共检索到728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刘勇  王钦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琳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龙  
利用投入产出法和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双向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两者呈现非对称的双向互动效应,且需求拉动作用大于供给推动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互动程度更明显;从行业异质性考察,两者互动的作用局限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互动效果较弱,产业内互动发展层次低和结构低端等问题比较突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Porter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认为价值创造活动(包括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和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支持性活动)构成企业内的价值链。同期Kogut认为,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此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分配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全球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光  吴雁军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诱发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并对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同时存在个别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等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路红艳  
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其与制造业的关联特性,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制造业主导的生态群落集群和虚拟集群模式,提出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空间虚拟网络的创造,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集群模式,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专业化分工、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勇  李冬姝  田也壮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基于产业互动的视角,以制造业的发展为线索,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分为萌芽期、雏形期、剥离/独立期和产业化期4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历程表明,制造业的水平决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样,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也体现制造业的成熟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富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相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而且还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市场的数量模型,论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然后,利用长三角地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一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昊光  叶大华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现代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模式。在深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指出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北京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设计服务业等产业门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  陈嘉佳  林云  
研究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通过分析和总结主导产业选择的准则、指标和方法,提出了基于钻石理论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利用整体有效的DEA模型来反映各行业绩效,利用AHP反映政府在产业选择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构建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最早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从分类看,国家统计局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科研等六个行业。需要指出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生产服务业分类都与理论定义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与消费者服务常有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晖  邹慧敏  单凤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大量的外商投资涌入中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使之更好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成为研究热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迅速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研究视角,构建系统科学的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中国22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和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乃至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雨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