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7)
- 2023(16369)
- 2022(13823)
- 2021(13080)
- 2020(11170)
- 2019(25528)
- 2018(24872)
- 2017(47546)
- 2016(25540)
- 2015(28767)
- 2014(28669)
- 2013(28202)
- 2012(26001)
- 2011(23348)
- 2010(22993)
- 2009(21377)
- 2008(21315)
- 2007(18546)
- 2006(15666)
- 2005(14030)
- 学科
- 济(108978)
- 经济(108871)
- 管理(75334)
- 业(70811)
- 企(58780)
- 企业(58780)
- 方法(52400)
- 数学(46398)
- 数学方法(45844)
- 中国(28801)
- 财(28778)
- 农(27427)
- 学(22633)
- 业经(21792)
- 贸(21265)
- 贸易(21258)
- 地方(21090)
- 易(20742)
- 制(19796)
- 环境(18792)
- 务(18417)
- 财务(18370)
- 财务管理(18331)
- 农业(17953)
- 企业财务(17473)
- 和(16701)
- 融(16302)
- 金融(16299)
- 银(16245)
- 银行(16213)
- 机构
- 大学(368513)
- 学院(366128)
- 济(155472)
- 经济(152562)
- 管理(143142)
- 理学(125071)
- 研究(124123)
- 理学院(123683)
- 管理学(121613)
- 管理学院(120927)
- 中国(94017)
- 京(76768)
- 科学(75818)
- 财(69669)
- 所(61908)
- 农(59223)
- 中心(57435)
- 研究所(56829)
- 财经(56746)
- 业大(53662)
- 经(51801)
- 江(51374)
- 经济学(49030)
- 北京(47822)
- 范(47341)
- 农业(46874)
- 师范(46845)
- 院(44954)
- 经济学院(44414)
- 财经大学(42522)
- 基金
- 项目(253442)
- 科学(201648)
- 基金(188400)
- 研究(182031)
- 家(165372)
- 国家(164098)
- 科学基金(141149)
- 社会(118880)
- 社会科(112839)
- 社会科学(112812)
- 基金项目(99281)
- 省(96256)
- 自然(91719)
- 自然科(89624)
- 自然科学(89599)
- 自然科学基金(88043)
- 教育(83928)
- 划(82395)
- 资助(77217)
- 编号(71314)
- 部(57656)
- 重点(57603)
- 成果(57372)
- 发(54132)
- 创(52887)
- 国家社会(50669)
- 创新(49617)
- 教育部(49616)
- 科研(49514)
- 课题(48777)
- 期刊
- 济(158528)
- 经济(158528)
- 研究(101837)
- 中国(64545)
- 学报(57845)
- 财(54838)
- 科学(54208)
- 农(51955)
- 管理(49845)
- 大学(43944)
- 学学(41611)
- 农业(35832)
- 教育(33480)
- 融(30269)
- 金融(30269)
- 技术(30203)
- 财经(27819)
- 经济研究(27174)
- 业经(24676)
- 经(23981)
- 问题(21323)
- 业(19934)
- 贸(18766)
- 统计(18686)
- 版(17804)
- 技术经济(17625)
- 资源(17163)
- 策(17158)
- 世界(16564)
- 科技(16377)
共检索到519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孟志 李继霞 刘腾飞 张灿 王华春
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07—2019年全国2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绩效,并从流域视角出发,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非参数Kernel核密度考察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流域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同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时空分布上,全国环境治理绩效整体较低,但依旧低幅度波动式上升,三大流域呈现“珠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格局;空间变化上全国环境治理绩效呈现“离散零星”到“多极核”的分布格局变化,其中珠江流域的连片分布态势最为明显。(2)区域差异上,虽三大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组间差异波动式缓慢下降,但组内差异持续扩大,组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动态演进上,全国及三大流域均存在明显左拖尾和极化现象;除黄河流域外,全国及其他两大流域的内部绝对差异逐渐缩小。(4)收敛性上,除长江流域存在σ发散外,全国及其他两大流域普遍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技术支持、财政压力、外商投资和政府偏好等对不同流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亚燕 苏洋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中部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差异演变趋势既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动态分布 空间收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永年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从时空维度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演变和分异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通过构建绝对/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收敛性。研究发现,2009—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小分散大集聚”的俱乐部特征。在区域差异上,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的来源由超变密度向三者相对均衡的状态转变,南北方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贡献。全国城市、东中西和南北区域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低碳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工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群 张涛 冯冬发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283个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发布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得出全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作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测算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情况,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开展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出现显著下降,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南低北高”空间格局,且各重大战略区域间的组间差异具有扩大趋势;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京津冀、黄河流域内部城市极化较为明显;全国城市及各重大战略区域碳排放强度均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不同区域表现出来不同的空间效应,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外资强度、科研投入、路网密度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创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克服了传统能源统计数据开展核算的一系列潜在问题;从国家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城市及不同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性,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促进全国及各重大战略区域减排降碳工作的协调推进,出台因地制宜的减排降碳政策,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步伐提供量化支撑。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亚燕 苏洋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中部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差异演变趋势既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动态分布 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李润 王志强 魏鹏
选择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中国的环境治理绩效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环境治理绩效区域差异的来源,利用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环境治理绩效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差异在研究期内逐渐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导致环境治理绩效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环境治理绩效水平表现出由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逐步发展的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李润 王志强 魏鹏
选择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中国的环境治理绩效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环境治理绩效区域差异的来源,利用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环境治理绩效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差异在研究期内逐渐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导致环境治理绩效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环境治理绩效水平表现出由低水平、中低水平向中高水平、高水平逐步发展的态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霞 王华春 樊骋琳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01—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2)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3)除粮食主产区外,全国及其他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或多级分化现象。(4)除粮食主产区存在发散特征外,全国、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城镇化率等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继霞 王华春 樊骋琳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01—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2)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3)除粮食主产区外,全国及其他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或多级分化现象。(4)除粮食主产区存在发散特征外,全国、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城镇化率等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菁 曾庆均 刘浩
探索农业碳补偿率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可为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制定农业减排固碳政策提供量化支撑。本文将农业碳排放和碳汇同时纳入农业碳补偿率核算体系,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补偿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补偿率整体表现出“绝对水平上升,离散程度扩大”的特征,而粮食主销区表现出“绝对水平下降,离散程度缩小”的相反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碳补偿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3)全国及三大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销平衡区与之相反,区域内虹吸效应和“核心一边缘”的格局显著。不同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劳均机械动力、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对农业碳补偿率的影响也有显著异质性。研究建议,加快农业能源结构转型、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强化区域内部平衡性,以促进区域间农业减排增汇工作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剑波 李潇潇 王蕾
文章运用两步法随机前沿模型与共同前沿理论,将技术异质性与随机误差引起的估计偏误纳入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框架,并实证探究了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促进试点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然而市场发育成熟度与要素市场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有效性。通过泰尔指数得知未实行碳交易政策的地区内部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且短期内无法消除。在空间马尔可夫链下碳排放效率的转移概率具有稳定性且整体效率水平有待优化。在全样本时期全国、试点与非试点地区存在显著的时空β收敛,碳交易政策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碳排放效率的分化,而俱乐部关系的形成及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助于缓解地区间碳排放效率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靖 葛星 钟敏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2009—2019年138个城市的经济韧性,使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京津冀城市群内差异最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差异最小。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大,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的经济韧性差异最小。城市群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一些城市群的核密度曲线呈现双峰和三峰,说明这些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经济韧性具有小范围集聚的特点。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蕴 谢建国 张二震
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呈收敛特征,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导致了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收敛,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对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则呈现区域特征。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FDI提高了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却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从这种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的FDI更符合"污染天堂"假说。文章的结果表明,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先进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R&D投入的生产转化,降低能耗与污染,是缩小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收敛性 泰尔指数 面板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作宝 董琳 周煜翔
利用2016—2020年中国县城建设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县城市政设施水平的分布动态与区域差异,估计空间相关性与集聚特征,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结果表明:2016—2020年,全国县城市政设施水平提升明显,且呈“东中西”梯次下降格局。县城市政设施水平差异总体较小,区域内差异贡献超过区域间差异且呈上升趋势,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层面上,各类设施及东中西部综合得分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空间因素对收敛有明显加速作用。据此,提出加大低水平县城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差异化区域协调政策、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分类精准施策、优化县城市政设施建设投资体制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