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3)
2023(4194)
2022(3406)
2021(3420)
2020(2863)
2019(6638)
2018(6463)
2017(12167)
2016(6406)
2015(7720)
2014(7461)
2013(7339)
2012(6560)
2011(6174)
2010(5885)
2009(5453)
2008(5372)
2007(4534)
2006(4074)
2005(3916)
作者
(16722)
(14054)
(13942)
(13445)
(9008)
(6638)
(6297)
(5582)
(5451)
(5015)
(4812)
(4653)
(4651)
(4566)
(4437)
(4387)
(4232)
(4007)
(3957)
(3619)
(3595)
(3303)
(3243)
(3238)
(3139)
(3068)
(3041)
(2886)
(2800)
(2798)
学科
(32571)
经济(32535)
(14576)
管理(13922)
中国(13866)
方法(13791)
数学(12869)
数学方法(12840)
(9825)
企业(9825)
(9210)
(8574)
贸易(8569)
(8448)
(6689)
(6677)
(6231)
农业(5924)
发展(5707)
(5704)
业经(5603)
(5220)
关系(5204)
(5057)
银行(5057)
(5021)
地方(5009)
(4977)
(4696)
金融(4695)
机构
大学(94113)
学院(91479)
(50545)
经济(49978)
研究(38624)
管理(32584)
中国(30727)
理学(27792)
理学院(27455)
管理学(27246)
管理学院(27059)
(20995)
(20718)
科学(19627)
(18820)
经济学(18020)
研究所(17178)
财经(17066)
经济学院(16234)
(15963)
中心(15862)
北京(13878)
(13687)
财经大学(12880)
(12852)
科学院(12275)
(11963)
师范(11909)
(11510)
社会(11460)
基金
项目(59805)
科学(48649)
基金(47148)
研究(45230)
(41262)
国家(41004)
科学基金(34661)
社会(32823)
社会科(31298)
社会科学(31293)
基金项目(23949)
教育(20108)
资助(19749)
自然(19645)
自然科(19230)
自然科学(19225)
自然科学基金(18925)
(18649)
(17170)
中国(16698)
编号(15972)
(15693)
国家社会(15520)
教育部(13849)
重点(13786)
(13523)
成果(13302)
人文(12620)
社科(12453)
重大(12266)
期刊
(54075)
经济(54075)
研究(33461)
中国(19304)
(14439)
科学(13221)
(12910)
管理(12783)
学报(12192)
经济研究(10428)
大学(9899)
财经(9372)
农业(9294)
学学(9224)
(8837)
金融(8837)
(8644)
世界(8518)
(8256)
国际(7812)
教育(7809)
问题(7745)
技术(6765)
业经(6547)
(5838)
技术经济(4809)
经济问题(4552)
统计(4507)
现代(4190)
资源(4158)
共检索到143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洪晴  
娼妓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的生活凸显了别样的社会面貌,折射出某些隐蔽的世态人情。民国时期间断性开展的废娼运动,引起了左翼人士对娼妓和性病的关注,并成为二三十年代有关娼妓话题书写的社会语境,不少作家以患性病的妓女为主人公进行了文本创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文学叙事也涉及对娼妓生活的艺术性再现,呈现出患病妓女所遭遇的排斥与冷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批判。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颖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结构要素,也是"具有真正人性轮廓"的伦理载体,通过人物塑形切入叙事伦理可以纲举目张。从共时性层面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形、叙事伦理在文言与白话文本中有不同呈现,就宋代而言,传奇与话本中士人塑形的悲喜格调之别,折射出叙事主体关于"乐""教"孰先的伦理考量,女性形象塑造的情理意蕴之别,凸显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同为男性性别叙事对女性的伦理诉求之异。从历时性层面看,与唐代相较,宋代小说的叙事主体有更精准的伦理介入,使文本有更显明的意图伦理。综合来看,宋代传奇与话本互动而使叙事技巧更为丰富、士人伦理与市民伦理互渗而使文本伦理更趋世俗,从叙事和伦理两个维度推动着叙事伦理的变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梦晓  
吕赫若的小说以1936年日本"皇民化运动"与1945年台湾光复为界,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无论哪个时期创作的小说都始终带有左翼文学色彩,这与吕赫若自觉接受左翼进步思想和坚持左翼文学创作的理念息息相关。吕赫若小说创作中的左翼思想由早期的"激进的直抒胸臆式"到中期的"隐晦的潜藏暗涌式",再到后期的"激进的直抒胸臆式"往"隐晦的潜藏暗涌式"方向流变,总体上呈现出由"激进"到"隐晦"循环的规律,吕赫若作为一名左翼文学家的写作立场之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鲁明川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造性运用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深远的文明意义,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的百年文明实践中逐渐生成,具有文明的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文明的目标定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了文明的制度奠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彰显出文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文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文明新形态与既有的西方文明形态存在本质差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五位一体”文明既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表现和文明路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发表于1943年4月的短篇小说《两条鱼》是苏青于文学体例和小说题材双重探索的结果。小说有关战时都市"底层"市民生活的叙述,既演绎了苏青小说不易察觉的技巧,也折射出苏青小说的思想力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国民性和海派市民性格的反思。苏青"底层"叙事的探路,为现代女性写作如何叙述城市生活提供了两点启示:既要重视如何将有限的现实经验植入文学世界成为自身创作的"专属物",也要重视塑造富有地域色彩和人性深度的鲜活人物。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宗红  
晚清大量的白话宣讲小说,充满了深切的生命关怀与社会关怀。在末世的恐慌下,叙述者反复诉说个体与群体之“劫”,谆谆教导民众如何“救劫”,夸饰圣谕宣讲的神圣性,并在故事中大量植入神灵、神谕、死而复生、附体等,将其作为对下层民众教化、规训时所采取的策略。契合圣谕主旨的善与善行在“救劫”过程中促进了凡圣之间的交流、沟通、转换。作为宣传圣谕的“案证”,即便叙事有些雷同化,却因融合了“记实性”与神异性而为民众所喜爱,成为清后期重要的弘道方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功胜  
在传统小说观念里,细节是最小的叙事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最终到达典型形象与小说主题,而在当下的小说叙事中,细节偏离了这种价值指向和推论逻辑,从一个依附性的叙事单元激变为一个本位性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最终越位上升为一种细节审美的文本观念。作为应对消费阅读的叙事手段,这种细节观的合法性需要仔细推敲。小说既应有对生活质感的细节化呈示,也应有对它们的诗性发现和超越性思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靖  
印度现代印地语女性作家曼奴·彭达莉在其代表作《班迪》中展现了女性主义思考和成熟的女性叙事策略。她通过孩童的新颖视角,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并将其客观地呈现给大众。印度知识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中是处于边缘化的群体,曼奴·彭达莉巧妙地运用策略使"雪恭"这个印度知识女性的符号从社会边缘上升为小说文本的主体。她将自己对女性的关注和深刻的认识蕴藏在表层化的儿童视角中,既关注了离异家庭中儿童的遭遇,又对印度知识女性群体表现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彦杰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叙事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委婉多讽的笔调写尽人生百态,平淡冷峻的语调中透露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范小青短篇小说叙事的反讽手法突出,通过言语反讽来表现乡下人进城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身份迷失的生存困境;通过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来分析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现代人存在感低下,人被异化的精神困境,从而体现范小青对底层人民生活关怀和悲悯的创作主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