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1)
- 2023(11267)
- 2022(9273)
- 2021(8414)
- 2020(6886)
- 2019(15900)
- 2018(15283)
- 2017(29480)
- 2016(15390)
- 2015(17344)
- 2014(16968)
- 2013(17412)
- 2012(16485)
- 2011(15199)
- 2010(15136)
- 2009(14070)
- 2008(13680)
- 2007(11870)
- 2006(10688)
- 2005(9890)
- 学科
- 济(91120)
- 经济(91056)
- 管理(44677)
- 业(43144)
- 方法(34398)
- 企(32625)
- 企业(32625)
- 数学(31159)
- 数学方法(30994)
- 中国(23523)
- 地方(19267)
- 财(19193)
- 农(17899)
- 学(16364)
- 贸(16197)
- 业经(16194)
- 贸易(16185)
- 易(15766)
- 制(15407)
- 地方经济(13434)
- 融(12853)
- 金融(12853)
- 银(12768)
- 银行(12755)
- 行(12324)
- 环境(12128)
- 农业(12086)
- 务(11288)
- 财务(11275)
- 财务管理(11257)
- 机构
- 大学(237112)
- 学院(232943)
- 济(119108)
- 经济(117211)
- 研究(88882)
- 管理(86937)
- 理学(74965)
- 理学院(74111)
- 管理学(73182)
- 管理学院(72728)
- 中国(68833)
- 财(51669)
- 京(49806)
- 科学(49641)
- 所(44936)
- 财经(41868)
- 研究所(40833)
- 经济学(40448)
- 中心(38502)
- 经(38410)
- 农(36672)
- 经济学院(36357)
- 江(32594)
- 北京(31764)
- 财经大学(31475)
- 院(31475)
- 业大(30708)
- 农业(28612)
- 范(28118)
- 师范(27830)
- 基金
- 项目(154371)
- 科学(123792)
- 基金(117995)
- 研究(110777)
- 家(104097)
- 国家(103376)
- 科学基金(88321)
- 社会(77565)
- 社会科(73969)
- 社会科学(73950)
- 基金项目(60967)
- 省(54998)
- 自然(54313)
- 自然科(53176)
- 自然科学(53162)
- 自然科学基金(52328)
- 资助(48880)
- 教育(48423)
- 划(47222)
- 编号(40119)
- 部(36392)
- 重点(35172)
- 国家社会(35068)
- 发(34329)
- 成果(32806)
- 教育部(31667)
- 创(31613)
- 中国(31565)
- 人文(30276)
- 创新(29961)
- 期刊
- 济(130428)
- 经济(130428)
- 研究(75703)
- 中国(44766)
- 财(39095)
- 学报(35911)
- 科学(33991)
- 管理(33206)
- 农(32214)
- 大学(27629)
- 学学(26209)
- 经济研究(24283)
- 融(23249)
- 金融(23249)
- 财经(22710)
- 农业(22165)
- 经(19935)
- 技术(17962)
- 问题(17397)
- 业经(16561)
- 贸(16407)
- 世界(15047)
- 国际(14587)
- 教育(14086)
- 技术经济(13681)
- 业(12981)
- 统计(12541)
- 策(10888)
- 图书(10830)
- 经济问题(10502)
共检索到357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段炼
本文通过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相关计量经济分析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对GDP总量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六个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研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服务)三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明显的。从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看,生产性服务业六大行业的就业人数不仅是各自产业产值的重要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各行业的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产值与就业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长期关系,即使在未来某时间产值偏离二者的稳定关系,也仍会通过一个内部的调整,重新回复到稳定的状态,本文提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内部产业结构效应 优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婧
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致性。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深入分析了青海省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过程、特征及动因,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建议措施:适可而止地发展物流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注重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西宁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青海省 生产性服务业 内部结构 演变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袁中华
由制造业内部结构决定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异质性程度是影响城市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基本因素,但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模式还需结合其高端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做进一步判断。基于2006-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组检验结果支持上述机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应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不同类别制造业均衡发展的城市应围绕重点功能需求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集聚经济圈核心城市应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城市应发展与特定制造业集群体系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袁中华
由制造业内部结构决定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异质性程度是影响城市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基本因素,但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模式还需结合其高端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做进一步判断。基于2006-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组检验结果支持上述机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应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不同类别制造业均衡发展的城市应围绕重点功能需求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集聚经济圈核心城市应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在TFP分解下考察1990~2013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及内在机制,并对新常态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TFP增长核心逐步转变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改进整体低下。行业间规模效率改进异质性程度整体浮动较大,配置效率改进差异指数在2012~2013年快速上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整体平稳,TFP差异指数自2005年明显扩大,服务业渐进式改革及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是其主导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凯
近几十年来,我国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同时服务业内部4个层次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第一、三、四层次服务业发展都有较强带动作用,而对第二层次服务业带动作用较弱。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第二层次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并降低第四层次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开放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对第一层次服务业比重则有负的影响。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对于4个层次服务业的发展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服务业 结构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作磊
文章分析了1979年以来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服务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房地产、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及其他服务业是推动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上升的主要动力,但是以批发零售与餐饮旅店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通讯业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仍是发达国家服务业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回顾了服务业比重提高的理论解释,最后给出了针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服务业结构 美国 欧盟15国 日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胜名 张欣欣 江三良
文章利用HP滤波方法界定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率与整体经济增长率波动周期,初步刻画出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波动效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借助中国1978-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估计方法进一步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波动与中国经济波动整体上具有同步性,并且二者在1990年后均具有波动周期短、波动幅度大的特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波动具有稳定器作用,但是整体经济的大幅波动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稳定发展。认为,在当前增长减缓时期,政府应该重视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HP滤波 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楠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结构中增长较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制造业改造升级,而且对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关键指标和实证检验两个角度分析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对人均GDP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对人均GDP的拉动作用较明显。就内部行业而言,金融业对人均GDP的作用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人均GDP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水平 内部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敏 赵增耀
基于1990-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和测度,揭示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演化进程及其异质性现象,并采用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VAR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的贡献度,评估其异质性作用于行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核心,规模效率改进发展水平一直滞后,配置效率改进在服务业发展初期较为滞后,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TFP及构成部分异质性在演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程度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规模效率改进,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波动程度最小;TFP异质性是造成行业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因素,且该效应的发挥只有在长期具有显著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凯
通过对1950~2005年间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做纵向分析,发现美国服务业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动特征,服务业内部的流通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生产服务业比重趋于上升。分析表明美国生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率、高中间需求率、高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生产率特征,其比重上升体现了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并能进一步改进整体服务业增长的结构和效率水平。最后探讨了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对我国的发展启示。
关键词:
流通服务业 生产服务业 美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耀明 刘红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从各类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比例特征、行业间联系特征、行业素质特征三方面分析了上海服务业的结构现状,认为总体来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含量不高,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仍居主要地位。因此应该重点扶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改造,但传统服务业仍不可偏废。
关键词:
上海服务业 内部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园园 苏秦 陈婷
依照标准产业分类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为参照系研究了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水平,以探求其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金融业等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对应部门。结构分量表明所有部门结构优化度较高,但是批发和零售业等部门竞争优势不强,影响其整体实力,成为制约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陕西省未来服务业深入改革和调整的重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生产率及技术状况,采用DFA分析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及各行业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目前推动我国服务业向集约化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技术效率的改进是主导TFP变化的核心因素;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度较大,并且其技术效率要高于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存在明显异质性,新型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形成和不断发展,消费资料型服务发展逐渐壮大。
关键词:
服务业 随机前沿 结构异质 动态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李国平
基于全国尺度、八大区尺度和省域尺度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分析,认为2003—2013年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均衡—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具体地,在全国和区域尺度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四类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度显著提升,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区域集聚性很强。在省域尺度上,"多中心—极化"的特征表现为,北京、江苏、广东成为生产性服务业最集中的地区,重庆、四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提升,而其他先前集聚度较高的地区多数有所下降。进一步地,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第二产业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从产业选择、区位选择和时序安排角度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经济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