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2)
- 2023(9498)
- 2022(7992)
- 2021(7725)
- 2020(6244)
- 2019(14705)
- 2018(14214)
- 2017(26955)
- 2016(14677)
- 2015(16650)
- 2014(16229)
- 2013(16166)
- 2012(15532)
- 2011(14562)
- 2010(14600)
- 2009(13579)
- 2008(13541)
- 2007(11890)
- 2006(10879)
- 2005(9918)
- 学科
- 济(65896)
- 经济(65833)
- 管理(35907)
- 业(35058)
- 方法(27967)
- 数学(25117)
- 数学方法(24838)
- 企(24682)
- 企业(24682)
- 贸(23498)
- 贸易(23487)
- 易(22858)
- 中国(20873)
- 农(19732)
- 财(13617)
- 地方(13467)
- 农业(12563)
- 业经(12214)
- 学(12163)
- 制(11805)
- 策(10879)
- 出(10520)
- 银(10436)
- 银行(10415)
- 融(10232)
- 金融(10231)
- 行(10173)
- 关系(10093)
- 环境(9812)
- 及其(8977)
- 机构
- 大学(217974)
- 学院(216463)
- 济(103614)
- 经济(101976)
- 研究(85998)
- 管理(76805)
- 理学(65815)
- 中国(65811)
- 理学院(64952)
- 管理学(63730)
- 管理学院(63346)
- 科学(49836)
- 京(47089)
- 财(44905)
- 所(44415)
- 研究所(40562)
- 农(38623)
- 中心(36975)
- 财经(35674)
- 经济学(34158)
- 经(32734)
- 江(31533)
- 经济学院(30896)
- 院(30674)
- 农业(30514)
- 北京(30513)
- 业大(30185)
- 范(29251)
- 师范(29019)
- 科学院(27004)
- 基金
- 项目(141547)
- 科学(112275)
- 基金(105911)
- 研究(103276)
- 家(94149)
- 国家(93492)
- 科学基金(77793)
- 社会(67924)
- 社会科(64584)
- 社会科学(64571)
- 基金项目(53737)
- 省(50110)
- 自然(48810)
- 自然科(47713)
- 自然科学(47698)
- 自然科学基金(46891)
- 教育(46625)
- 资助(45205)
- 划(44816)
- 编号(39678)
- 部(33641)
- 成果(33621)
- 重点(32877)
- 发(32283)
- 中国(30044)
- 国家社会(29824)
- 创(28693)
- 教育部(28673)
- 课题(28487)
- 创新(27201)
共检索到337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红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玉米生产省的商品率一般较高 ,特别是吉林省 ,商品率高达 90 %。因此 ,主要生产省产量的大幅度波动不但对全国玉米市场的供给和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而且对我国玉米的国际贸易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玉米产量的波动主要受气候及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 ,单靠国内市场来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困难 ,因而应依靠国际市场加以调节。
关键词:
玉米 生产的地区分布 波动特点 贸易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修平 刘帅
2010年以来,中国玉米进出口波动曲线呈W型变化,波动振幅近300万吨。玉米贸易逆差与国产玉米供大于求及产业结构优势相矛盾。本文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近十年中国玉米进出口的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贸易引力效应。研究表明:世界玉米贸易规模增长促进了中国玉米贸易量增加,贸易结构效应对中国玉米进口波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贸易引力效应是现阶段影响中国玉米贸易最大的因素。其中,在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玉米进口来源国(地区)过于集中的问题,而贸易引力方面也存在中国玉米贸易竞争力不足和受贸易摩擦影响的问题。中国应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打造"适度"玉米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的良好贸易格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俊峰
中国玉米的国际贸易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起伏较大,没有很好的连续性和稳定预期。本文主要就中国玉米贸易政策的变迁过程、影响因素及得失作一梳理和分析。并指出贸易限制措施的利弊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旭芸 庄丽娟 邱泽慧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玉米价格月度数据,运用滤波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前后玉米价格空间分布与波动特征,并利用空间权重定量分析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玉米价格空间分布与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市场机制作用下中国玉米价格波动周期约为3年,临时收储政策使中国玉米价格波动幅度明显下降,不具备周期特征。市场机制作用下中国玉米价格呈现典型的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玉米价格显著影响目标省份玉米价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玉米生产成本、玉米受灾面积对玉米价格上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玉米种植面积、农村居民纯收入对玉米价格上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后,空间因素和市场因素对玉米价格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利军 杨静 马雪剑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及流通势必会受此影响。中国作为粮食净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玉米成为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主粮品种,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美国的碳排放政策和贸易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粮食贸易及安全。美国的碳排放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两国的GDP及人口、中国的碳排放量等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美国碳排放量的变化,中国玉米进口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20172025年我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 玉米贸易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顾莉丽 张瑞雪 郭庆海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探讨其玉米生产波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吉林省1990-2010年玉米生产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不规则,波动幅度剧烈。并从自然因素、农业政策、玉米市场、科学技术等角度,剖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加强玉米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玉米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防御和平抑吉林省玉米生产超常波动的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捷 林宇洁
玉米作为重要的口粮、饲料、加工作物,其价格稳定及供求平衡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及人民日常生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经典时态转换模型及结构性突变模型发现在2006年9月前后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性发生结构性突变。国际玉米价格通过贸易及价格信息渠道影响我国玉米价格,进而通过替代效应影响其他粮食价格,助长肉蛋奶等食品价格,激发玉米投机行为、诱引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粮食市场,增加我国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并为国际粮食垄断组织的快速扩张提供机会。未来我国在积极稳妥利用国际玉米市场的道路上,应结合新生的国际价格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国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管制。
关键词:
国际玉米价格 波动特性 粮食安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文才 刘芳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2010年以来,我国玉米贸易面临着小规模经营,竞争力薄弱;进口量突破配额上限,制约后期正常进口;单一国家进口比重大,国际风险高;存在贸易壁垒,出口难度大等多重问题。基于此,我国应该实施支持规模化经营,提升竞争力;有序适度调增配额,保证正常进口;实施多元化进口,降低国际风险;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等应对策略,保障我国的玉米产业安全。
关键词:
玉米 贸易 问题 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纪龙 李崇光 章胜勇
利用修正的Gini系数和Moran指数,对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然后理论分析了生产空间分布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并对其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蔬菜生产呈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蔬菜生产虽有所西移,但集聚程度依然很高。2生产的空间分布通过作用于流通成本、市场供需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对蔬菜价格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地理集聚增加了流通成本进而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生产的空间分布变化导致东部地区蔬菜供需失衡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剧了蔬菜价格波动。此外,生产的地理集聚增加了主产地蔬菜生产面临的外部冲击风险,加大了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的可能性。3生产的空间分布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主产地蔬菜价格波动较主销地更为剧烈,主产地价格波动主要源于季节变动而主销地主要源于趋势变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辞 王清漪
之所以选择玉米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玉米价格与产量的变动没有严格按照供求规律来运行,而是呈现出产量增加、价格走高的变动趋势。目前,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对粮食产量及其价格的影响也不断加大,成为了粮食中的主导品种。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玉米价格波动的原因,并尽快寻找到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玉米 农产品 价格波动 原因 破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海霞 霍学喜
基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新能源法案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来看,美国新能源法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金融风险预期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影响逐渐下降,中国玉米价格上涨主要受国内玉米产业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长期影响也较为显著,但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丽珍 成升魁 刘爱民 范存会
通过研究中国玉米主产地区———玉米带的生产效益 ,发现我国玉米生产的单位面积成本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即玉米带南段成本高于北段 ,中段最低。在单产、价格及成本的双重影响下 ,玉米带中段效益最高 ,南段最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人口状况以及地方政策 (反映税收的政策 )有着重要关系。继而 ,针对目前玉米区域调整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认为削减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并不符合我国的产销现状 ,华北地区还有增长潜力 ,可以加强生产。
关键词:
玉米带 生产成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艳秀 吴莉敏
透视经济波动,美国政府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政策主张。在经济衰退阶段,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尤为明显。美国贸易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增强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变化,实质上揭示了美国经济实力与国家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客观事实。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伟锋 刘新娇 李秋枫 卢小雨 郑耘 余道坚
近几年,国际玉米市场交易持续走强,各国之间的玉米贸易频繁。中国玉米的消费不断增长,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为满足中国玉米的消费需求,玉米进口量将会不断增长。本文分析了2008—2012年世界玉米生产以及贸易等情况,阐述了进口玉米贸易带来的一些潜在问题,为中国进出口玉米贸易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生产 贸易 品质 转基因 有害生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