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8)
2023(5467)
2022(4617)
2021(4598)
2020(3780)
2019(8779)
2018(8503)
2017(15587)
2016(8741)
2015(10130)
2014(9700)
2013(9775)
2012(9455)
2011(8917)
2010(8840)
2009(8185)
2008(8260)
2007(6957)
2006(6279)
2005(5779)
作者
(26285)
(22162)
(22015)
(20971)
(14222)
(10582)
(9731)
(8715)
(8524)
(7973)
(7812)
(7416)
(7404)
(7271)
(7151)
(6841)
(6512)
(6416)
(6326)
(6114)
(5672)
(5521)
(5356)
(5041)
(5026)
(4959)
(4929)
(4604)
(4524)
(4494)
学科
(38265)
经济(38221)
管理(19659)
方法(16895)
(16656)
数学(15375)
数学方法(15212)
中国(14051)
(11954)
企业(11954)
(9959)
贸易(9954)
(9799)
(9404)
(8729)
(8255)
(7176)
业经(6167)
(6155)
银行(6129)
(6119)
金融(6118)
环境(6068)
(6064)
(6003)
地方(5998)
农业(5914)
关系(5864)
(5391)
(5168)
机构
大学(133286)
学院(128351)
(60561)
经济(59652)
研究(56431)
管理(42772)
中国(42191)
理学(36766)
理学院(36163)
管理学(35441)
管理学院(35202)
科学(33625)
(30295)
(29734)
研究所(27344)
(26748)
(25501)
中心(23173)
财经(21464)
经济学(20931)
农业(20568)
北京(20014)
(19982)
(19941)
业大(19317)
经济学院(18911)
科学院(18460)
(17919)
师范(17761)
(17347)
基金
项目(86323)
科学(68147)
基金(65965)
(60246)
研究(60197)
国家(59876)
科学基金(48928)
社会(40304)
社会科(38341)
社会科学(38329)
基金项目(33646)
自然(31034)
自然科(30371)
自然科学(30358)
自然科学基金(29855)
(29102)
资助(28031)
(27509)
教育(27224)
(21166)
编号(21037)
重点(20523)
中国(20487)
(18995)
成果(18737)
国家社会(18720)
教育部(17761)
(17354)
科研(16638)
创新(16550)
期刊
(63267)
经济(63267)
研究(43846)
中国(27818)
学报(24947)
(23641)
科学(22744)
(19224)
大学(17955)
学学(16933)
农业(16741)
管理(16068)
教育(12520)
经济研究(11684)
财经(11457)
(11436)
金融(11436)
(10535)
世界(10145)
(10120)
(9963)
国际(9522)
问题(8983)
技术(8443)
资源(6702)
(6652)
业经(6558)
业大(6152)
技术经济(5951)
统计(5818)
共检索到198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斋  宋燕春  石云素  蔡一林  程伟东  覃兰秋  黎裕  王天宇  
【目的】系统了解中国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所包括的种族类型,是研究作物生态分化、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实现育种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法】以能代表中国地方品种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中所包括的730份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研究材料进行包括生育期性状在内的3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年鉴定,基于这些表型性状的调查值,进行主成份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所揭示的表型性状计算730份玉米品种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进而对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种族划分。【结果】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份可以囊括所有表型的86.2%遗传信息,基于这13个主成份所揭示的11个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斋  吴迅  李永祥  丁晓雨  王凤格  石云素  宋燕春  赵久然  黎裕  王天宇  
【目的】通过DNA水平的分子评价,明确中国玉米9个种族的遗传变异,并揭示各种族之间的遗传关系与群体分化特性,为中国玉米种族的形成与演变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种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5个SSR标记,对基于中国库存玉米所划分的9个玉米种族的224份代表性材料进行分子鉴定。获得所有标记的片段长度数据后,利用Power Marker软件(V3.25)中的Summary模块计算224份材料的平均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与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并通过重取样策略,利用Wilcoxon秩和测验分析了9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为了解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类群特点,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采用多年重复实验,对17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3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鉴定,利用离差平方和方法分年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存在较高水平的多样性,36个农艺性状中有20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达2.0以上,其中粒色的多样性指数2.27,体现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粒色丰富的突出特点。基于36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分为3大类群,即晚熟高秆型、高寒早熟型和干热河谷硬粒型。其中干热河谷硬粒类群是西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方平  杨克诚  潘光堂  
结合地方品种的地理起源和种质特性,以17%的抽样率选取玉米核心品种,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4个玉米地方品种进行遗传聚类,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结果表明,由9个核心品种构成的核心种质较好地保持了原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42对SSR引物在原玉米地方品种群体和核心种质中分别检测到268、256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6和0.73,其评价参数平均数百分率、方差百分率和变异系数可变率分别为10%、10%、83.5%,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较好地代表原种质资源群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戴玄  李昌满  方平  冉景盛  
 在三峡库区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主要性状的差异比较,并选择出群间差异显著的特异性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地方品种与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较骨干自交系具有明显的丰产、抗倒、抗病特性;地方品种特异性状的遗传变异中,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重要;丰产性与抗病性的遗传相关显著;采取利用加性效应为主的育种方案改良地方品种群体和构建杂种优势群,是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斋  郭荣华  石云素  蔡一林  曹墨菊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目的】研究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抽雄期(T)、吐丝期(S)、抽雄-散粉间隔期(TAI)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ASI)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表型多样性,为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的整体鉴定与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799份种质,采用多环境试验设计,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调查抽雄期、吐丝期、抽雄-散粉间隔期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型观测值,计算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评价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这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整体多样性水平。【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省、市、地区的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研究的4个花期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程泽强  王振华  铁双贵  
利用28对稳定的SSR引物分析了20份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43个,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9个多态性片断,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85。聚类分析将此材料划分为3个大群,其中来自山西地方品种划分在一个类群内,而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分布在3个类群中,多样性较高。据此结果,可对这些地方品种进行针对性的保存和改良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新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采用CNⅡ遗传交配设计,评估了14份玉米材料(10个三峡地区地方品种和4个外源种质)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三峡地区10个地方品种间遗传变异丰富,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个地方品种间存在差异。兰花早、小麦黄、竹溪玉米、巫溪玉米14等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BSSSC9、墨黄九2个外源种质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是优良的外源种质。基于地方品种与4个外源种质在杂交产量及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上的表现,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材料组建基础群体用于群体改良的初步设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启伦  陈发波  刘红芳  方平  赵彩芳  
【目的】分析B染色体形态及数量多态性,从细胞水平评价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国玉米引进途径提供佐证。【方法】以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4省(市)的30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为材料,各品种群体取50个单株,各单株统计镜检10个细胞,共统计镜检15 000(30×50×10)个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B染色体细胞学鉴定;各品种群体取10个单株,制作10张染色体制片,采用改良的Giemsa染色法进行染色体C-带显带分析。【结果】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除10对常染色体外,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还存在3类形态的B染色体:中间着丝点B染色体(BM)、近端着丝点B染色体(BST)和呈点状的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启伦  许江  许冬梅  陈秀娟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对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2对SSR引物在供试玉米品种中分别检测到多态性位点数256和248个,其位点数平均分别为6.1和5.9个,平均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76和0.73.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矩阵作出的树状图,分别将四川和重庆的品种群体划分成4类和3类,四川品种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低于重庆,表明了前者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重庆;四川和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均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SSR分子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目的】研究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表型特点,为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整理、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对17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出苗至抽雄时间、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吐丝至成熟时间、生育期、雄穗一级分枝数、雄穗长、茎粗、株高、穗位高、主茎叶片数、果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空秆率、雄穗护颖颜色、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穗型、粒型、籽粒颜色、籽粒形状、穗轴颜色2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鉴定,根据其地理来源,计算各性状的分布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洪  郑用琏  李建生  刘纪麟  
为有效地利用我国玉米的种质资源,对选自我国西南地区的27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个美国玉米群体(BSSS、Lancaster和品种综合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方差分析表明,12个性状在组合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大多数性状尤其是株高、倒伏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基因型方差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的比例较高。白瘦地根、大子白、花六十早和六十早等几个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是组建基础群体的重要种质资源。BSSS是一个适应性较好的外来群体,对改造和提高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倒伏性和产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玲  陶华  陈绍江  
用 7个国内不同类群自交系测定了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GCA和SCA ,分析了被测系的种质特点、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和途径以及测验种在生产上的商用价值。结果表明 :被测系可分为 5类 ,所代表的种质基础较广泛 ;980 9单株产量的GCA最高 ,980 9×S2 2 的SCA 2年都达到显著水平 ,980 9在育种上有较大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 ;980 9×S2 2 单株产量居首位 ,较对照分别增产 4 1.5 6 %和 2 4 .2 6 % ,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其余自交系只能间接用于低优势群自交系的创新改良。本文还对各自交系适宜进一步广泛测配及重组改良的自交系类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敏生  戴景瑞  王守才  
利用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配成完全双列杂交。以杂种优势距离为指标,对17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自交系可分成六类优势群,群间具有较大优势,聚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一致。另外,本文初步研究了玉米的杂种优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