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1)
- 2023(11435)
- 2022(9816)
- 2021(9291)
- 2020(7905)
- 2019(18435)
- 2018(17983)
- 2017(34470)
- 2016(18930)
- 2015(21562)
- 2014(21313)
- 2013(21387)
- 2012(20442)
- 2011(18751)
- 2010(18883)
- 2009(17730)
- 2008(17833)
- 2007(16164)
- 2006(14083)
- 2005(12945)
- 学科
- 济(82021)
- 经济(81949)
- 业(50844)
- 管理(50743)
- 企(39949)
- 企业(39949)
- 方法(36049)
- 数学(32192)
- 数学方法(31886)
- 中国(24726)
- 农(23917)
- 财(20635)
- 贸(18928)
- 贸易(18920)
- 易(18483)
- 学(16819)
- 地方(16295)
- 制(16051)
- 业经(16037)
- 农业(15434)
- 策(14107)
- 银(13701)
- 银行(13674)
- 行(13179)
- 融(12479)
- 金融(12477)
- 和(12176)
- 环境(12152)
- 务(11711)
- 财务(11683)
- 机构
- 大学(278150)
- 学院(276921)
- 济(123456)
- 经济(121068)
- 研究(103768)
- 管理(103358)
- 理学(88208)
- 理学院(87107)
- 管理学(85732)
- 管理学院(85180)
- 中国(80081)
- 科学(61987)
- 京(59516)
- 财(56247)
- 所(53669)
- 农(49295)
- 研究所(48783)
- 中心(46750)
- 财经(44229)
- 江(41485)
- 经(40271)
- 业大(39770)
- 农业(39045)
- 经济学(38776)
- 北京(38348)
- 范(36953)
- 院(36864)
- 师范(36648)
- 经济学院(35029)
- 州(32645)
- 基金
- 项目(178889)
- 科学(141160)
- 基金(131813)
- 研究(130087)
- 家(115960)
- 国家(115085)
- 科学基金(96861)
- 社会(83235)
- 社会科(78998)
- 社会科学(78976)
- 基金项目(68772)
- 省(66839)
- 自然(61887)
- 自然科(60423)
- 自然科学(60404)
- 自然科学基金(59375)
- 教育(59088)
- 划(58202)
- 资助(54782)
- 编号(51734)
- 成果(43516)
- 重点(41320)
- 部(41206)
- 发(40035)
- 创(36594)
- 课题(36541)
- 国家社会(35188)
- 教育部(34965)
- 科研(34482)
- 中国(34431)
- 期刊
- 济(136230)
- 经济(136230)
- 研究(86149)
- 中国(54184)
- 农(44830)
- 学报(43036)
- 财(42337)
- 科学(41052)
- 管理(37244)
- 大学(31896)
- 农业(30335)
- 学学(30025)
- 融(27951)
- 金融(27951)
- 教育(26501)
- 经济研究(22952)
- 财经(22142)
- 技术(22066)
- 业经(20457)
- 经(19111)
- 问题(18398)
- 贸(17913)
- 业(17638)
- 国际(16090)
- 世界(15126)
- 技术经济(14183)
- 统计(13164)
- 资源(12953)
- 版(12719)
- 理论(12541)
共检索到421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森培 赵颖文 许钰莎 胡旭 李晓
【目的】探析中国玉米供需的耦合时空演变规律和机理,为调节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重心模型、空间重叠性及莫兰指数,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角度探讨了2000年以来中国玉米供需形势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动态耦合过程。【结果】(1)中国玉米供需总量实现了紧平衡—总体宽松—紧平衡的转变。玉米产量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特点,稳定在2.6×10~8 t。玉米消费量表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021年达到2.88×10~8 t。(2)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地理聚集特征在不断增强,供给区域的集中化程度高于消费区域。(3)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两者距离表现为偏离—波动—聚拢的动态变化过程。(4)中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不同省份的玉米生产与消费则表现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空间集聚特征。【结论】中国玉米供需空间匹配性逐年增强,其耦合特征变化与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政策和工业、畜牧业发展进程等表现出一致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文才 刘芳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2010年以来,我国玉米贸易面临着小规模经营,竞争力薄弱;进口量突破配额上限,制约后期正常进口;单一国家进口比重大,国际风险高;存在贸易壁垒,出口难度大等多重问题。基于此,我国应该实施支持规模化经营,提升竞争力;有序适度调增配额,保证正常进口;实施多元化进口,降低国际风险;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等应对策略,保障我国的玉米产业安全。
关键词:
玉米 贸易 问题 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炜琳 王瑞波
本文分析了世界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概况,研究了B t玉米在我国商业化种植的经济风险,主要包括农业安全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三个方面,并就如何规避上述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我国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晓红 李万良 舒坤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品种改良对玉米增产贡献率超过40%。大力发展民族种业,是抵御外资品种冲击,确保玉米产业安全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全国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企弱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外资种业大量涌入、冲击种业市场,体制机制对我国种业发展束缚严重等主要问题,详细解析了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业弱散小突出、亟需整合育种资源,育种投入水平低、急功近利现象严重,自主品种量小质差、核心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遏制创新积极性等突出问题,提出循序渐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继续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大力
关键词:
玉米种业 种业形势 应对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晓红 李万良 舒坤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品种改良对玉米增产贡献率超过40%。大力发展民族种业,是抵御外资品种冲击,确保玉米产业安全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全国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企弱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外资种业大量涌入、冲击种业市场,体制机制对我国种业发展束缚严重等主要问题,详细解析了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业弱散小突出、亟需整合育种资源,育种投入水平低、急功近利现象严重,自主品种量小质差、核心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遏制创新积极性等突出问题,提出循序渐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继续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大力培育繁育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企业和加强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资源整合与合作等提升吉林省玉米种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玉米种业 种业形势 应对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泽明 何永坤 唐余学 张建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34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研究分析玉米生育期内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生长季内CWDI值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2000年以来,水分亏缺指数值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玉米生长季内干旱频率分布特征为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各生育期以播种出苗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拔节期、抽雄开花期,乳熟期干旱发生频率最小;2001年以来玉米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重庆 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 玉米 时空变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5-2012年间的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研究了各地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丽玉 高峰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研究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借助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PR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PREE系统协调水平在波动中上升,已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中度协调状态。地区协调水平差异先变小后边大,系统协调水平的分布特征已从“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产生了系统协调水平的“倒挂”现象。各省份间系统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正逐步增强,东、中、西三大分区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演进趋势,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未来5年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将持续上升,但地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并存在不同的瓶颈约束。因此,PR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需从系统本身与区域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调整,因地制宜制定策略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丽玉 高峰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研究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借助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PR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PREE系统协调水平在波动中上升,已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中度协调状态。地区协调水平差异先变小后边大,系统协调水平的分布特征已从“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产生了系统协调水平的“倒挂”现象。各省份间系统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正逐步增强,东、中、西三大分区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演进趋势,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未来5年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将持续上升,但地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并存在不同的瓶颈约束。因此,PR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需从系统本身与区域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调整,因地制宜制定策略规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洋 陈才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加快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布局,文章在对2007-2015年我国华北、东北、东部、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域经济-能源-环境-科技四元系统协调度和发展度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度"模型评价了我国六大区域四元系统协调和发展之间耦合现状。并通过引入核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属于"充分发展"类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提升趋势明显,而东北地区出现"下滑"趋势;(2)各个区域四元系统协调度水平较高,但西北地区是一种"低低"协调;(3)西北地区协调发展耦合度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东部地区处于"一般协调发展"类型,其余四个区域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4)四元系统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聚集"特性;(5)六个区域四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逐渐减小,区域之间更趋"和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段琪彩 马剑锋
基于云南省29个典型气象站1953年-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16个州(市)1979年-2011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4个时间尺度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夏玉米的产量变化情况:①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EI值变化幅度减小,干旱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增长。3个月尺度的SPEI-3和6个月尺度的SPEI-6可体现干湿季节变化,12个月尺度的SPEI-1...
关键词:
夏玉米 SPEI 减产率 干旱特征 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玉洁 霍治国 姜会飞 李建勇 李建平 吴迪
[目的]江淮地区玉米涝渍灾害严重,研究揭示区域玉米涝渍灾害时空发生规律对科学开展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981—2010年江淮地区18个站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农业气象资料,基于作物水分盈余指数(CWSI),引入播种前底墒,根据玉米各生育阶段涝渍敏感性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阶段涝渍灾害影响权重,构建适用于江淮地区玉米涝渍等级评估的玉米综合水分盈余指数(CWSIM),并根据典型涝渍年综合指数同对应减产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划分春、夏玉米不同等级涝渍的指标阈值。[结果](1)春玉米的轻、中、重涝指标阈值依次为:0.80≤CWSIM<1.01,1.01≤CWSIM<1.23,CWSIM≥1.23;夏玉米为:1.09≤CWSIM<1.44,1.44≤CWSIM1981—1990年>2001—2010年;夏玉米CWSIM值由北向南呈近辐射状条带增加分布,不同时期指数排序为1991—2000年>2001—2010年>1981—1990年。[结论]安徽省沿江一带是玉米涝渍害发生的重灾区,且1991—2000年较其前后10年涝情最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鹤 陈秧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并降低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市场贸易、流通运输、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了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风险水平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进口风险总体趋于增加,进口来源高度集中、进口规模巨大;五大主要品种中,谷物、肉类的进口风险趋于下降,奶类进口风险波动较小,油料、糖料进口风险处于高位;进口风险种类包括高对外依存度风险、价差驱动风险、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政治经济风险与运输风险;进口风险受金融危机全球贸易网络传导、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建议从立足大食物观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与政策设计、注重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积极推进自贸区及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强化对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与调控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农产品进口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进口风险 风险评价 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正雷 程家昌 李艳梅 刘玉
[目的]厘清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障玉米的持续、稳定供应。[方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基于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及单产3个指标,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系统分析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60亿t,其波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波动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大;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 716万hm2,其变化趋势与玉米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玉米单产从1978年的2 802.7kg/hm2波动性增至2014年的5 809.1kg/hm2,总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鹏 王晓娜 王清郦 孙启忠 赵淑芬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青贮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肥料和灌溉水更有效的综合利用途径。【方法】以青贮专用型玉米中北410为试验材料,设水、氮二因素:氮肥(尿素)施用量分别设0、75、225和300 kg.hm-24个水平,灌水量分别设0、1 839.96、2 069.96和2 299.95 m3.hm-24个水平,测定各水肥处理组的田间产量,原料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氨态氮(NH3-N)、缓冲能(BC)含量,原料和青贮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CA)、粗脂肪(E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