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5)
- 2023(10681)
- 2022(9087)
- 2021(8561)
- 2020(7349)
- 2019(17018)
- 2018(16695)
- 2017(31420)
- 2016(17287)
- 2015(20057)
- 2014(20373)
- 2013(20244)
- 2012(19133)
- 2011(17567)
- 2010(17557)
- 2009(16451)
- 2008(16377)
- 2007(14774)
- 2006(12594)
- 2005(11478)
- 学科
- 济(75495)
- 经济(75412)
- 管理(44789)
- 业(42567)
- 方法(35476)
- 数学(32041)
- 数学方法(31821)
- 企(31168)
- 企业(31168)
- 中国(23217)
- 农(22006)
- 财(17689)
- 贸(16962)
- 贸易(16957)
- 易(16533)
- 学(15817)
- 制(15363)
- 农业(14248)
- 业经(14108)
- 银(12777)
- 地方(12745)
- 银行(12739)
- 行(12293)
- 融(12257)
- 金融(12249)
- 体(11339)
- 和(10886)
- 环境(10684)
- 理论(10116)
- 务(9444)
- 机构
- 大学(259148)
- 学院(257191)
- 济(113873)
- 经济(111737)
- 研究(95968)
- 管理(93187)
- 理学(79637)
- 理学院(78695)
- 管理学(77394)
- 管理学院(76927)
- 中国(73262)
- 科学(58292)
- 京(56049)
- 农(50735)
- 所(50461)
- 财(50267)
- 研究所(46141)
- 中心(42895)
- 农业(40469)
- 业大(40349)
- 财经(40242)
- 江(37481)
- 经济学(36718)
- 经(36707)
- 北京(35922)
- 院(33668)
- 范(33297)
- 经济学院(33214)
- 师范(32921)
- 科学院(29842)
- 基金
- 项目(169498)
- 科学(131978)
- 基金(123589)
- 研究(121708)
- 家(109955)
- 国家(109079)
- 科学基金(90580)
- 社会(77818)
- 社会科(73746)
- 社会科学(73725)
- 基金项目(64140)
- 省(63863)
- 自然(57289)
- 自然科(56006)
- 自然科学(55985)
- 教育(55663)
- 划(55269)
- 自然科学基金(55018)
- 资助(51742)
- 编号(48374)
- 成果(39842)
- 重点(38973)
- 部(38903)
- 发(37152)
- 创(34595)
- 课题(34159)
- 国家社会(33456)
- 教育部(32826)
- 科研(32712)
- 中国(32710)
- 期刊
- 济(123848)
- 经济(123848)
- 研究(77564)
- 中国(52080)
- 农(46447)
- 学报(45731)
- 科学(39962)
- 财(38180)
- 大学(33509)
- 管理(32494)
- 学学(31650)
- 农业(31583)
- 教育(25873)
- 融(23396)
- 金融(23396)
- 经济研究(22056)
- 技术(21416)
- 财经(20391)
- 业经(19174)
- 业(18200)
- 经(17696)
- 问题(16714)
- 贸(15570)
- 世界(14232)
- 国际(13452)
- 版(13264)
- 技术经济(13086)
- 统计(12974)
- 商业(11992)
- 理论(11407)
共检索到386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辉 马林 王激清 王方浩 马文奇 张福锁
采用物质流和养分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沿玉米生产的肥料投入到玉米消费过程,研究氮、磷养分流动;以2004年为例,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消费过程中氮、磷养分流动特点和资源的利用效率。2004年玉米生产投入化肥氮(N)549.6×104t、磷(P2O5)211.2×104t;共收获养分氮(N)342.9×104t、磷(P2O5)139.4×104t,其中75%的氮和68%的磷被利用,最终进入家庭的氮占22.3%,磷为15.0%;秸秆中氮的还田率只有47%,磷的较高,在80%左右,可见秸秆还田是归还土壤磷的有效措施。玉米生产要消耗大量的资源,2004年生产1t玉米养分,消耗的化肥氮、磷养分相当于煤5.2t...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立辉 杨印生 赵耀
本文论述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制和推广玉米生产新体系的意义。建立了玉米生产新体系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用此模型对玉米生产新体系在吉林省松树市大坡镇西山村的推广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坡 谷守芹 刘丽华 牛安莉 吴敏 董金皋
【目的】建立高效的玉米大斑病菌REMI遗传转化体系,进而利用该技术创制突变体,为克隆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摸索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菌龄、酶系统及酶解条件、原生质体收集方式、转化子最适潮霉素B筛选浓度以及转化使用的质粒,建立该病菌高效的REMI转化体系;利用PCR技术对潮霉素B抗性转化子进行筛选并对部分突变体进行分析。【结果】培养20 h的幼嫩菌丝,用浓度分别达到1.25%的Lyallzyme、Snailase和Drislase 3种酶混和液酶解4 h、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时原生质体产量最大;当潮霉素B浓度为50μg·mL-1时,野生型菌株的分生孢子萌...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REMI 原生质体 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霞 任佰朝 范霞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奕 范俊山 尚丽霞 于志晶 蔡勤安 马瑞 任贤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关键词:
玉米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向勇
我国玉米消费结构分析谭向勇玉米是重要而特殊的粮食品种,不仅可以作为口粮消费,而且是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玉米的经济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玉米的消费需求主要是口粮、饲料、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芳
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2004—2008年数据资料分析了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吉林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显著,但生产效率优势不明显。通过对主产区玉米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发现:主产区玉米生产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成本,吉林玉米生产经济效益在四个样本中最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收益水平。本文最后提出增强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绍熹 刘帅
本文采用重心理论分析了中国三大平原玉米种植面积、单产的时空差异和生产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生产重心的变化轨迹。基于2001—2019年的数据,计算了三大平原12个省份的玉米区位熵指数,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平原的玉米生产重心经历了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北平原的转移;自然因素、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政策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其中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建议政府针对主产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保障玉米种植的效益,同时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柴斌锋 郑少锋 李哲
运用成本分解模型测算成本要素对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地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间接费用和化肥费对各地区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地区资源、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各因素的作用力大小方向不一。因此,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发展土地利用率高和劳动集约型的玉米生产。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成本 地区差异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欢 王全忠 周宏
基于空间计量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Moran’s I指数考察1985—2012年中国省际玉米生产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生产重心北移明显;玉米与替代农作物亩均净收益差值、农业技术、畜牧业发展、交通运输与政策对本区域玉米播种面积扩大有正向影响,其中技术和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非农收入对玉米生产布局扩大的消极影响主要作用在邻接省份。各影响因素效应的局部性特征致使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变化。政府部门需要重视我国省域间玉米生产空间关联性,制定差异化的玉米产业扶持政策,协调跨区域粮食调配,确保粮食区域间的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余良 胡建广 苏菁 刘建华
为了通过对影响超甜玉米再生因素的研究,建立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技术体系,获得抗虫资源。以超甜玉米幼胚为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利用基因枪法将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转化胚性愈伤组织,通过优化再生和生根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超甜玉米转基因再生成株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愈伤组织继代时间的延长,再生成苗率降低,再生成苗越难;除草剂Basta对愈伤组织筛选的最适质量浓度为8 mg/L,愈伤组织预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0 g/L蔗糖+20 g/L甘露醇+5.0 mg/L ABA,最适的再生培养基为MS+20 g/L蔗糖+2.0 mg/L6-BA+0.1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邹国元 王朝辉 张福锁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而氮肥的损失率和土壤残留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尿素作氮源将肥料混施入 0~ 10cm土壤或撒施后立即灌水的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氨挥发的累积损失量分别为每公顷 12 .8(N0 )、2 2 .0(N12 0 )、33.0 (N2 4 0 )和 6 4 .5kgN(N36 0 ) ,氨挥发损失率依次为 3.8%、4 .2 %和 7.2 %。用乙炔抑制 土柱培养法测定的冬小麦生育期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每公顷小于 1kgN ,氮肥的硝化 反硝化损失率仅为 0 .2 1...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氨挥发 反硝化 硝态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锟 高增贵 张秀霞 张硕 李忠洲 高金欣
对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应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合于玉米纹枯病菌的UP-PCR反应体系。对分离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的22个菌株和16个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7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2条,占总条带数的97.1%。当相似系数为0.685时,可将38株镰孢菌菌株划分为10个类群,其中所有AG1-IA菌株聚为一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属融合群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扬 田红丽 易红梅 刘亚维 任洁 王蕊 王璐 赵久然 王凤格
【目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可以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种子产业化和发展现代种业,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分析中国玉米品种保护信息,掌握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在玉米(Zea mays L.)物种开展情况,并从知识产权角度了解中国玉米种业的现状。【方法】通过品种权公告等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将玉米品种保护分为9种状态进行统计,最后汇总为一张表格代表了20年来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玉米品种信息。【结果】1999—2018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接受申请的玉米品种数为7 570个,获得授权的玉米品种数为3 609个,其中,申请的杂交种与自交系比例为1.33﹕1、授权的杂交种与自交系比例为1.88﹕1。截止到2018年年底,处于申请保护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3 060个,处于授权保护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2 448个,处于撤销申请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901个,处于终止阶段的玉米品种数为1 161个,其中,授权品种的审查时长平均为3.9年。1 340个单位或个人作为申请人提交过玉米品种保护申请,其中,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别占65.0%和28.4%;739个单位或个人作为品种权人获得过玉米品种权保护,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分别占59.7%和33.9%;申请人和品种权人最多的省份均为北京市,江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没有出现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结论】玉米是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的物种。在时间上,玉米品种保护申请的变化趋势分为起步、平稳、井喷3个时期,玉米品种授权的变化趋势分为不稳定、高峰、低谷和稳增4个阶段;在空间上申请人和品种权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及黄淮海地区。申请和授权的品种类型虽然以杂交种为主,但自交系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升。种业公司是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的主体,但科研院所的平均授权效率最高。总体上,育种单位对玉米品种保护关注度有大幅提升但提交申请的品种质量有待提升,审批机构工作开展同时也面临量大、高效的需求,外国公司在中国玉米品种保护参与度有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扬 王凤格 赵久然 刘亚维
目的品种审定是玉米品种获准进入市场并进行推广的凭证,是相关部门规范、治理种子市场的依据,也是农民选择品种和维权的参考。根据玉米品种管理等业务的需求对玉米品种审定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品种数据的内在联系和隐含信息,可以为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加系统、清晰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校验,梳理了42年来中国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信息,讨论了市场上玉米品种随年份和地域变化的趋势、审定品种中亲本自交系重复使用率以及品种审定与退出、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果 1972—2013年,国家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审定的玉米品种总数为6 291个,其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