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7)
2023(11109)
2022(8792)
2021(8464)
2020(6593)
2019(14918)
2018(14907)
2017(27646)
2016(15042)
2015(17393)
2014(17318)
2013(16959)
2012(15891)
2011(14472)
2010(14650)
2009(13692)
2008(13752)
2007(12612)
2006(11495)
2005(10681)
作者
(43016)
(36730)
(36109)
(34509)
(22882)
(17542)
(16165)
(14248)
(13972)
(12926)
(12650)
(12137)
(11610)
(11420)
(11377)
(11055)
(10621)
(10531)
(10396)
(10152)
(9413)
(8959)
(8889)
(8418)
(8302)
(8207)
(8185)
(7887)
(7434)
(7428)
学科
(70183)
经济(70116)
(49703)
(43344)
管理(33538)
农业(33009)
中国(24673)
方法(22899)
(21289)
企业(21289)
业经(21151)
数学(20062)
数学方法(19870)
地方(15057)
(14833)
(14561)
(14037)
贸易(14026)
(13767)
农业经济(12527)
(12340)
发展(12239)
(12225)
(11959)
(11350)
(11262)
银行(11251)
(10914)
(10548)
(10288)
机构
学院(218984)
大学(216321)
(98539)
经济(96747)
研究(82283)
管理(77811)
中国(66306)
理学(65890)
理学院(65174)
管理学(64060)
管理学院(63687)
(55638)
科学(47599)
(47284)
农业(42217)
(41467)
(41453)
中心(38103)
研究所(37374)
业大(36601)
(33853)
财经(32203)
经济学(30844)
(30278)
北京(30066)
师范(30020)
(29573)
(28407)
经济学院(27800)
(26461)
基金
项目(140334)
科学(110528)
研究(107958)
基金(101774)
(88760)
国家(87888)
科学基金(73997)
社会(70785)
社会科(66580)
社会科学(66565)
(53423)
基金项目(52945)
教育(48053)
编号(44813)
(44219)
自然(43352)
自然科(42337)
自然科学(42328)
自然科学基金(41590)
资助(40658)
成果(36959)
(32665)
(32568)
(31989)
重点(31638)
课题(31025)
国家社会(30549)
中国(28563)
(28248)
(27843)
期刊
(121017)
经济(121017)
研究(68890)
(61932)
中国(54238)
农业(42363)
学报(35603)
科学(33777)
(29220)
大学(28757)
教育(27145)
学学(26861)
管理(26467)
(25108)
金融(25108)
业经(24283)
(20239)
技术(19556)
经济研究(17535)
问题(17394)
财经(16448)
世界(15625)
农业经济(15018)
农村(14803)
(14803)
(14415)
(13457)
(13112)
经济问题(11952)
国际(11662)
共检索到351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小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村庄建设的程度、水平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是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和体制创新,都需要农民具有现代素质、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农民生活、生长环境的现代化。现代村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环节,现代村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广钦  巴明廷  
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对都市村庄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城市系统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都市村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都市村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雪  毛世平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有利于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因此,本文选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日本为例,分析其自1955年至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四个演进阶段,研究发现日本致力于做好前瞻布局,坚持"城乡等值"理念,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且日本的成功经验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内涵形成有效契合。采用比较研究法,归纳了中日两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异同,以及中日两国在建设目标、面临的人力短板问题、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共同点。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足且主体单一,区域间不协调且忽视后期管护,政策规划及财政投资存在短板。基于日本经验及中国国情,本文提出强化智能设施应用,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建设村庄,创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助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琪  卢福营  
本文从经济与政治关联的特定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村庄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向。指  出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特定经济背景下的产物 ,随着农村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和迅速变迁 ,村民自治模式将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并有可能最终突破村民自治框架 ,  实现村庄治理方式的转换。基于此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初期,全国一些省份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村庄整治工作。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分析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层干部容易陷入的四种误区,进而提出村庄整治必须做到五个“先行”来确立正确的方针政策,同时还强调必须在整治过程中同步建立五种长效机制来纠正我国农村公共品提供不足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名勇  曹豪爽  
农地制度是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线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革新了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同时再造了乡村主体。所有权的具体明晰凝聚了村民的主体意识,资格权的期权逻辑重塑了乡村的内源主体,使用权的限制放松吸引来村庄的外源精英。乡村主体再造作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村庄治理的中介,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作用力向村庄治理传递,新主体从关系嵌入、要素嵌入、权力嵌入三个维度参与村庄治理。基于其作用机制,探索出“搭建多元主体治理框架、推进治理工具契约化、推进治理知识现代化、谨防‘资本—权力’共谋博弈”的四条村庄治理现代化提升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静  
当前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村庄规划。农村"村庄集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它有利于村容的整洁,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等。结合农村自身的特点,合理规划,推进"村庄集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增元  周平平  
现代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过程,亦是一个空间再造及资源配置的过程。诸多新型空间在新社区建设中被塑造出来,这些空间的资源配置中,权力空间凸显政治资源,弱化自治资源,组织空间充分利用有限的民间社会资源,服务管理空间整合村干部资源及社会力量,娱乐活动及交往空间推动强大硬件资源。资源配置非均衡性导致空间失调,使得当代农村新社区建设陷入了困境。中国走出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困境,需要在空间正义理念,实现政治资源、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平衡发展;在保障权力空间地位基础上,强化管理服务空间功能,促进社会自组织空间有序发展,保障居民的发展权利及权益;合理配置相应资源,引导扩展个体的活动及交往空间,培养健康人格及良好社会心态;保障资源配置及空间生产中的居民参与权利,切实保障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亚生  张小林  
研究目的:以1990年以来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规模变动为基础,指出当前村庄用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变化的动力机制与用地集约化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村庄总人口减少和用地面积增大并行,江苏省城镇用地与农村用地同步扩张;村庄规模的变动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城镇空间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的外因,内部建设用地变动是主要的内因。未来村庄用地集约化要进一步加强村庄规模的调控力度,使其协调发展,适应农村用地集约化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把多勋  王冬兰  
论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把多勋,王冬兰据测算,1972-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量中。科技进步作用所占比重为27%,"六五"期间升至35%,"七五"期间又达40%左右,但同时,发达国家的平均值已达80%以上。中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刚  曲铁华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出现了两种价值取向的嬗变,即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本主义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本主义。时至今日,两种价值选择已经成为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悖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陷入片面性和工具性。重构的理路在于将城乡教育发展纳入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和而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时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乡村少年全面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增元  尹延君  
作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居住、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是各种风险的频发地和聚集地。在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实践探索过程中,居民生存发展、社会稳定、经济运行、权力运行、财务运行、突发性公共事件等都给广大社会居民带来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制约着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也影响基层社会和谐与基层政权稳定,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总体上来看,传统经济发展统辖社会治理的理念、"应付"治理思维逻辑与事权下放和财权收紧的制度设计、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与特殊性社会生产要素的运行制度、强化治理理念与外强中干的基层政权运转制度是农村社区多重风险并存的重要原因,深层次原因体现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长期存在偏差的"理念—制度"治理逻辑。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保持基层社会稳定与有效治理,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善治目标,需要转变治理理念,重构现代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从而有效规避农村社区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