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09)
- 2023(19480)
- 2022(16437)
- 2021(15311)
- 2020(12610)
- 2019(28993)
- 2018(28645)
- 2017(54816)
- 2016(29655)
- 2015(33111)
- 2014(32909)
- 2013(33001)
- 2012(30669)
- 2011(27865)
- 2010(28005)
- 2009(25814)
- 2008(25733)
- 2007(22602)
- 2006(20262)
- 2005(18560)
- 学科
- 济(131223)
- 经济(131080)
- 业(100472)
- 管理(93800)
- 企(87181)
- 企业(87181)
- 方法(54233)
- 数学(44082)
- 数学方法(43672)
- 中国(39235)
- 农(37078)
- 业经(35341)
- 财(34873)
- 地方(29050)
- 农业(25819)
- 制(25482)
- 学(24952)
- 贸(24323)
- 贸易(24303)
- 务(23742)
- 财务(23670)
- 财务管理(23638)
- 易(23596)
- 技术(22710)
- 企业财务(22447)
- 和(22205)
- 理论(21407)
- 银(20500)
- 银行(20454)
- 环境(20028)
- 机构
- 大学(427511)
- 学院(427404)
- 济(179223)
- 经济(175472)
- 管理(168938)
- 研究(149844)
- 理学(144484)
- 理学院(142832)
- 管理学(140753)
- 管理学院(139930)
- 中国(115792)
- 京(93310)
- 科学(90947)
- 财(81572)
- 所(76048)
- 农(72102)
- 研究所(68904)
- 中心(66826)
- 财经(64764)
- 江(63982)
- 业大(62254)
- 北京(59760)
- 经(59036)
- 农业(56352)
- 范(55817)
- 师范(55302)
- 院(54301)
- 经济学(54120)
- 州(51842)
- 经济学院(48716)
- 基金
- 项目(284137)
- 科学(224558)
- 研究(208178)
- 基金(207328)
- 家(180954)
- 国家(179375)
- 科学基金(154270)
- 社会(133448)
- 社会科(126485)
- 社会科学(126452)
- 基金项目(109249)
- 省(109153)
- 自然(99255)
- 自然科(97002)
- 自然科学(96978)
- 自然科学基金(95294)
- 教育(93401)
- 划(92025)
- 资助(85123)
- 编号(83615)
- 成果(67960)
- 发(63432)
- 重点(63280)
- 部(62811)
- 创(60071)
- 课题(57459)
- 创新(55615)
- 国家社会(55454)
- 科研(53734)
- 教育部(53718)
- 期刊
- 济(203824)
- 经济(203824)
- 研究(131664)
- 中国(86018)
- 农(66417)
- 管理(66240)
- 学报(65400)
- 财(63025)
- 科学(62512)
- 大学(49739)
- 学学(46629)
- 农业(46170)
- 教育(44736)
- 融(40758)
- 金融(40758)
- 技术(37244)
- 业经(33760)
- 经济研究(32559)
- 财经(32271)
- 经(27862)
- 问题(27510)
- 业(26516)
- 图书(23882)
- 技术经济(22648)
- 贸(21217)
- 现代(20656)
- 世界(20307)
- 科技(20064)
- 理论(19652)
- 商业(19083)
共检索到651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雨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龙
利用投入产出法和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双向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两者呈现非对称的双向互动效应,且需求拉动作用大于供给推动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互动程度更明显;从行业异质性考察,两者互动的作用局限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互动效果较弱,产业内互动发展层次低和结构低端等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率 产业互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双向开放 服务业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蕊
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率也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红利"的发挥受制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红利"的大小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关,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城市生产率有积极影响。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还未达到最优水平,集聚红利有限,同时,除了部分城市实现规模经济外,多数城市并未达到最优规模。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规模 城市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虹玉 刘泽杰
本文依据绿色发展理念,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效率观前提下,基于2001—2019年国内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评估了城市蔓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蔓延不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蔓延不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西部地区的城市蔓延均不利于提升本地和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比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中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却均不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全国层面的城市蔓延可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分区域可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蔓延比中部地区更有利于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健
基于我国跨省份面板数据,文章通过实证,重点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结论表明:控制相关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尤其对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区。比较而言,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发展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地区更明显;但市场化与一体化程度加强则是促进分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扩张,进而生产性服务业表现为对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化发展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灵 方创琳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兰兰
资源城市正在从粗放式、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节能型、集约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的有力手段,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以及提高城市群创新功能、增强城市生机和活力等,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资源产业的金融服务业,重视发展与主导产业对接的人才培训,推动资源产业集聚的专业化园区建设等都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绩效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天 彭珏 邓宗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韩德超 张建华
明晰和识别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能为不同区域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1997年~2006年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和识别中国转型时期专业化分工、产权结构、效率、工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和制造业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专业化程度加深、效率提高、非国有产权比重的增加与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正相关,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抑制作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微弱;分工深化对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而产权结构改变对中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专业分工 产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杰长
生产率是经济增长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制造业的生产率问题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而服务业的生产率是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关于服务业生产率最有影响的鲍莫尔-福克斯假说认为,服务业是生产率滞后的部门,其增长会造成整体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此后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服务对创新和知识具有溢出效应,它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经济增长:随着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大量使用,服务业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妲妲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服务业比重增加对服务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二是考察各服务部门发展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比重增加对生产率增长有着负的抑制效应;不同服务业部门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同,金融业、房地产、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正的影响,而运输和邮电、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抑制作用。文章最后对我国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比重 生产率增长 服务部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飞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减少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撬动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消费赋能效应,实现人口老龄化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政策当局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背景,通过构建和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不同类别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整体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会带动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赋能效应,而对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却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