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88)
2023(22008)
2022(18646)
2021(17333)
2020(14749)
2019(33740)
2018(33118)
2017(62458)
2016(34512)
2015(38826)
2014(38759)
2013(38271)
2012(35041)
2011(31548)
2010(31396)
2009(29163)
2008(28784)
2007(25394)
2006(21962)
2005(19582)
作者
(102353)
(85739)
(84883)
(81098)
(54320)
(41137)
(38663)
(33598)
(32463)
(30383)
(28988)
(28876)
(27253)
(27098)
(26570)
(26507)
(26004)
(25525)
(24610)
(24591)
(21432)
(20940)
(20898)
(19386)
(19235)
(19032)
(18967)
(18874)
(17318)
(17026)
学科
(140123)
经济(139971)
管理(97358)
(92663)
(75766)
企业(75766)
方法(64264)
数学(56326)
数学方法(55633)
中国(38832)
(38132)
(36626)
(31305)
业经(30539)
地方(28354)
(27098)
贸易(27086)
(26302)
农业(25399)
(25264)
(23443)
财务(23356)
财务管理(23307)
企业财务(22130)
理论(21471)
(21314)
银行(21228)
环境(21073)
(20922)
(20896)
机构
大学(495794)
学院(492353)
(197099)
经济(192982)
管理(188380)
研究(170966)
理学(163555)
理学院(161642)
管理学(158461)
管理学院(157590)
中国(127209)
科学(109253)
(106004)
(89704)
(88946)
(87863)
研究所(80612)
业大(78837)
中心(77205)
财经(71887)
(71590)
农业(70933)
北京(66817)
(65486)
(64373)
师范(63604)
(61852)
经济学(59841)
(57638)
经济学院(54110)
基金
项目(339637)
科学(264827)
基金(246335)
研究(239480)
(218654)
国家(216889)
科学基金(183910)
社会(150522)
社会科(142609)
社会科学(142566)
(131891)
基金项目(129847)
自然(122402)
自然科(119588)
自然科学(119549)
自然科学基金(117378)
(112638)
教育(110257)
资助(102507)
编号(95920)
成果(77584)
重点(77021)
(74232)
(72151)
(69784)
课题(66658)
科研(66021)
创新(65303)
计划(63764)
大学(62728)
期刊
(209733)
经济(209733)
研究(139682)
中国(91781)
学报(88546)
(81292)
科学(76976)
(68199)
管理(66985)
大学(65510)
学学(61788)
农业(55405)
教育(50405)
(41446)
金融(41446)
技术(41383)
财经(34751)
经济研究(34650)
业经(33679)
(29788)
(29730)
问题(27865)
(25243)
图书(25138)
科技(23887)
统计(23633)
(23537)
技术经济(23463)
业大(22564)
理论(21951)
共检索到71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国婷  任荣明  
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针对环保投资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项环保投资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均呈现负的影响作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影响为正,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为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寻远  李文启  
本文利用我国1990年至2009年的省份面板数据,探讨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按照收入水平将省份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是引起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地区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玉俊  李志婷  
在构建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联立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交互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内生关系,也就是说制造业集聚能够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形成集聚的制造业的约束也日趋加强。因此,城镇化对制造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作用;制造业的集聚可提升城镇化水平,并可有效推进制造业集聚后的再扩散,进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博天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水平对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与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关系呈曲线型,当城镇化率为46. 58%时出现拐点,高于拐点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低于拐点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其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地方财政自给能力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子龙  
本文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讨论信息化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动态机制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对城镇化进程整体呈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及人力资本投资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呈现倒U型结构的影响,超过特定的阈值后,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逐步减弱。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省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红利",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促进产业聚集与人口聚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浩昌  
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在限定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土地城镇化;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符合"S"型曲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魏素豪  王志刚  
尽管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一直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的定论。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城镇化影响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细分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全国水平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地、农业劳动力和农业技术分别发挥了显著的负向、负向和正向中介效应,并且农业技术的正向中介效应最大;从粮食生产功能区细分来看,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技术的正向中介效应远远大于农地和农业劳动力的负向中介效应;而在粮食主销区,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机制表现为农地、农业劳动力和农业技术3种中介作用,并且农地的负向中介效应最大。为确保粮食安全应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劳动力质量以及加强农业技术投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洁  梁向东  
采用2003—2012年中国县级市面板数据和分位数模型,检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县域城镇化,而信息化对县域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分位数回归揭示了不同城镇化水平的县域地区受到差异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域从临近地区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中获益,而中高城镇化水平的县域却受到临近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制约;不同区域的样本证实了本地区及临近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县域城镇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河东  
选取5项污染指标综合评价环境污染指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反N型关系,"双拐点"位于人口城镇化率为29.74%和54.31%的点上;空间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法威  许恒周  王姝  
利用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入手,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三大区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出现了积极的改进,但在各区域之间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σ收敛性检验则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并不大,且有收敛趋势。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我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河东  
选取5项污染指标综合评价环境污染指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反N型关系,“双拐点”位于人口城镇化率为29.74%和54.31%的点上;空间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任燕燕  王娜  
选取27个省份1985-201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模型计算出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增长的门限值是4.2%和6.6%;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针对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分析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为: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低、中、高三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都是逐渐增加的,其中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不同经济增长水平和不同通货膨胀水平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长贵  周润民  李佳颖  
准确评估补贴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科学制定政府补贴政策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补贴过高会带来财政压力和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补贴过低会造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亟待解决的"弃光限电"和财政补贴缺口问题,其背后是光伏补贴政策科学评估的缺乏。为此,本文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和模拟仿真方法,严谨评估中央补贴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大小。研究发现:(1)光伏补贴每提升0.1元/度电,全国光伏装机将增加540万~660万kW/年,大大超过现有文献估计。(2)反事实模拟表明,如果一开始完全取消光伏补贴,中国光伏装机市场规模将在原有基础上缩水85%左右。(3)以2019年弃光限电问题严重的9省为例,如果光伏补贴调整至不存在弃光的水平,这些省份的光伏补贴缺口每年可减少13亿元。本文研究结论可用于补贴政策调整优化、缓解弃光限电和补贴缺口等多个现实政策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