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99)
2023(17699)
2022(15024)
2021(14220)
2020(11872)
2019(27404)
2018(26945)
2017(50750)
2016(27564)
2015(31618)
2014(31673)
2013(30922)
2012(29124)
2011(26621)
2010(26652)
2009(24619)
2008(24431)
2007(21850)
2006(19098)
2005(17495)
作者
(78318)
(65472)
(65238)
(62282)
(41754)
(31431)
(29885)
(25473)
(25080)
(23473)
(22374)
(22018)
(20750)
(20710)
(20535)
(20368)
(19464)
(19434)
(18844)
(18757)
(16369)
(15982)
(15962)
(14993)
(14782)
(14723)
(14545)
(14461)
(13196)
(13027)
学科
(123272)
经济(123151)
管理(76165)
(73010)
(58975)
企业(58975)
方法(51162)
数学(44347)
数学方法(43818)
中国(37395)
(33296)
地方(29734)
(29113)
业经(27291)
(23639)
贸易(23622)
(23118)
(22909)
(22347)
农业(22250)
理论(19223)
(19190)
银行(19159)
(18647)
金融(18644)
(18499)
(18227)
环境(17762)
技术(17719)
(16509)
机构
大学(397666)
学院(395108)
(169420)
经济(166044)
管理(149945)
研究(138860)
理学(128389)
理学院(126874)
管理学(124743)
管理学院(123965)
中国(105108)
(85045)
科学(81753)
(77517)
(69452)
中心(63016)
研究所(62792)
(62500)
财经(60936)
(59671)
(55352)
(54653)
业大(54582)
北京(54301)
师范(54167)
经济学(52784)
(49773)
农业(48804)
(47550)
经济学院(47480)
基金
项目(257269)
科学(203547)
研究(191587)
基金(186267)
(161076)
国家(159726)
科学基金(137173)
社会(122663)
社会科(116373)
社会科学(116346)
(100052)
基金项目(97389)
教育(89570)
自然(86135)
(84645)
自然科(84166)
自然科学(84143)
自然科学基金(82644)
编号(77871)
资助(77009)
成果(64553)
(59499)
重点(58557)
(58065)
课题(55142)
(53845)
国家社会(50831)
教育部(50236)
创新(50198)
大学(49691)
期刊
(190037)
经济(190037)
研究(122749)
中国(83707)
(60192)
学报(57819)
(57726)
管理(56998)
科学(54835)
教育(51633)
大学(45300)
学学(41353)
农业(39736)
(36832)
金融(36832)
技术(36098)
经济研究(31216)
业经(30676)
财经(30674)
(26600)
问题(25256)
(22263)
(21769)
图书(20233)
技术经济(19944)
世界(19268)
统计(19120)
国际(18830)
商业(17927)
(17831)
共检索到605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金波  刘献君  
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正呈现出两种相反相成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的地方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高等教育在追求全球化趋势的同时,高等教育的地方化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地方化战略旨在使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创新,其发展定位一直模糊不清。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经达到300多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1/3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这些学校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静  魏延辉  
高等教育职业化与地方化是高等教育系列改革的两个重要导向,两者与新城镇化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从高等教育角度出发,探析了高等教育职业化、地方化与城镇化三者间相互重叠,彼此交互的三螺旋协同关系,并从组织维度揭示了与其相对应的隐性三螺旋结构。建立了三者的三螺旋协同模型,从战略、组织、管理和文化层面提出了其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内多项改革规划与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探究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秋明  王革  
梳理美国政府关于无人机系统的系列通报和其他研究报告,基于三螺旋理论,从政府、大学和产业的角度剖析美国无人机发展的基本策略,分析3方面主体各自的角色和相互交叉、彼此协同的职能,构建三螺旋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关经验,对我国无人机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贵伍  蔺海芸  
三螺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理论模式。当前,国内外对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和进展。本文在对三螺旋理论的组成、模型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三螺旋理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深入分析三螺旋创新模式,结合实际建立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成军  
这里指出了无论是从实践层面及其指标测量的角度,还是从历史考察、理论分析的角度,国内在大学-产业-政府伙伴关系方面的研究都显偏颇与不足的。针对当前国际背景,结合国内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充分吸纳已有的成功实践和学术成果,进一步给出了其一系列相应贡献性结论与建设性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磊  
高职院校"三创"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有效途径。然而,高职院校"三创"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观念偏差、专业性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为保障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实施,文章根据"三创"教育主体及要素流动分析,提出了动力、分工、风险管控、服务保障等协同机制,并在协同理论指导下,提出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实现路径:政府、产业、大学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构建"三创"教育的顶层设计方案,建立主体多维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善鸿  吴思  
本文利用三螺旋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1949年至今的创新战略演进,得出政府创新的三元互动趋势、大学创新的科研与创业趋势、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趋势将成为中国创新战略的3条主线,并指出了创新战略多方参与机构的努力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林晓言  
大学的"创业使命"和技术转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某种耦合。本文通过探讨三螺旋理论中关于技术转移和创业型大学的经典逻辑关系以及借鉴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基于三螺旋视角,从大学、政府和产业三方面提出了以建立创业型大学为契机来构建技术转移新途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瑶  
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我国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战略目标,即增加农业产出与提高农民收入,二者的协同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以三螺旋模型研究政府、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在农业服务中的相互关系。分析证明,以农民合作社为基础构建农业服务体系,使政府、产业与合作社三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既能够形成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的产出水平,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合作社的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莉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产业集群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能凸出"倍增效应"。产业集群集聚了大量人才孵化的重要创新资源,人才孵化的成效决定了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源"的大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人才孵化的互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强大合力,为产业集群注入独特竞争优势。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人才孵化的互动机理,以螺旋式系统方法论构建产业集群与人才孵化的"需求型"与"供给型"的双螺旋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雪芹  周怀营  蔡翔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改变高校的传统职能,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战略。它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扩展了原有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更加强调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依据"三螺旋"理论和国际上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首先必须从观念和组织上进行改革。根据科研水平和创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高校在建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旺  董珏  余婷婷  
分析当前的新兴产业技术预测研究及实践中,存在的定量方法数据关联性研究不足和即时性不够,以及技术产业化可能性和前景评估环节缺失的问题,提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通过解析科技论文、专利和科技舆情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在技术预测中的交互作用,运用三螺旋理论来构建技术预测"论文-专利-舆情"三螺旋模型,用于预测新兴产业的未来技术方向;结合新兴产业及技术特征分析,运用原始"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模型进行技术产业化可能性和前景评估,对所预测的技术方向进行优选。同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霞  肖平  
在当今知识经济中,政府、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正成为强化科技转让及吸收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驱动力。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集群、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构建了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探讨通过加强政府—集群—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促进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非线性网状创新的三螺旋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网络结构特征可以将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分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学为主导和以企业为主导三种类型,政府、大学、企业分别在以各自为主导的创新网络中起到资源配置和支撑作用,其他两类主体协同参与创新,而中介机构在协同创新中主要发挥结构洞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琳  王光辉  陈刚  
为丰富对城市间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定量研究,更加精准识别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三大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特征,以中国296个地级市2011—2020年联合申请专利、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数量为样本,基于三螺旋理论,将产学研专利合作归纳为“产-研”“学-研”“产-学”“产-学-研”等4种类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近10年城市联合申请专利数量增长5倍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较少、占比较低,且增速缓慢;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连通度不高,大多数节点间合作强度较低,节点间联系呈“东密西稀、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网络层次清晰,“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空间结构显著,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5个城市处于中心地位,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及自主能力较强。由此提出要发挥北京等核心节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着力培育成都等西部创新中心城市,增加西部边缘城市对外创新合作的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