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8)
- 2023(11821)
- 2022(9933)
- 2021(9212)
- 2020(7454)
- 2019(16846)
- 2018(16543)
- 2017(30490)
- 2016(15981)
- 2015(17911)
- 2014(17196)
- 2013(17070)
- 2012(16334)
- 2011(15237)
- 2010(15265)
- 2009(14035)
- 2008(13821)
- 2007(12348)
- 2006(11279)
- 2005(10388)
- 学科
- 济(75214)
- 经济(75155)
- 管理(48938)
- 业(47089)
- 企(37531)
- 企业(37531)
- 中国(27124)
- 方法(25235)
- 数学(21576)
- 数学方法(21429)
- 地方(20585)
- 农(20425)
- 技术(18902)
- 业经(17489)
- 环境(16382)
- 贸(15768)
- 贸易(15750)
- 易(15321)
- 财(14635)
- 农业(13884)
- 银(13768)
- 银行(13754)
- 制(13548)
- 行(13488)
- 融(13466)
- 金融(13466)
- 技术管理(13296)
- 发(13250)
- 学(12836)
- 地方经济(11633)
- 机构
- 学院(228944)
- 大学(228327)
- 济(105912)
- 经济(104126)
- 研究(87539)
- 管理(86559)
- 理学(73340)
- 理学院(72490)
- 管理学(71503)
- 管理学院(71054)
- 中国(68890)
- 京(50182)
- 科学(49442)
- 财(46355)
- 所(43743)
- 研究所(39414)
- 中心(38642)
- 财经(36202)
- 江(34630)
- 农(33750)
- 经济学(33411)
- 北京(33095)
- 经(33021)
- 院(31937)
- 范(31308)
- 师范(31047)
- 经济学院(29958)
- 业大(28485)
- 州(27933)
- 财经大学(26735)
- 基金
- 项目(149158)
- 科学(120010)
- 研究(113680)
- 基金(109021)
- 家(94754)
- 国家(93971)
- 科学基金(80806)
- 社会(75748)
- 社会科(72013)
- 社会科学(71997)
- 省(57356)
- 基金项目(56502)
- 教育(50623)
- 划(48411)
- 自然(48315)
- 自然科(47226)
- 自然科学(47215)
- 自然科学基金(46418)
- 资助(43747)
- 编号(43471)
- 发(38619)
- 创(36840)
- 成果(35641)
- 重点(34147)
- 部(33836)
- 创新(33605)
- 国家社会(32685)
- 发展(32047)
- 课题(31943)
- 展(31510)
- 期刊
- 济(123315)
- 经济(123315)
- 研究(76865)
- 中国(55237)
- 管理(36386)
- 财(33453)
- 科学(32198)
- 农(32131)
- 学报(29898)
- 教育(28278)
- 融(25177)
- 金融(25177)
- 大学(23676)
- 农业(22575)
- 学学(21859)
- 经济研究(21170)
- 技术(20550)
- 业经(19947)
- 财经(18135)
- 经(15880)
- 问题(15811)
- 贸(14596)
- 世界(13763)
- 国际(13504)
- 业(13466)
- 技术经济(13006)
- 科技(12984)
- 坛(11493)
- 论坛(11493)
- 资源(10900)
共检索到368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启家
中国环境立法正进入以填补立法空白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创新为基本目标的新阶段。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立法的主要特征入手 ,概述了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完善与深化以及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 ,进而论述了如何在新的经济快速增长期更新环境法。
关键词:
环境立法 评估 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春莉
环境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突出问题,也是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境立法,在环境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我们也要看到,有关环境法制建设相比其他领域的法制建设略显滞后,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建设亟待完善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之需,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环境立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召宜,沈正平,渠爱雪
可持续发展由于缺乏系统整合研究,导致理论上虽然不断深入,但认识上肤浅、实践上不力。文化的内涵丰富性、外延宽广性和结构统一性,为社会现象的整合研究和系统思考提供了基本思路。文章在明晰可持续发展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发展经济、创新制度、转变行为、变迁价值和总体的文化创新与文化整合等方面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道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 文化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长宇
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应从广义的金融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和最狭义的金融创新三个方面去阐释它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的金融创新与西方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发展我国的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国21世纪金融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制度 金融工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中
里约环发大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通过全面深入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从战略到行动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创新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战略规划和重点部署,全方位推进了科技促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昌
本文用GDP增长率指标来观察和衡量经济竞争力,通过现实表现出来的实际银行信贷供给增长率与由经济竞争力决定的实际银行信贷需求增长率的比较来评估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就单个年份来说,中国近年来银行业的发展除1998年不确定外都是可持续的。
关键词:
银行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国 评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隆杰
为定量评估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指数是指一定区域的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额占生物承载力的百分比,可视为区域为今后保留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百分比;设定其状况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小于0为不可持续性和严重不可持续性,等于0为边际可持续性。由于本方法为单指标分析方法,所以具有较好的分析、比较功能,而且能够为制定或调整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对策提供定量(百分比)依据。通过计算时间序列上的不同年份的生态足迹指数,可用来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变动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龙金晶 徐扬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维度对中国流动科技馆进行评估,通过分析知识助力、宣传满意程度、组织有序度、讲解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等变量,探究人们的持续采纳的意愿,包括参观其他展馆、再次参观流动科技馆、向他人推荐的意愿,通过回归分析,为深入分析流动科技馆项目的组织特征和演化规律做出探索,为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罗兴
论文主要基于文献资料,首先分析了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容,其次讨论了金融危机与环境信用危机之间的关系、农业投融资对农业可持续的影响等,然后介评了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农业环境金融工具的发展,并简析了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建军 毛明芳
加拿大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在全联邦范围内营造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国民支持"的良好创新氛围,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支撑环境产业发展,以环境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环保特色,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者协同发展、相互制衡、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薄弱、产业化乏力等问题。本文通过中加比较,探讨了我国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对策思路,即政府应完善环保法规政策、健全环保标准和管理体系;应增加科研投入,建立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投资体系和环境科技的产业化发展;应选择重点领域...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燕波涛
为研究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煤炭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本文选取经济体排放二氧化硫(SO2)总量作为环境规制指标,采用与"煤"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作为技术创新指标,选取煤炭消费数量作为煤炭产业发展指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2000~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者呈"U型"曲线,环境规制短期和长期有力于煤炭产业发展,中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需平衡产业规制强度;技术创新对煤炭产业发展短期提振效果显著,但技术创新短期内很难突破环境规制制约煤炭产业发展助推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发展。同时提出,环境规制管控要适度;技术创新从量变向质变转变;打造产业链"减排"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煤炭产业 VAR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方巍 林汉川
中国海外工业园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全球与区域价值链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平台。国际生产体系转型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新工业革命与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为全球治理标杆与准则,为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以东道国制度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技术创新影响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基于全球24个国家的52家中国海外工业园543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社会技术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嵌入创新三个维度对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东道国制度环境在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与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制度创新与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中国海外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更要重视社会技术创新以及二者的耦合发展,同时要根据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方巍 林汉川
中国海外工业园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全球与区域价值链的重要节点,更是中国海外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平台。国际生产体系转型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新工业革命与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为全球治理标杆与准则,为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以东道国制度环境为调节变量,构建社会技术创新影响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基于全球24个国家的52家中国海外工业园543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社会技术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嵌入创新三个维度对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东道国制度环境在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与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在制度创新与中国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中国海外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更要重视社会技术创新以及二者的耦合发展,同时要根据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会技术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