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0)
2023(15135)
2022(13163)
2021(12631)
2020(10484)
2019(24283)
2018(24051)
2017(45642)
2016(25029)
2015(28063)
2014(27924)
2013(27525)
2012(25533)
2011(23266)
2010(23008)
2009(20993)
2008(20696)
2007(17901)
2006(15634)
2005(13787)
作者
(72637)
(60645)
(60144)
(57177)
(38745)
(28948)
(27310)
(23723)
(23045)
(21563)
(20642)
(20586)
(19217)
(19152)
(18908)
(18632)
(17943)
(17908)
(17252)
(17164)
(15015)
(15001)
(14553)
(13734)
(13495)
(13412)
(13393)
(13273)
(12261)
(12070)
学科
(98739)
经济(98620)
管理(69865)
(64208)
(53207)
企业(53207)
方法(46359)
数学(40104)
数学方法(39598)
中国(27985)
(25423)
(24087)
(23988)
业经(21051)
(19494)
贸易(19485)
环境(19148)
(18996)
地方(18159)
(17767)
理论(16834)
农业(16674)
(16481)
(15391)
银行(15341)
(15328)
(15202)
财务(15133)
财务管理(15105)
(15007)
机构
大学(358484)
学院(354127)
(142049)
经济(139161)
管理(136888)
研究(125189)
理学(119221)
理学院(117798)
管理学(115617)
管理学院(114989)
中国(92511)
科学(79308)
(77347)
(63700)
(63563)
(59294)
研究所(58865)
中心(55475)
业大(53918)
财经(51842)
(49243)
北京(49119)
(48022)
师范(47550)
(47388)
农业(46849)
(45328)
经济学(43503)
(40222)
经济学院(39325)
基金
项目(247386)
科学(194302)
基金(180768)
研究(178158)
(159497)
国家(158241)
科学基金(134503)
社会(112225)
社会科(106360)
社会科学(106331)
基金项目(95538)
(94237)
自然(88186)
自然科(86148)
自然科学(86121)
自然科学基金(84570)
教育(81607)
(81017)
资助(75034)
编号(70770)
成果(58245)
重点(55927)
(55267)
(52300)
(51038)
课题(49406)
科研(47733)
创新(47700)
教育部(46955)
国家社会(46872)
期刊
(149328)
经济(149328)
研究(103472)
中国(65559)
学报(61017)
科学(55527)
(53272)
管理(48907)
(46573)
大学(45405)
学学(42721)
教育(39452)
农业(37576)
技术(28814)
(27758)
金融(27758)
经济研究(24845)
财经(24833)
业经(22497)
(21268)
(20153)
问题(19591)
图书(19121)
科技(17260)
(17233)
理论(17110)
资源(16645)
(16419)
技术经济(16256)
世界(15625)
共检索到51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晴  
为了客观评价我国环境污染水平以及分析环境污染状况变动趋势,文章构建了区域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收敛性。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中国6个省份的环境质量得到优化,还有5个省份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2)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σ收敛迹象要比东部地区更显著,全国和三大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均呈现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经过一段时间后,中国各区域的环境污染将达到各自的稳定水平,其收敛速度呈现中部到东部再到西部的格局,中部地区的污染将最先达到稳定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红  
文章基于单一污染指标难以全面表达雾霾污染状况的不足,较早提出了能够代表整体雾霾污染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一种基于整体差异的客观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较为全面、科学的对中国29个省区2003-2016年雾霾污染指数进行测度。基于雾霾污染综合评价指数,研究了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雾霾污染水平呈现倒"N"型曲线。东部雾霾污染水平下降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为缓慢。中国省际雾霾污染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基于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对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的空间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省际雾霾污染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绝对收敛趋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林  高宏霞  
利用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这一综合考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验证了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并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认为存在一种内在机制使EKC呈现出倒U型的形态。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了经济规模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对环境—经济关系的影响。在肯定了EKC形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会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拉入到循环经济的轨道中来,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可以使传统的EKC出现跳跃,创造一种新的"无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完全规避掉触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基于单一污染物难以表达环境污染状况的不足,本文提出了能够代表整体环境状况的污染排放指数,并首次运用一种基于整体差异的动态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28个省1995~2006年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测度,分析了中国和分区域污染排放指数的变动趋势,并基于经济结构和能源因素视角,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中国和分区域污染排放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主要污染物在2010年比2006年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从三大区域来看,应该重点监控东部地区;从省级区域看,应该重点加大对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四川、河南、山西、广东、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符合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亚男  李磊  
文章建立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从风险源特点、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直接经济损失、生态损失等五个方面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该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等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文章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了2001~2011年工业行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属于重度污染的行业主要以污染密集型产业为主,属于中度污染的产业主要由重化工业和部分传统的生活资料制造业组成,属于轻度污染的产业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产业组成。无论是产业之间还是行业之间,污染物排放差异都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增加研发支出以及国有比重增加与环境污染负相关,而企业投资规模、煤炭消费比重和外资比重与环境污染正相关,新世纪以来政府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作用明显。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二五"工业减排目标,煤炭采选、造纸及纸制品、电力热力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屈小娥  
本文以中国省级经济单元为分析对象,以环境污染为研究中心,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综合评价原理,通过构建具有"三维"特征的环境污染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各省1990-2009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影响环境污染变动的决定因素。结论认为,在样本考察期内,污染物排放最少(即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青海、天津、北京、宁夏、新疆、甘肃、上海、吉林、福建、云南,这10个省份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都在1.50以下;要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8%的减排目标,四川、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江苏、河南、广东、湖南、广西是重点监控省份。分地区看,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最小,依次为中部和东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江波  于冬梅  孙金梅  
本文运用环境库兹涅茨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黑龙江省综合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评价模型,运用Grossman影响环境因素的机理分析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2006年以后黑龙江省环境污染加剧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6年后黑龙江省在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其产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这加剧了工业废物的排放,从而导致整体环境污染的恶化,且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正负效应两面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亦文  文晓茜  胡宗义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对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显著,以200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存在α收敛;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而在引入人均GDP、产业结构等六个变量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贸易自由度增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各地区污染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倩  李华  
结合税收职能的内涵和税收运行效率的评判标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运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7—2016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指数测算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从税收运行效能指数看,虽然我国各省份的税收运行效能的发展速度不一致,但均呈现上升趋势;从地区分布看,以2016年为例,税收运行效能分布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划分相似。在地区差距方面,全国和东部地区的税收运行效能呈现先收敛后发散的态势,西部地区在波动中收敛,中部地区无明显收敛或发散特征;在引入教育等4个影响因素后,发现地区间存在条件收敛。因此,为提升税收运行效能并缩小地区间差异,建议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强居民教育和税收宣传工作;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完善政策引导,加速人口和人才聚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时中  
为有效评价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污染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和时空差异,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小、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大。以财政支出分权为解释变量,设立相关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别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会加剧环境污染,要迈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加速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时中  
为有效评价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污染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和时空差异,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小、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大。以财政支出分权为解释变量,设立相关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别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会加剧环境污染,要迈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加速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比重增加具有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影响,而政府环境管制效果不明显,需要探索改善环保投资结构。针对三大地区环境污染及其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提出了改进环境质量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时中  
为有效评价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污染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和时空差异,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小、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大。以财政支出分权为解释变量,设立相关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别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会加剧环境污染,要迈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加速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成新轩  杨博  
已有研究多选取“WTO+”与“WTO-X”等52项条款测度自贸协定的深度,虽然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协定文本覆盖具有局限性,导致协定深度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充分。本文通过界定内涵、设定文本研究范围和等效性标准以及权重赋值等规范步骤构建深度综合水平评价的修正测算体系。其中,广度测度范围以覆盖协定章节、条款以及附件等内容扩展了以52项议题为主体的传统测算框架,深度测度通过配套条款赋值的方法进一步体现协定在“纵向深度”上的差异。以此为依据,对中国已签订自贸协定文本的结构特征以及深度综合水平、行业合作深度、升级演变以及高标准收敛等内容进行多维度的深度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已签订自贸协定多侧重于边界规则等传统议题的覆盖,对边界内规则等新兴议题涉及较少;(2)自贸区行业间多采用“深度合作”方式促进产业间分工深化;(3)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的自贸区合作较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广度与深度;(4)协定升级有助于促进其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同时提升;(5)RCEP作为中国当前深度综合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在内容上表现出高标准水平,但已有协定只是在内容广度上具有向RCEP收敛的特征,在内容深度上与其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何若帆  陈钲  朱帆  
研究目标:探究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和β收敛。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鲜明区域非均衡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除全国以及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外,其余六个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西南、西北经济区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差异显著;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不显著的条件β收敛;不同经济区的驱动因素和收敛情况各不相同,在制定政策和建设规划时应有所区别。研究创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挖掘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区域差异的来源;构建纳入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检验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缩小生态文明发展区域差异,促进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