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9)
2023(8878)
2022(6993)
2021(6682)
2020(5318)
2019(11951)
2018(11989)
2017(22827)
2016(12331)
2015(14151)
2014(14009)
2013(13800)
2012(12588)
2011(11579)
2010(11565)
2009(10877)
2008(10698)
2007(9574)
2006(8801)
2005(8168)
作者
(33776)
(29087)
(28392)
(27181)
(17898)
(13815)
(12691)
(11269)
(11067)
(10055)
(9880)
(9393)
(9180)
(8969)
(8965)
(8752)
(8385)
(8235)
(8015)
(8004)
(7416)
(7033)
(7012)
(6671)
(6579)
(6475)
(6322)
(6169)
(5857)
(5774)
学科
(59495)
经济(59435)
(45708)
(37858)
农业(30161)
管理(24714)
中国(21306)
方法(19542)
数学(17767)
数学方法(17703)
业经(17219)
(15917)
企业(15917)
(12614)
(12548)
贸易(12539)
(12433)
(12334)
地方(11174)
发展(10598)
(10589)
农业经济(10194)
(10040)
(9792)
(9526)
银行(9520)
(9294)
(9092)
农村(9075)
(9049)
机构
学院(178865)
大学(176600)
(88122)
经济(86850)
研究(68769)
管理(65210)
理学(56063)
理学院(55489)
中国(55182)
管理学(54775)
管理学院(54467)
(48311)
科学(37952)
(37596)
农业(36541)
(35067)
(34395)
研究所(31235)
中心(30904)
业大(30200)
经济学(28322)
财经(27952)
(25895)
(25812)
经济学院(25643)
北京(23854)
(23812)
师范(23664)
(23126)
科学院(22514)
基金
项目(117105)
科学(93656)
研究(90510)
基金(87490)
(76012)
国家(75307)
科学基金(63773)
社会(61772)
社会科(58203)
社会科学(58191)
基金项目(45606)
(43140)
教育(39361)
编号(36832)
自然(36660)
(36041)
自然科(35821)
自然科学(35814)
自然科学基金(35200)
资助(34411)
成果(29762)
(29148)
(28253)
(27753)
国家社会(27329)
重点(26295)
中国(25782)
课题(24664)
教育部(24075)
(23775)
期刊
(103556)
经济(103556)
研究(57329)
(54490)
中国(40300)
农业(37121)
科学(27136)
学报(27053)
(23485)
大学(22194)
业经(21607)
(21321)
金融(21321)
学学(20947)
管理(20529)
(17750)
教育(17375)
经济研究(15750)
问题(15582)
世界(14616)
财经(14203)
技术(14181)
农村(13852)
(13852)
农业经济(13838)
(12421)
(11368)
经济问题(10894)
(10317)
国际(10127)
共检索到278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王雯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自立  张红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向,而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对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关中4个村庄的调查发现,现代农业进入农村经历了接受——抵制——再接受的过程后才真正进入农村。而农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生产观经营观念和学习观念也随之变化。这些变化与农民的理性基础、新的要素投入与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为实现农民生产经营观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农村教育网络、内化现代农业价值等方式来实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培文  
农民身份转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亿农民的身份转化已成为关系中国现代化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使中国农民身份转化面临诸多困境。首先 ,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处境 ,造成了农民身份转化在方式选择上的困境 ;其次 ,农民身份的被给予性和二元社会结构 ,使农民身份转化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巨大的时代压力 ;再次 ,人口生产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的错位 ,形成了庞大的剩余劳动力 ,成为农民身份转化的巨大障碍。中国农民的身份转化 ,不仅有赖于经济发展的推动 ,更离不开农民自主性的发挥和国家制度创新的支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少华  
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民现代化的启蒙时期,改革开放前农民现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农民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农民现代化是逐步觉醒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水平,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成文  鲁艳  
本文对湖南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68.0%农民的土地价值意识非常强烈;45.3%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非常淡薄;71.9%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非常淡薄;城市化是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根本动力;当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在总体上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理性实用主义”等特点;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土地意识变迁的根本原因;土地的相对效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等也直接影响着农民土地意识的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晓阳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虽然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的文化素质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表现在主体性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没有太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高等,需要从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增强科技和创新意识、提升经济产业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实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华平  金丽馥  田刚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与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而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创新,破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困境并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农民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非自发的演进过程,只有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稳态化。本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唐世洲  
文章基于CSSCI核心数据库,利用Ucinet和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历史变迁、热点趋势与未来展望。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从萌芽探索的起步阶段,正在向深化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研究成果丰硕,整体呈现校内“合作密切”、校际“单打独斗”的特点;研究主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未来可以基于跨学科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最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摸索阶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形成阶段。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伴随着现代化的拓展和推进,在不同时期也进行着相应地调整和转变,以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对外关系之间辨证关系的剖析,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我为主,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绝不能依附于西方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独立自主,但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去拥抱世界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和处理矛盾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常青  郜亮亮  刘同山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转让问题日益成为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首先对重庆梁平、浙江乐清和宁夏平罗等试点地区的"三权"转让的典型做法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三权"转让改革试点的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最后在对"三权"转让若干问题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孙明明  
中国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遵循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同质建构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价值衍生、再向新时代多元基础上的价值共识诉求的转变趋势,并呈现出主体观向主体意识、利益观向公私协力、文明观向团体文明、生态观向尊重自然、道德观向现代情理的演化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为遵循,农民价值观迭代跃升的时代诉求聚焦于农民的主体观、利益观、文明观、生态观、道德观分别向自主自强、共赢共富、平等包容、和谐共生、向上向善的价值方向整体跃升。现阶段要从创新问题瞄准机制、遵循“指导-引领-人本”贯通原则、顺应“传承-借鉴-淬炼”递进理路、强化“政府-组织-农民”联动保障入手,进行系统整体推进,以实现全方位的价值跃升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小燕  
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因为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构件。正如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要素。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中国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其中农业的现代化是关键,因为中国是一个地道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匡和平  
现代化语境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目的性在于其对农民和社会的发展价值无以替代。在中国语境中,其合规律性则在于必须由党的"倡导"和政府的"引导"。积极发挥该组织的作用内在地要求在把握其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理清政府与其利益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世友  
随着三峡库区城镇化建设的进行 ,部分移民通过后靠安置方式进入附近城镇 ,角色身份突然间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其角色扮演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矛盾、冲突、困难和障碍。认真分析和把握安置移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角色障碍 ,努力做好角色障碍的调适工作 ,无疑对进一步推进库区的城镇化建设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