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56)
- 2023(19060)
- 2022(16120)
- 2021(14939)
- 2020(12642)
- 2019(28792)
- 2018(28218)
- 2017(54009)
- 2016(29472)
- 2015(32646)
- 2014(32101)
- 2013(32348)
- 2012(29650)
- 2011(26730)
- 2010(26412)
- 2009(24501)
- 2008(24365)
- 2007(21233)
- 2006(18729)
- 2005(16769)
- 学科
- 济(121224)
- 经济(121087)
- 业(101186)
- 管理(92453)
- 企(88102)
- 企业(88102)
- 方法(55762)
- 数学(45869)
- 数学方法(45428)
- 农(36226)
- 财(34774)
- 业经(34067)
- 中国(32701)
- 农业(25233)
- 学(24899)
- 务(24202)
- 财务(24137)
- 贸(24115)
- 财务管理(24110)
- 贸易(24103)
- 制(23754)
- 易(23493)
- 企业财务(22900)
- 技术(22023)
- 地方(21101)
- 和(20724)
- 理论(20374)
- 划(18873)
- 环境(18353)
- 银(18157)
- 机构
- 大学(423636)
- 学院(423253)
- 济(174433)
- 经济(171035)
- 管理(166855)
- 研究(145954)
- 理学(144455)
- 理学院(142860)
- 管理学(140554)
- 管理学院(139784)
- 中国(111029)
- 科学(92405)
- 京(90806)
- 农(80620)
- 财(77756)
- 所(75066)
- 研究所(68837)
- 业大(68587)
- 中心(64928)
- 农业(63926)
- 财经(62980)
- 江(61530)
- 经(57612)
- 北京(57184)
- 经济学(52838)
- 院(52409)
- 范(52182)
- 师范(51548)
- 州(49142)
- 经济学院(47806)
- 基金
- 项目(290576)
- 科学(227859)
- 基金(212542)
- 研究(205763)
- 家(188949)
- 国家(187372)
- 科学基金(159456)
- 社会(131513)
- 社会科(124679)
- 社会科学(124644)
- 基金项目(112236)
- 省(112004)
- 自然(105411)
- 自然科(103024)
- 自然科学(102993)
- 自然科学基金(101227)
- 划(94974)
- 教育(92234)
- 资助(87477)
- 编号(81213)
- 重点(65307)
- 成果(64838)
- 部(63660)
- 发(61863)
- 创(61764)
- 创新(57263)
- 科研(56101)
- 课题(55384)
- 国家社会(55010)
- 业(54964)
- 期刊
- 济(189009)
- 经济(189009)
- 研究(122019)
- 中国(78710)
- 学报(74493)
- 农(73411)
- 科学(66728)
- 管理(63407)
- 财(60312)
- 大学(55271)
- 学学(52378)
- 农业(50868)
- 教育(38633)
- 融(35663)
- 金融(35663)
- 技术(34819)
- 业经(31689)
- 财经(31300)
- 经济研究(31090)
- 业(29480)
- 经(27008)
- 问题(24661)
- 技术经济(22137)
- 图书(22053)
- 科技(21150)
- 版(20840)
- 贸(20363)
- 现代(19445)
- 世界(19357)
- 业大(19191)
共检索到619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友华 王越
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直接与间接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统计与分析我国273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还将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出来,人力资本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均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盛斌 牛蕊
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与生产方式对各国技术进步与要素报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工业部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包及与其相关联的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工资和要素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和FDI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TFP与工资水平的提高,它们对后者在样本期内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约42%和80%,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导致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美霞
笔者运用Malmquist-DEA指数法测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TFP增长变动情况,并对行业异质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TFP均呈增长趋势,并表现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但各指数的差异程度没有明显的趋同或扩大趋势。1991年~2002年,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2003年之后,则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另外,除市场开放度对TFP增长起负面影响外,创新投入、消费需求、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均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彬 张迎丰
利用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TFP增长相对于制造业滞后,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却增长迅速,且东部地区的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指出:Baumol的服务业"成本病"理论仅适用于服务业整体,并不适用于具有中间投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服务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增林 杨文毅 郭建科
利用2005—2014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可以从供给侧视角以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集聚及其与三大产业的协同集聚作为其对国民经济的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用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探察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供给规模而言,全国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倒U型关系,尚未达到最佳集聚程度;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力军;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盛安琪
以中国2012年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生活服务业企业相比,"营改增"后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营改增"的影响更大。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通过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为"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效果及如何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互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营改增” 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投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王丽君 徐生霞
通过对区位熵的加权处理,给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带动效应,而这种效应表现出阶段递减特性。从分解效应看,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带动效应表现出单门槛非线性特征,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分区域看,相较于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分行业看,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特点,而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临界减小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白楠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丽娟 刘茜铭
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时间异质性检验表明,与2003—2014年相比,该促进作用在2015—2019年显著增强,符合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预期;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链条创新驱动、交易成本降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途径。基于以上结论,从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文章运用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采用Jorgenson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和比较工业和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探索资源再配置效应对两者TFP增长率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1980-2016年,服务业TFP增长率大幅低于工业,分别为-2.61%和3.66%。资本和劳动投入在工业内部的再配置效应均促进工业TFP增长,其中资本再配置效应起主要作用。劳动在服务业内部的再配置效应更为明显,并优于工业,但是仍然不足以扭转资本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致使服务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综合再配置效应低于工业,分别为-0.56%和0.47%。从中国整体经济角度来看,资源跨行业流动发挥了工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缓解了服务业内部资本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并增强了服务业利用劳动的效率。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进一步放大了上述正向传导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美霞 樊秀峰 宋爽
省会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地,以此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客观的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变化及收敛性分析发现,1995-2009年,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TFP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以及31个省市区的平均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则出现少许负增长,说明产业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TFP增长虽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且部分城市已显现明显的"追赶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体欣 倪志兴 许瑞琦
本文基于2003-2016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当集聚水平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反而会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的渠道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三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市场化与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市场化水平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愈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进一步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适度集聚,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间人才、知识、技术交流合作,健全市场要素流动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本文利用中间服务投入模型证明使用进口服务比例增大能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服务进口对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关键词:
服务进口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中间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