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4)
2023(17185)
2022(14720)
2021(14002)
2020(11637)
2019(26977)
2018(27008)
2017(50922)
2016(28014)
2015(31419)
2014(31512)
2013(30718)
2012(28156)
2011(25611)
2010(25452)
2009(23694)
2008(23258)
2007(20285)
2006(18044)
2005(16279)
作者
(79599)
(66400)
(66002)
(62761)
(42195)
(31681)
(29824)
(25979)
(25166)
(23628)
(22537)
(22507)
(21198)
(21170)
(20730)
(20357)
(19701)
(19443)
(18982)
(18930)
(16671)
(16351)
(15929)
(15125)
(14756)
(14714)
(14688)
(14551)
(13387)
(13143)
学科
(108467)
经济(108320)
管理(82084)
(73222)
(61620)
企业(61620)
方法(47764)
数学(41338)
数学方法(40861)
中国(32202)
(30386)
(28861)
(26278)
(24726)
业经(24287)
(20647)
贸易(20637)
(20129)
地方(19776)
环境(19740)
(19250)
(18889)
银行(18843)
农业(18447)
理论(18441)
(18066)
(18034)
金融(18026)
(17745)
财务(17664)
机构
大学(395857)
学院(390724)
(159880)
经济(156497)
管理(150646)
研究(138028)
理学(129862)
理学院(128354)
管理学(126121)
管理学院(125401)
中国(104578)
(85657)
科学(83918)
(76528)
(69636)
研究所(63391)
(62705)
中心(61255)
财经(60271)
(56965)
业大(56743)
(54892)
北京(54867)
(52493)
师范(51960)
(50418)
经济学(49223)
农业(49038)
(45348)
财经大学(44910)
基金
项目(266212)
科学(209564)
研究(195527)
基金(194308)
(170301)
国家(168939)
科学基金(144125)
社会(124164)
社会科(117632)
社会科学(117604)
基金项目(102028)
(101022)
自然(92564)
自然科(90364)
自然科学(90342)
教育(90071)
自然科学基金(88708)
(86384)
资助(80198)
编号(78444)
成果(65349)
(60042)
重点(60030)
(56083)
课题(55120)
(54715)
国家社会(52046)
教育部(51585)
创新(51182)
(50713)
期刊
(175180)
经济(175180)
研究(121232)
中国(81010)
学报(63265)
(58760)
科学(58150)
(56613)
管理(56361)
大学(48198)
教育(47759)
学学(45016)
农业(38848)
(34905)
金融(34905)
技术(33020)
财经(29921)
经济研究(28714)
业经(26551)
(25666)
问题(22588)
(20606)
图书(19810)
(18637)
理论(18445)
(18280)
科技(18219)
技术经济(17918)
世界(17265)
统计(16850)
共检索到586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祁毓  卢洪友  徐彦坤  
环境保护事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财政联邦主义无法也不可能替代环境联邦主义,只有依据环境事务的内在逻辑,构建直接度量环境分权的指标体系,才能够全面客观揭示环境分权背后的效应机理。立足环境管理体制变迁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环境分权演进的三个阶段,运用环境机构人员分布数据,测算环境分权、行政分权、监测分权和监察分权指数,阐述了分权指数变化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采用静态、动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及方法,考察了环境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四类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关系,环境分权加剧了财政分权对环境保护的激励不足,西部地区环境分权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伴随着环境分权度的下降,其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本  胡天贶  赵康  
环境权力在多层级政府间的合理配置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石。本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建立了环境分权理论框架,聚焦中国多层级地方政府,基于环保系统人员数测算了省、市、县环境分权及其动态变化,对省级以下环境分权定量研究进行了深化拓展;利用1992—2015年面板数据的多种工具变量回归,定量评估了多层级环境分权的污染治理效果。研究发现,中国环境管理向县分权和向中央集权并存,省级、市级管理力量被相对削弱;环境权力下放至县属于“过度分权”,加剧了工业污染;扩大市级环境权、特别是监测权有助于工业污染减排;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强力协调“中和”了县级增污和市级减排效应。环境分权的治污效果因不同管理职能、污染物和区域迥异,其政策启示是,应探索按管理要素划分的,与区域特征、污染物类型相契合的灵活性的纵向环境权力格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莉  郑石桥  
新制度经济学一直强调制度对契约结构的决定性影响,并重视制度环境对制度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其组织理论为国家审计组织与审计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审计组织制度应与审计环境相适应,作为审计组织制度核心内容的审计体制应动态改革。按照制度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的一般制度变迁规律,适时选择审计体制创新、审计体制边际改良、资源配置机制转变的制度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在各种层次上,如个人的制度安排、自愿的制度安排、团体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安排等等。但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政府既可以创造制度需求,同时又可以增加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15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文彬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华林  管清友  夏靖铧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为主线,通过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诺思悖论不断化解的过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高度相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变迁过程是冲击回应型”等命题作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各博弈利益主体在改革进程中的行为模式及其绩效,并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道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伟  高林远  
本文在分析西方制度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的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变迁的客观必然性,并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强调了制度变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重要性,指出制度变迁必须处理好借鉴与创新、渐进与激进的关系,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应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再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从实质上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 ,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 ,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生性 ;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 ;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 ;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 ;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 ;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金栋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浓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但随着我国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后,未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趋向应以有效满足"三农"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更加注重诱致性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能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诱因、潜在利润或预期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和路径依赖等几方面,对我国农村保障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得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动因是制度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非均衡、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依赖"阻碍了制度的变迁进程等结论。文章最后给出加快我国农村保障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立社会公平的建制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责任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龙  李静  桑达卓玛  
文章利用1978-2014年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和金融体制变迁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1978-2014年全时间段还是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临界线的分时间段,金融体制变迁是财政分权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以及金融体制变迁抑制财政分权的结论都是稳健的,但是,分区域稳健性检验表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这种关系是稳健的,内地却不显著。当把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引入模型中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体制变迁抑制财政分权越显著,但找不到财政分权影响金融体制变迁的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四次大的改革,诠释了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和优化路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集权效应,支出则具有明显"向下挤压"的效应。两种效应的结果是县、乡两级财力薄弱,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为此,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财力。但大量的转移支付在五级政府间流动,出现层层"渗漏"。为了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中国政府对财政管理级次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即建立"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广礼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国家治理,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的审计体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革新,这期间制度变迁一直都在进行,一系列关于审计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发展的重要节点,均带着改革的要求与任务,具有制度变迁的性质,为制度变迁进行了铺垫。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具有由行政力量主导、受工具理性驱使、以强制性变迁模式为主、遵循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等特点,并提出在深化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中,需要立足于满足制度需求,促进制度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成  史学军  
中国改革分成三个阶段,农村制度诱致性变迁扩散阶段(1978—1984)、城市强制性变迁的推广及诱致性、强制性变迁的交替阶段(1984—1992)和整个制度环境的变迁和制度创新阶段(1992—至今)。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之迷的最动态原因,因而制度仍是下一步经济增长的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