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8)
- 2023(8577)
- 2022(6715)
- 2021(6264)
- 2020(5078)
- 2019(11639)
- 2018(11404)
- 2017(21115)
- 2016(11442)
- 2015(13246)
- 2014(13039)
- 2013(12726)
- 2012(11699)
- 2011(10837)
- 2010(10482)
- 2009(9763)
- 2008(9833)
- 2007(8695)
- 2006(7827)
- 2005(7474)
- 学科
- 济(51198)
- 经济(51140)
- 管理(28180)
- 业(27621)
- 中国(19931)
- 企(19838)
- 企业(19838)
- 方法(19736)
- 数学(17379)
- 数学方法(17237)
- 农(15713)
- 贸(11681)
- 贸易(11673)
- 业经(11545)
- 易(11455)
- 学(10896)
- 财(10770)
- 农业(10545)
- 制(10281)
- 发(8864)
- 银(8664)
- 银行(8635)
- 行(8354)
- 融(8202)
- 金融(8202)
- 地方(8186)
- 体(7843)
- 发展(7388)
- 展(7374)
- 环境(7219)
- 机构
- 大学(169265)
- 学院(165244)
- 济(76587)
- 经济(75388)
- 研究(68747)
- 管理(56374)
- 中国(52792)
- 理学(47708)
- 理学院(47105)
- 管理学(46304)
- 管理学院(46027)
- 科学(40391)
- 京(38174)
- 所(35645)
- 财(33821)
- 研究所(32548)
- 农(31271)
- 中心(29044)
- 财经(26764)
- 经济学(25890)
- 北京(25002)
- 农业(24813)
- 院(24793)
- 经(24707)
- 江(24139)
- 业大(24024)
- 经济学院(23266)
- 范(22471)
- 师范(22184)
- 科学院(21166)
- 基金
- 项目(109403)
- 科学(86560)
- 基金(81820)
- 研究(78669)
- 家(74075)
- 国家(73540)
- 科学基金(60787)
- 社会(52333)
- 社会科(49606)
- 社会科学(49594)
- 基金项目(41423)
- 省(38487)
- 自然(37826)
- 自然科(36970)
- 自然科学(36955)
- 自然科学基金(36356)
- 教育(35703)
- 划(34775)
- 资助(34013)
- 编号(29307)
- 重点(26022)
- 部(25835)
- 成果(24942)
- 发(24830)
- 中国(24096)
- 国家社会(23692)
- 创(22079)
- 教育部(21895)
- 课题(21839)
- 科研(20977)
共检索到261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分两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部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持续不断地从低向高迈进的过程。中国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在现代化过程中缩小区域差距的任务格外引世人注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八个领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要格外关注政治、军事、生态环境方面的现代化。为此,需要结合国际先进标准和中国国情特色推出中国现代化标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姜群英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进化过程,具体是指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为依托,借助制度、机制、政策、技术等因素,促使高职院校多元治理能力保持协调进步、务实高效的一种趋向与动态过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统筹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涵 衡量标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洁红 黄祖辉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有20多年。由于农业现代化是一动态概念,建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了促使有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更好地向纵深领域发展,现将其若干本质属性作以综述。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基于“任何社会相对于过去的社会而言是现代社会”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形成了五大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寿根 许明 尚阳阳
探究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表征,进一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对于引领、调节、诊断和改进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建立在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机制、治理文化、治理平台和治理效能现代化等六大要素之上。分析六大要素的内在意蕴,可以揭示其显著的外部特征和标志,并据此设计包含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64个观察点的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戴铁军
扼要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我国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其中国特色,并从党的领导、理念先行、统筹兼顾、规划部署、问题导向、长效机制、大家动手、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若干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戴铁军
扼要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我国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时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及其中国特色,并从党的领导、理念先行、统筹兼顾、规划部署、问题导向、长效机制、大家动手、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最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若干思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颖萍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其主要标志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有新的对策和主张。在明确发展模式和概念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理论思考:一是必须推行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城市不仅仅是空间和规模的扩张;二是必须创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任务,即人的现代化;三是必须在理论和理念上,创造中国整体区域均好型城市化和现代化,这是社会整体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
城市化 本土化 城市现代化 理论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保华
城市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现代化是包含多领域发展过程的综合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居民素质的现代化;其次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这种层次的划分主要是考虑到更紧密地结合城市特点的特殊需要,并非意味着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杠杆,居民素质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灵魂。以上三方面的现代化都是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现代化内涵,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志林 吴万夫
本文介绍了渔业现代化在保障粮食安全、拓展就业门路和推进渔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渔业现代化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渔业综合经营效益。实现渔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物质装备、生产技术、产品流通、经营管理和渔村、渔民六个方面的现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 程卫平 周志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叶剑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三农”问题成为影响到发展能否持续、转型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核心就是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这在我国的理论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指职业教育发展到某一时间节点的状态,也是指职业教育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特色、社会职能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呈现出多元体系的互融互通、多样区域的均衡发展、多维共进的办学格局、多边共赢的国际品牌四个特征。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应坚持统筹推进,发挥央地联动的治理体制优势;坚持类型定位,彰显职业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坚持服务发展,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内涵 图景 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化中国化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校生数巨大、追求教育公平、理念建设与技术建设相协调、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互促共进内在规定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人的现代化、家校社协同发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基点。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深入理解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加快建设衔接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加快建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教育知识普及与引领公众教育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