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8)
- 2023(8617)
- 2022(7243)
- 2021(6675)
- 2020(5312)
- 2019(12266)
- 2018(11958)
- 2017(22103)
- 2016(11929)
- 2015(13680)
- 2014(13479)
- 2013(13580)
- 2012(13290)
- 2011(12620)
- 2010(12577)
- 2009(11461)
- 2008(11351)
- 2007(10068)
- 2006(9225)
- 2005(8804)
- 学科
- 济(61010)
- 经济(60959)
- 业(26712)
- 管理(26451)
- 中国(23297)
- 方法(19198)
- 地方(18169)
- 农(17673)
- 企(17654)
- 企业(17654)
- 数学(17158)
- 数学方法(17076)
- 贸(13984)
- 贸易(13970)
- 易(13582)
- 业经(12840)
- 农业(11812)
- 发(11406)
- 银(11045)
- 银行(11030)
- 融(10978)
- 金融(10977)
- 行(10907)
- 制(10515)
- 地方经济(10412)
- 学(10012)
- 环境(9960)
- 财(9612)
- 发展(8555)
- 展(8533)
- 机构
- 学院(176384)
- 大学(175864)
- 济(83411)
- 经济(81992)
- 研究(75228)
- 管理(59725)
- 中国(58067)
- 理学(49749)
- 理学院(49014)
- 管理学(48369)
- 管理学院(48029)
- 科学(43756)
- 京(40164)
- 所(39885)
- 研究所(36162)
- 财(35387)
- 农(34290)
- 中心(32259)
- 财经(27452)
- 经济学(27125)
- 农业(27005)
- 北京(26924)
- 江(26427)
- 院(26348)
- 经(25144)
- 范(25072)
- 业大(24864)
- 师范(24834)
- 科学院(24536)
- 经济学院(24353)
- 基金
- 项目(112088)
- 科学(87893)
- 研究(83407)
- 基金(80710)
- 家(71874)
- 国家(71278)
- 科学基金(58610)
- 社会(54426)
- 社会科(51688)
- 社会科学(51679)
- 省(42050)
- 基金项目(41222)
- 教育(36936)
- 划(36735)
- 自然(34767)
- 自然科(33950)
- 自然科学(33941)
- 资助(33543)
- 自然科学基金(33353)
- 编号(32165)
- 发(31518)
- 成果(27249)
- 重点(26377)
- 部(25894)
- 发展(25726)
- 展(25306)
- 中国(24343)
- 课题(24268)
- 国家社会(23750)
- 创(23323)
共检索到291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开宇 仇焕广 白军飞 徐志刚
推广秸秆还田对于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比例仍较低,地域差异明显。本文旨在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掌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现状,理清未来推广的重点和思路。为此,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首先利用技术参数对我国玉米秸秆的资源总量及其使用结构进行估计,从总体上把握玉米秸秆的资源状况和还田发展水平;其次依据文献和调研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应用的经济环境影响,从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推广该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再次结合美国推广的成功经验,论证了我国未来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炳繁 谭向勇
我国玉米加工转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柯炳繁谭向勇玉米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玉米产业的开发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达的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开宇 仇焕广 白军飞 徐志刚
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深松整地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意义重大。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深松的技术属性特征及其推广应用沿革,回顾和总结了国内深松补贴宏观政策的发展以及玉米主产区各省市和样本地区深松补贴政策的实施状况,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评估了深松技术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研究表明,深松技术有助于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生态和经济效应明显;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对技术认识不深、作业分散不经济、补贴机制不健全、部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储备和配套措施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此,本文从思想认识、...
关键词:
农机深松 玉米主产区 技术效果 补贴政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雪 孙奥博 陈春羽 任立军 曹阳 雷洋 陈松岭 邹洪涛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为秸秆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农业生产。【方法】设置4个处理,包括秸秆覆盖(BF)、秸秆浅还田(QH)、秸秆深还田(SH)和秸秆不还田(CK),探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水分、速效养分、有机质、全氮、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的土壤容重都明显下降,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以QH效果最佳,土壤容重降低了0.14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了10.21 %;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以SH效果最佳,土壤容重降低了0.13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了11.01%。秸秆不同还田深度均使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0~20 cm土壤含水量以QH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15.15%;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SH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21.30%。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SH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佳,其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较CK分别提高了32.89%和11.84%;土壤全氮含量均以QH方式最佳,其0~20 cm和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8.15%和20.34%。各处理在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0~20 cm土层,有效氮含量以QH最高,较CK增加了37.78%;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BF最高,较CK增加了28.85%和24.60%;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氮含量以SH含量最高,较CK增加了1.79%,土壤速效钾含量以BF含量最高,较CK增加了29.07%;SH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最显著,较CK增加了18.88%。BF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其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较CK分别提高了54.52%和35.53%;玉米平均株高和茎粗以SH效果最好,较CK分别增加了10.31%和16.90%。BF和SH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23.37%和22.02%。【结论】秸秆还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同时可以培肥土壤,促进玉米生长,增强玉米的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综合土壤性状与玉米产量2个因素考虑,可以初步采用秸秆覆盖和秸秆深还来指导农业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慧荣 曹永昌 谢伟 和文祥 田霄鸿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杨凌农田的土娄土为供试土样,采用室内模拟恒温培养方法,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0,6,12,18,24g/kg)处理下,影响碳、氮循环及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土壤酶类(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脱氢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在不同培养时间(1,4,7,15,30,60d)的变化规律,并引入"倍增剂量"的概念评价酶活性的变化幅度。【结果】玉米秸秆还田后5种土壤酶活性均增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总体呈减少趋势;脲酶和FDA水解酶酶活性总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王兵伟 黄安霞 覃德斌 秦洪波 覃嘉明 郑加兴
对2006-2012年参加广西糯玉米区域试验并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数量、来源、品质、鲜穗产量和抗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审定的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均未达到1级评分标准,品质中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审定的品种鲜穗产量幅度为10 505~12 000 kg/hm2,鲜穗产量大于12 000 kg/hm2仅在2012年出现。针对广西糯玉米的消费市场和育种水平,糯玉米的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及抗病性,兼顾提高鲜穗产量及糯玉米粒色为目标,因此,广西糯玉米品种选育要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燕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发展玉米产业在地域条件、畜禽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专用玉米品种缺乏、精深加工比重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重视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的、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和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及建立产业化网络平台等促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玉米产业 现状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扬 田红丽 易红梅 刘亚维 任洁 王蕊 王璐 赵久然 王凤格
【目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可以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种子产业化和发展现代种业,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分析中国玉米品种保护信息,掌握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在玉米(Zea mays L.)物种开展情况,并从知识产权角度了解中国玉米种业的现状。【方法】通过品种权公告等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将玉米品种保护分为9种状态进行统计,最后汇总为一张表格代表了20年来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玉米品种信息。【结果】1999—2018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接受申请的玉米品种数为7 570个,获得授权的玉米品种数为3 609个,其中,申请的杂交种与自交系比例为1.33﹕1、授权的杂交种与自交系比例为1.88﹕1。截止到2018年年底,处于申请保护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3 060个,处于授权保护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2 448个,处于撤销申请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901个,处于终止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1 161个,其中,授权品种的审查时长平均为3.9年。1 340个单位或个人作为申请人提交过玉米品种保护申请,其中,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别占65.0%和28.4%;739个单位或个人作为品种权人获得过玉米品种权保护,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别占59.7%和33.9%;申请人和品种权人最多的省份均为北京市,江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没有出现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结论】玉米是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的物种。在时间上,玉米品种保护申请的变化趋势分为起步、平稳、井喷3个时期,玉米品种授权的变化趋势分为不稳定、高峰、低谷和稳增4个阶段;在空间上申请人和品种权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及黄淮海地区。申请和授权的品种类型虽然以杂交种为主,但自交系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种业公司是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的主体,但科研院所的平均授权效率最高。总体上,育种单位对玉米品种保护关注度有大幅提升但提交申请的品种质量有待提升,审批机构工作开展同时也面临量大、高效的需求,外国公司在中国玉米品种保护参与度有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扬 王凤格 赵久然 刘亚维
目的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获准进入市场并进行推广的凭证,是相关部门规范、治理种子市场的依据,也是农民选择品种和维权的参考。根据玉米品种管理等业务的需求对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品种数据的内在联系和隐含信息,可以为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加系统、清晰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梳理了42年来中国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信息,讨论了市场上玉米品种随年份和地域变化的趋势、审定品种中亲本自交系重复使用率以及品种审定与退出、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果 1972—2013年,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审定的玉米品种总数为6 291个,其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洪奎 王欣然
为破解我国玉米生产存在的耕层过浅、地力低下的难题,探索合理有效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两因素裂区设计的5年定位试验,分析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增施氮素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降低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孔隙度、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配施氮素降低土壤容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下层有机质含量、表层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结合深松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秸秆还田 土壤性状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党小选 刘永利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夏玉米 生长发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谭向勇 柯炳繁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其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玉米总产接近世界玉米总产的1/2。近年来美国玉米加工业发展迅速,玉米总产值已位居十大作物之首,在美国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美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景贵 王明辉 姜亦梅 徐岩
采用红外示差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和激光解吸质谱对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胡敏酸(HA)的谱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施入土壤后土壤HA的变化具有阶段性,在开始的60d,主要是以秸秆含有的类胡敏酸物质(秸秆HA)为基础,腐解产物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的与秸秆HA相类似的HA,并且秸秆分解形成的小分子中间产物与土壤原有的HA发生作用而进入HA结构中。而在施入60d后,碳水化合物和酰胺化合物以木质素分解的残体为核心发生聚合作用形成新HA,且在90d后进入HA中的亚甲基成分发生了转化,并伴随有甲氧基和甲基的产生。玉米秸秆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与土壤HA发生聚合反应,一部分形成为亚稳态...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土壤胡敏酸 谱学测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伟 张立祯 逄焕成 牛世伟 蔡倩 孙占祥 安景文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了秸秆0.0 kg/hm~2+纯NPK 0.0 kg/hm~2(S0F0)、秸秆9 000 kg/hm~2+纯N 0.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kg/hm~2(SN0)、秸秆9 000 kg/hm~2+纯N 112.5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N1),秸秆0.0 kg/hm~2+纯N 225.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0N2)(CK),秸秆9 000 kg/hm~2+纯N225.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N2),秸秆9 000 kg/hm~2+纯N 337.5 kg/hm~2+纯P 112.5kg/hm~2+纯K 90.0 kg/hm~2(SN3)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影响明显。全量还田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0 kg/hm~2产量最高,相同施氮条件下,2年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增产1.10%~11.56%,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和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显著降低,但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Cm)和干物质最大积累量(Wm)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未还田和不施氮肥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时间(tm)出现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减少;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库起到了扩蓄增容作用,提高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速效养分增加并不明显。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0 kg/hm~2是辽北棕壤区比较理想的还田方式,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