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2)
2023(11317)
2022(9594)
2021(8886)
2020(7578)
2019(17725)
2018(17330)
2017(33484)
2016(17954)
2015(20580)
2014(20642)
2013(21014)
2012(20081)
2011(18695)
2010(18902)
2009(17788)
2008(17642)
2007(15739)
2006(14093)
2005(12928)
作者
(54399)
(45795)
(45583)
(43658)
(29237)
(22053)
(20875)
(18025)
(17249)
(16223)
(16064)
(15278)
(14860)
(14680)
(14500)
(14209)
(13571)
(13480)
(13181)
(13089)
(11595)
(11264)
(10993)
(10456)
(10412)
(10387)
(9932)
(9844)
(9331)
(9120)
学科
(99494)
经济(99419)
管理(48206)
(43744)
方法(38744)
数学(34600)
数学方法(34357)
(33562)
企业(33562)
中国(25339)
(22544)
地方(21300)
(19687)
(18265)
业经(17205)
(16998)
贸易(16989)
(16486)
(15788)
农业(14972)
(14035)
地方经济(13940)
环境(13855)
(12888)
金融(12886)
(12817)
银行(12790)
(12322)
资源(12063)
(11912)
机构
大学(276924)
学院(273646)
(129651)
经济(127336)
研究(103358)
管理(101417)
理学(86544)
理学院(85491)
管理学(84209)
管理学院(83683)
中国(79145)
科学(61045)
(59406)
(55320)
(53765)
研究所(48911)
(47368)
中心(45544)
财经(44330)
经济学(42020)
(40632)
(40258)
业大(39008)
北京(38410)
经济学院(37760)
农业(37281)
(36220)
(36178)
师范(35905)
财经大学(32640)
基金
项目(175852)
科学(138356)
基金(129429)
研究(127866)
(113667)
国家(112811)
科学基金(94832)
社会(83746)
社会科(79447)
社会科学(79424)
基金项目(67618)
(65359)
自然(59072)
教育(57612)
自然科(57556)
自然科学(57534)
自然科学基金(56552)
(56170)
资助(53812)
编号(49860)
成果(41264)
(41030)
重点(40278)
(39849)
国家社会(36260)
(35665)
教育部(34992)
课题(34818)
中国(34401)
创新(33639)
期刊
(146901)
经济(146901)
研究(84880)
中国(55630)
学报(43049)
(42470)
(41967)
科学(40817)
管理(36462)
大学(31711)
学学(29703)
农业(28731)
经济研究(24822)
(24747)
金融(24747)
教育(23680)
财经(23376)
技术(22782)
(20374)
业经(20243)
问题(19856)
(17455)
(16587)
世界(16022)
技术经济(15808)
国际(15452)
资源(14816)
统计(14454)
经济问题(12588)
图书(12509)
共检索到420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迪  张凤荣  安萍莉  刘黎明  
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是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自5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非常重视后备耕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但是大部分的估算都是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利润是决定后备耕地资源能否开发的重要因素。该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后备耕地资源的划分及测算方法,并对我国各区域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土地局1996年完成的土地利用详查,我国现有后备耕地资源661×104hm2(从自然适宜性角度出发进行估算)。该文以此为基础,运用净现值法(NPV)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进行估算。经过计算:除了位于东北平原、长白山山地、辽宁平原丘陵、河西走廊平原、河套银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张迪  安萍莉  
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是我国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耕地后备资源不但取决于后备资源的自然宜耕性,还受其开垦经营效益的制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玉梅,郭焕成  
我国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对缓解人地关系紧张趋势,平衡耕地总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牧交错地带。本文从北方地区整体角度并结合农业部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10万TM图象所作的典型调查区资料分析了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空特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李佩滢  贺良萍  林金钗  
后备耕地土壤生态脆弱,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土壤功能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的概念,并综合考虑粮食安全、作物单产、种植结构和草谷比,运用情景分析法评价了后备耕地可能源化秸秆的生态总量。研究发现:(1)受耕地后备资源影响,秸秆理论量较小。在高、中、低单产情景下,2050年理论秸秆总量分别为2658.69、1772.46和886.23万吨;(2)考虑土壤功能和粮食安全,高发展情景下2050年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能够达到2066.40万吨,低情景仅10.70万吨;其中,新疆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较大;(3)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和区域作物单产,对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影响较大;可构建农业生物质能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备耕地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开伟  刘贞  李佩滢  贺良萍  林金钗  
后备耕地土壤生态脆弱,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土壤功能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土壤生态最小保留量的概念,并综合考虑粮食安全、作物单产、种植结构和草谷比,运用情景分析法评价了后备耕地可能源化秸秆的生态总量。研究发现:(1)受耕地后备资源影响,秸秆理论量较小。在高、中、低单产情景下,2050年理论秸秆总量分别为2658.69、1772.46和886.23万吨;(2)考虑土壤功能和粮食安全,高发展情景下2050年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能够达到2066.40万吨,低情景仅10.70万吨;其中,新疆可能源化秸秆生态总量较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辉霞  陈国阶  何晓蓉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耕地总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且地区间的数量、质量变化不平衡。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多变量作因子分析,找出我国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口的不断增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及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藏粮于土、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第三产业用地管理等若干关于耕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利用Eviews 6.0软件,基于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自195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具体表现为:(1)互为因果(1952~1978年),这一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耕地的产出在经济增长中占据较大的份额;(2)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1978~1992年),此阶段耕地资源投入量顺应了经济增长的要求,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3)后者是前者的Granger原因(19...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严忠  刘亚琴  
本文运用HP法对1978年~200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1999年中国并未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结论,并分析了新经济周期难以启动的原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方  
收入差距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行业收入差距的问题令人担忧;尤其是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使人们产生了强大的心理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目前社会的效率和公平,直接威胁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经济的高度给予充分重视。本文仅从经济视角分析造成我国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萍  盖兆雪  张景奇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乐一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周期的阶段。但是 ,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或转折点 ,是极其困难的。本文从两个层次考察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首先是产出缺口理论、总需求—总供给 (AD—AS)模型、IS—LM模型这几种工具的综合分析 ;其次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工具和变量中 ,最有价值的是产出缺口理论和价格指数。通过对这些工具和变量的分析 ,本文的最后结论是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转机 ,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 ,正在步入复苏阶段 ,但并未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余海  
到2030年,作为中部农业大省的湖北省预计减少耕地70万公顷,而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约42万公顷,其类型结构及其分布不够均衡,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湖北如此,其实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形势也类似。不宽裕的家底,促使我们思考应对之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改变管地用地方式,以求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双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信  董光龙  杨忠学  刘金花  
[目的]揭示耕地后备资源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的研究较为匮乏。[方法]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基于2003年和2015年两期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32015年期间,山东省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30.81万hm2,其中可开垦土地减少24.97万hm2,可复垦土地减少5.84万hm2。[结论]总人口、文盲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金亭  董艳超  方斌  
构建耕地后备资源供给潜力和需求潜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各省份耕地后备资源供给、需求潜力,并通过耦合模型得出各省份的耕地后备资源供需协调度,从而判断各省份的耕地后备资源供给与需求是否能够做到协调发展,又能否实现良性互动,从而能否实现耕地的有效补充。结果表明:全国有26个省份的供需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其中13个省份需求大于供给,自然条件或技术水平的缺陷导致供给无法满足需求,13个省份需求小于供给,社会经济情况导致需求潜力低于供给。黑龙江、浙江、上海、西藏处于中度协调,黑龙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及其重要粮仓的地位导致供给略大于需求,而浙江、上海以及西藏则属于需求略大于供给,现存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质量相对较好使其供给潜力仅略小于需求。新疆则是高度协调,依赖于其数量多、质量高的耕地后备资源及其日益突出的全国粮棉基地的地位,供需达到一个良性耦合的状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国柱  蔡玉梅  
建国以来尤其80年代以来,耕地在大量被占用的同时,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也在加强。本文分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间阶段,运用开发力度指标分析了空间演变特征并在评价开发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