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2)
- 2023(17503)
- 2022(14628)
- 2021(13503)
- 2020(11075)
- 2019(24951)
- 2018(24611)
- 2017(46673)
- 2016(25269)
- 2015(28968)
- 2014(29211)
- 2013(28696)
- 2012(26520)
- 2011(23956)
- 2010(24511)
- 2009(23124)
- 2008(23345)
- 2007(21365)
- 2006(19443)
- 2005(18309)
- 学科
- 济(113214)
- 经济(113052)
- 业(95049)
- 管理(90416)
- 企(83665)
- 企业(83665)
- 方法(40849)
- 中国(36524)
- 财(35715)
- 农(35667)
- 业经(34035)
- 数学(31659)
- 数学方法(31331)
- 制(28119)
- 地方(25302)
- 农业(23958)
- 务(23474)
- 财务(23403)
- 财务管理(23354)
- 贸(22773)
- 贸易(22751)
- 易(22153)
- 企业财务(21990)
- 策(20917)
- 银(20814)
- 银行(20798)
- 技术(20790)
- 行(20107)
- 体(19560)
- 理论(19516)
- 机构
- 学院(369240)
- 大学(362310)
- 济(161663)
- 经济(158394)
- 管理(141714)
- 研究(125992)
- 理学(118865)
- 理学院(117619)
- 管理学(116148)
- 管理学院(115408)
- 中国(102837)
- 财(80637)
- 京(77893)
- 科学(69278)
- 所(62735)
- 财经(61256)
- 江(59881)
- 中心(57338)
- 经(55452)
- 研究所(55156)
- 农(54506)
- 北京(50467)
- 经济学(49169)
- 范(47329)
- 州(47313)
- 师范(46956)
- 业大(45433)
- 院(45339)
- 财经大学(44822)
- 经济学院(44041)
- 基金
- 项目(224247)
- 科学(179066)
- 研究(174179)
- 基金(162194)
- 家(137462)
- 国家(136134)
- 科学基金(118821)
- 社会(112948)
- 社会科(107091)
- 社会科学(107068)
- 省(87860)
- 基金项目(83683)
- 教育(80119)
- 划(72145)
- 自然(71875)
- 编号(71228)
- 自然科(70187)
- 自然科学(70171)
- 自然科学基金(68963)
- 资助(66607)
- 成果(59597)
- 发(52447)
- 课题(51067)
- 部(50749)
- 重点(50230)
- 创(49122)
- 制(47272)
- 国家社会(46596)
- 性(45632)
- 创新(45190)
- 期刊
- 济(197934)
- 经济(197934)
- 研究(122187)
- 中国(85314)
- 财(66175)
- 管理(60774)
- 农(53138)
- 科学(46591)
- 教育(45564)
- 学报(45082)
- 融(43359)
- 金融(43359)
- 技术(37319)
- 大学(36538)
- 农业(35960)
- 学学(33881)
- 业经(33350)
- 财经(31634)
- 经济研究(31215)
- 经(27412)
- 问题(25144)
- 贸(22262)
- 业(20774)
- 国际(20128)
- 技术经济(19917)
- 世界(19878)
- 现代(18337)
- 商业(17365)
- 坛(16669)
- 论坛(16669)
共检索到599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福华 谷汉文
制造业是满足人类及各经济主体物质需要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柱,是创造国民收入的重要源泉。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物流效率与物流成本问题。中国现代制造业只有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自营物流模式以及我国物流业较低的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为实现我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应完善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市场机制,优化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物流业 协同 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长森
应用灰色关联模型,以浙江省胡州市为例,计算了2005-2012年浙江省湖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关联度较强,但制造业不是推动浙江省物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说明两者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指出浙江省应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鼓励制造业物流外包,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应努力开发增值型和创新型服务,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物流需求与供给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协同 灰色关联分析 湖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嘉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巧丽
为分析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协同性,以泉州市2011-2020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C2R-DEA模型对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未达到协同状态。据此提出,为促进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应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制造业的物流外包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以信息技术助推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等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琳 刘琛
探讨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合作的相关背景并指出两业协同合作的意义,提出了标准化对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协同发展影响模型,从操作、战术、战略三个层次说明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互动模式,然后再分析信息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对制造及物流企业的影响来说明标准化战略对两业协同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协同 供应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霞娥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对物流业与制造业集聚水平测算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集聚水平的耦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集聚水平整体较高,但是其时期变化特征并不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两行业的集聚水平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及省域差异性。对两行业集聚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测算发现,两行业的集聚水平整体上处于耦合拮抗阶段,但是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现象在各地区具有普遍性。最后建议要因地制宜发展符合西部经济社会环境的特色产业,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
集聚水平 物流业 制造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王述英
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归纳出其发展特点,依据其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天津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融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旭
信息快速传递的电子商务时代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制造型企业面临渠道的选择,选择新的电子商务渠道会对传统渠道造成诸如价格、顾客、经销商管理、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冲击。本文具体分析了传统渠道的作用原理,最后给出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渠道协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渠道冲突 电子商务 协同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鲁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平稳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分散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给物价平稳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要规避这种风险,就需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形成稳定物价促进机制,更好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以制造业与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借用协同学序参量演化方程探讨了两者演化机理,模型结果表明只有两者协同时,系统才是整体稳定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贡献也达到极大。同时,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演化路径:由制度协同,到产业集群,再到产业生态系统,因此,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与协同是产业演化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促进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萌 王蒙蒙
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对内外双循环的高效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价值。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基于耦合模型评价了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同发展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石家庄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同发展效率较高,区域内其它城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效率较低。灰色关联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先进制造业人力资本、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与物流业的耦合协同发展效率;物流业规模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利于促进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海成 秦菲菲
苏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制造业的发展急需物流业提供有力支撑。但制造业物流外包意愿不足和物流业专业化供给有限,使得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程度较低。文章通过对苏州市制造和物流企业的联动现状分析,提出了鼓励物流外包,提升供给质量,发展战略关系,建立诚信体系和加快人才培养等促进两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苏州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龚鹏 阎黎
从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出发,指出西安在两业联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西安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联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