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2)
2023(11728)
2022(9829)
2021(9026)
2020(7736)
2019(17845)
2018(17206)
2017(32209)
2016(17794)
2015(20094)
2014(19836)
2013(19904)
2012(18606)
2011(17022)
2010(16783)
2009(15714)
2008(15664)
2007(13920)
2006(11920)
2005(10601)
作者
(55434)
(46705)
(46610)
(44209)
(29313)
(22518)
(21059)
(18405)
(17469)
(16281)
(16083)
(15393)
(14773)
(14679)
(14674)
(14559)
(14438)
(13830)
(13389)
(13282)
(11836)
(11341)
(11333)
(10686)
(10390)
(10290)
(10217)
(10171)
(9470)
(9420)
学科
(77077)
经济(77002)
管理(47187)
(46222)
方法(37329)
(35404)
企业(35404)
数学(33865)
数学方法(33626)
中国(22194)
(21046)
(18763)
(18249)
贸易(18244)
(17834)
(16650)
业经(15065)
农业(14042)
(13528)
地方(12701)
(11798)
银行(11737)
环境(11678)
(11221)
金融(11219)
(11216)
(11177)
财务(11162)
财务管理(11134)
(10663)
机构
大学(267953)
学院(263991)
(115820)
经济(113902)
管理(97581)
研究(97535)
理学(85228)
理学院(84188)
管理学(82834)
管理学院(82358)
中国(72350)
科学(61941)
(56535)
(56448)
(51496)
(49057)
研究所(47691)
业大(45545)
农业(45424)
中心(43427)
财经(40386)
经济学(37339)
(37003)
(37000)
北京(35540)
经济学院(34041)
(33944)
(33056)
师范(32588)
科学院(31087)
基金
项目(182303)
科学(142288)
基金(134913)
研究(124305)
(121970)
国家(121023)
科学基金(100942)
社会(81248)
社会科(77142)
社会科学(77116)
基金项目(71455)
(68940)
自然(66734)
自然科(65251)
自然科学(65223)
自然科学基金(64144)
(60056)
教育(56439)
资助(55036)
编号(46789)
重点(42041)
(41225)
(39440)
(37956)
成果(37412)
科研(36153)
计划(35899)
创新(35720)
国家社会(35195)
教育部(34523)
期刊
(117175)
经济(117175)
研究(74158)
学报(52384)
(50231)
中国(47812)
科学(44918)
大学(37666)
(36969)
学学(35957)
农业(34201)
管理(32265)
(21499)
金融(21499)
经济研究(21074)
教育(20988)
财经(20345)
(19778)
技术(19255)
业经(17806)
(17574)
问题(16440)
(15941)
(14394)
国际(13833)
世界(13748)
业大(13473)
技术经济(13425)
科技(12554)
统计(12337)
共检索到377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一帆  杨林生  孟博  战健  邓燕  
【目的】对中国甘蔗主产区的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讨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消减产量差的潜力,以期为中国甘蔗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统计数据和文献数据收集,从国家统计局获得1999—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的甘蔗产量及种植面积数据147条;从数据库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对1980—2019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甘蔗主产区的下种量、施肥量、品种及对应产量的国内外期刊与硕、博士论文等进行检索,排除异常数据后,共获文献93篇,其中广西54篇,云南14篇,广东25篇。以不同产区试验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以统计数据平均值为农户产量,以此计算各产区的产量差;进一步分析产量与施肥量、下种量及甘蔗品种的关系,得出各产区的推荐施肥量、下种量及高产品种,并讨论了优化施肥量、下种量和品种消减产量差的潜力。【结果】广西、云南、广东是中国三大甘蔗主产区,产量潜力分别为137.1、147.2、145.8 t·hm~(-2),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74.2、62.0、78.3 t·hm~(-2),分别实现产量潜力的54.1%、42.1%和53.7%。施肥量、下种量和品种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并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为提高甘蔗产量,广西产区推荐施肥量270 kg N·hm~(-2)、99 kg P_2O_5·hm~(-2)、208 kg K_2O·hm~(-2),云南产区推荐施肥量228 kg N·hm~(-2)、117 kg P_2O_5·hm~(-2)、281 kg K_2O·hm~(-2),广东产区推荐施肥量240 kg N·hm~(-2)、71 kg P_2O_5·hm~(-2)、193 kg K_2O·hm~(-2);广西、云南、广东推荐下种量分别为8×10~4—10×10~4、10×10~4—12×10~4、8×10~4—10×10~4芽/hm~2;三大产区高产品种分别是桂辐系列、桂糖系列和粤糖系列。【结论】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产区甘蔗的增产潜力分别为62.9、85.2、67.5 t·hm~(-2);优化施肥可使广西、云南、广东分别增产16.9、28.4、25.3 t·hm~(-2),优化下种量可分别增产23.6、27.9、22.1 t·hm~(-2),优化品种可分别增产26.8、42.4、15.1 t·hm~(-2)。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彩云  
[目的]通过对比及分析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20062015年的历年粮食产量,探讨粮食产量发展的趋势,以期为云南省粮食生产政策制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法,对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及大理)20062015年的粮食产量展开调查,以此为基础,计算并研究各产区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和历年地区间产量差异。[结果]2006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为:20.5亿、26.97亿、25.8亿、25.59亿kg;2015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增长为:33.45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彩云  
[目的]通过对比及分析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2006~2015年的历年粮食产量,探讨粮食产量发展的趋势,以期为云南省粮食生产政策制定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法,对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及大理)2006~2015年的粮食产量展开调查,以此为基础,计算并研究各产区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和历年地区间产量差异。[结果]2006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为:20.5亿、26.97亿、25.8亿、25.59亿kg;2015年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分别增长为:33.45亿、45.13亿、36.73亿、35.13亿kg;昭通粮食产量整体涨幅最大,大理涨幅最小。2006年和2007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大理>曲靖。2008年和2009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大理>红河>曲靖。2010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曲靖>大理。2011年,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大理>红河>曲靖。2012年之后,4个产区粮食产量:昭通>红河>大理>曲靖。曲靖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的粮食产量年际增幅达到11.4%和15.3%,远高于2006~2007年的0.7%。昭通和红河2011~2012年的粮食产量年际增幅远高于其他年份。大理的粮食产量年际最高增幅出现在2010~2011年,达到23.8%,其在2009~2010年出现粮食产量的负增长。10年间曲靖的历年粮食产量均低于昭通和红河,除2010年略高于大理外,其他9年也是低于大理的。昭通的粮食产量连年高于其他3地,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增大的趋势。红河与大理的历年粮食产量差异有正有负,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的产量低于大理,其他年份均高于大理。[结论]2006~2015年的10年间,云南省四大粮食主产区(曲靖、昭通、红河、大理)的粮食产量总体表现为连续增加的态势,仅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粮食产量年际增幅差异较大,但总体均呈现为产量增加的趋势;历年粮食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昭通的粮食产量连年高于其他3地,近年来这种差距还表现为增大的趋势。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广,各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代化高产农业技术的推行,云南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必定还会增加,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云南省粮食产量的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范英  
30多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在区域之间呈现出由环渤海湾、黄土高原、黄河故道、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主产区逐步调整为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主产区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区域内部呈现出"西移北扩"的特征。为了进一步弄清中国苹果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本文运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1988—2009年影响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主产区苹果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自然灾害、非农就业机会、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技术进步、市场消费需求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对苹果生产布局有显著影响,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各因素对两大区域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志新  林立  黄海蓉  
[目的]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两个重要着力点对农业种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利用2003—2017年中国甘蔗主产区甘蔗种植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在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各甘蔗主产区技术进步以及规模化经营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我国以及广东、广西的甘蔗生产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海南和云南则呈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提升广东和云南甘蔗种植业生产效率的直接因素,而对广西和海南甘蔗种植业生产效率贡献最大的是规模化经营;近年来,广东、广西的甘蔗种植生产技术进步缓慢,甚至出现技术衰退;广东、广西和海南3地的甘蔗规模化经营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尤其是广东和海南地区。[结论]我国及各甘蔗主产区应根据农业种植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因地制宜为首要原则,重视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同步改进的同时,更应注重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宇青  周应恒  
基于非参数Kolmogorov-Smirnov分布检验的"基准模型变量移除法",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并对2004—2012年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产区补贴政策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都有一定的增长,从而使补贴政策效率有一定程度提升;补贴政策效率存在时间维度上的异质性与空间维度上的同质性;农业经济比重、补贴发放方式、农业收入依赖性、补贴力度对粮食政策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对补贴正效率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为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庭良  
文章依据河南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排序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人口数和非种粮收入所占的比重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偏边际效应分别为正、负,土地肥沃程度、水源情况、交通条件、粮食价格相对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对粮农实行种粮直补和农用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等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偏边际效应分别为负、正,而且各影响因素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影响力度是非对称的,前者大于后者。(2)户主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信息沟通和对农民种粮用柴油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建波  王莉  宋富强  樊鹏  
[目的]分析耕地质量构成要素对粮食产量影响,探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途径和方法。[方法]文章选取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内近10年来的土地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耕地地力评价、粮食产能核算等多项成果数据,以4.645 0万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耕地质量单因素变化及因素指标组合与粮食产能关系曲线,测算了多模型影响下耕地质量因素改变量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大小。[结果](1)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各指标分级变化会引起粮食产能改变,总体上,当耕地所处的环境因素改善后,粮食产能将不断增加,因素指标分级对粮食增产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琴  
[目的]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运行,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农收入的来源、流转政策、流转方式、是否有土地流转市场及农业合作社对土地流转意愿正面影响,而与城镇的距离对土地流转意愿负面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非农收入来源、农业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市场这4个自变量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且达到显著影响。[结论]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快速发展及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下,文章研究结果对于河南省土地流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利会  王雅鹏  
文章利用湖北7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势类型对农户储粮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平原农户人均储粮量低于丘陵农户,但与山区农户无差异;距最近县城距离对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很大,距离远的农户人均储量粮更多;家庭年龄结构与经济条件对农户储粮行为无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产出规模与农户储粮行为正相关,而粮食商品化率则与其负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姚顺波  霍学喜  
本文利用中国10个苹果主产省份2001—2009年苹果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明确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苹果生产的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HMB指数在此期间出现波动且呈总体小幅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规模效率低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苹果生产效率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新立  曾智  冯艺  
提升大豆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2-2019年我国大豆主产区包含的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大豆单产、大豆种植面积、农业机械化、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对我国大豆产量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大豆单产和大豆种植面积的系数最大,说明提高大豆单产和大豆种植面积依然是促进我国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使用量、财政支农、农业劳动力对大豆产量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大豆规模经济效益,增强我国大豆定价话语权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明星  
本文基于农户视角,采取问卷调研方式分析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效应影响因素,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提供决策基础。结果显示,农民年龄、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就业状况、家庭规模、地形、承包土地面积、粮食耕种面积、亩均补贴总额和亩均净收益等因素对利益补偿效应有积极影响,且利益补偿也遵循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非农收入较低的纯农户尤其是偏远地区、条件较差的主产区农户,对利益补偿效应的感受更明显。因而,要从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主产区农村基础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着力增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