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75)
- 2023(20201)
- 2022(16847)
- 2021(15681)
- 2020(12844)
- 2019(29157)
- 2018(28812)
- 2017(54637)
- 2016(29718)
- 2015(33434)
- 2014(33090)
- 2013(32358)
- 2012(29835)
- 2011(27176)
- 2010(27670)
- 2009(25746)
- 2008(25817)
- 2007(23358)
- 2006(20822)
- 2005(19429)
- 学科
- 济(127865)
- 经济(127702)
- 业(102607)
- 管理(97622)
- 企(89712)
- 企业(89712)
- 方法(51627)
- 数学(42018)
- 数学方法(41349)
- 中国(39246)
- 农(37642)
- 财(36877)
- 业经(36034)
- 制(30214)
- 地方(26807)
- 农业(25612)
- 技术(24703)
- 务(24328)
- 财务(24265)
- 财务管理(24218)
- 贸(24043)
- 贸易(24017)
- 易(23371)
- 理论(23062)
- 银(23013)
- 企业财务(22985)
- 银行(22980)
- 行(22205)
- 学(21557)
- 融(21464)
- 机构
- 学院(422326)
- 大学(417998)
- 济(178772)
- 经济(175057)
- 管理(161905)
- 研究(145277)
- 理学(137433)
- 理学院(135952)
- 管理学(133702)
- 管理学院(132891)
- 中国(115430)
- 京(89793)
- 财(85910)
- 科学(84915)
- 所(73392)
- 农(69188)
- 财经(66345)
- 江(66270)
- 中心(65902)
- 研究所(65671)
- 经(60266)
- 业大(58240)
- 北京(57733)
- 经济学(54516)
- 范(54219)
- 师范(53705)
- 农业(53590)
- 州(52758)
- 院(52419)
- 财经大学(48969)
- 基金
- 项目(270576)
- 科学(214828)
- 研究(202239)
- 基金(195850)
- 家(169855)
- 国家(168360)
- 科学基金(145391)
- 社会(130050)
- 社会科(123391)
- 社会科学(123362)
- 省(106670)
- 基金项目(101508)
- 教育(93513)
- 自然(91278)
- 自然科(89241)
- 自然科学(89220)
- 划(88647)
- 自然科学基金(87705)
- 编号(81569)
- 资助(80622)
- 成果(67176)
- 发(61330)
- 重点(61276)
- 创(60334)
- 部(60184)
- 课题(57911)
- 创新(55754)
- 国家社会(54280)
- 制(53222)
- 教育部(52065)
- 期刊
- 济(208674)
- 经济(208674)
- 研究(131748)
- 中国(96869)
- 财(69528)
- 管理(67849)
- 农(65507)
- 学报(60942)
- 科学(58992)
- 教育(52706)
- 大学(47949)
- 融(45246)
- 金融(45246)
- 学学(44806)
- 农业(44706)
- 技术(40818)
- 业经(34661)
- 财经(34024)
- 经济研究(33626)
- 经(29516)
- 业(26551)
- 问题(26388)
- 技术经济(22901)
- 贸(22437)
- 世界(20776)
- 统计(20283)
- 图书(20181)
- 国际(20032)
- 科技(19700)
- 现代(19480)
共检索到66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杰 何骏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应以创新方式加快发展。其路径拓展应是内需型发展路径和外需型发展路径;其创新发展模式应是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培育与模式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和需求机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创新 路径 模式 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骏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全球迅速崛起。而以创新方式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文章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需型路径和外需型路径,并构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并培育了相应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创新 路径 模式 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杨倩妮
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指数对地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正面溢出效应,但是主要通过专业化空间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科技创新提升力更强;同时,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对地区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杨倩妮
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指数对地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地区创新能力存在正面溢出效应,但是主要通过专业化空间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科技创新提升力更强;同时,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对地区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鹏 逯元堂
本文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创新包括第三方治理、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土壤修复商业化等。提出了上述模式或机制的概念、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服务业 模式 机制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高运胜
我国很多产业集群只是企业的空间集聚,处于集群的初级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特征成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中知识的来源和企业间传播的桥梁,能够促进集群内外部的技术挤出效应,提升中间服务职能和集群的植根性,且改变集群组织形式。但政府需要在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发挥适当作用,既要纠正"市场失灵",又要防范"政府失灵"。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群 创新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俊芳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骏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大发展空间和三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动因 空间 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骏
由于产业融合与全球直接投资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而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融合 空间 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锦祝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介绍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管理模式,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职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管理模式 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高鸣
以分工、交易、合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形成原因、演变脉络,将其分为基于"熟人社会"形成的人际关系纽带、基于"收益捆绑"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基于"组织创新"形成的组织联结机制、基于"服务叠加"形成的服务联结方式、基于"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联结方式等五种联结模式。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演变,要受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边界的调整、农业经营兼业化和专业化二元分化趋势、农业服务主体类型和服务地域的选择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涉农二三产业联结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因素影响。未来,要适应农户分化趋势从多维度策略性地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裴长洪 谢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利用城市化和商品市场发展服务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产业集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演进,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聚的双重表现,即制造业逐渐撤离城市中心区向工业园区集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向城市中心区集中。作为我国流通体制改革中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的新鲜事物,商品市场是现代服务业发育和生长的摇篮,通过改造提升商品市场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又一发展路径。当前我国经济中已经存在生产与服务外包、专业分工以及供应链管理的萌芽事物和现象,本文分析了使之发育成长的机理以及所需要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指出这是未来我国现代服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骏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加大了推动力。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区 创新系统 重点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