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2)
2023(5546)
2022(4507)
2021(4585)
2020(3564)
2019(8392)
2018(7998)
2017(14192)
2016(7972)
2015(9715)
2014(9732)
2013(9272)
2012(8773)
2011(7902)
2010(7775)
2009(6603)
2008(6404)
2007(5298)
2006(4508)
2005(4228)
作者
(19878)
(16379)
(16300)
(15785)
(10565)
(7799)
(7580)
(6496)
(6423)
(5942)
(5820)
(5492)
(5355)
(5337)
(5222)
(5149)
(4936)
(4760)
(4745)
(4667)
(4382)
(3981)
(3868)
(3815)
(3811)
(3668)
(3638)
(3565)
(3447)
(3302)
学科
(31296)
经济(31262)
管理(15459)
方法(14150)
中国(14096)
(12318)
数学(12131)
数学方法(12062)
(9423)
企业(9423)
(8809)
贸易(8801)
(8702)
(8038)
理论(7275)
教育(6565)
业经(6355)
教学(6196)
(5676)
关系(5469)
(5309)
(5182)
(5156)
银行(5156)
(5086)
(5080)
农业(5020)
(4964)
(4863)
金融(4862)
机构
学院(108897)
大学(103709)
(49274)
经济(48501)
研究(41139)
管理(33980)
中国(32093)
理学(28471)
理学院(28078)
管理学(27728)
管理学院(27519)
(23358)
科学(21506)
(20723)
(19792)
研究所(17996)
中心(17643)
职业(17217)
经济学(17202)
财经(16789)
技术(16602)
(16000)
师范(15883)
(15699)
北京(15597)
经济学院(15480)
(15449)
(14624)
师范大学(13066)
(12807)
基金
项目(69235)
研究(58033)
科学(55063)
基金(49170)
(42191)
国家(41825)
社会(36503)
科学基金(35066)
社会科(34531)
社会科学(34528)
教育(30299)
(25492)
编号(24845)
基金项目(24652)
(22273)
成果(20944)
资助(20755)
课题(19126)
自然(19055)
自然科(18632)
自然科学(18627)
自然科学基金(18343)
中国(17622)
(17360)
重点(16759)
(16559)
国家社会(15994)
(15685)
教育部(15596)
(15502)
期刊
(52105)
经济(52105)
研究(36157)
中国(27964)
教育(25300)
(14479)
管理(13793)
科学(13709)
技术(13511)
学报(13341)
(12089)
职业(11620)
大学(11135)
学学(10004)
经济研究(9690)
(9395)
金融(9395)
财经(9140)
农业(8916)
(8861)
世界(8418)
(8120)
国际(8090)
技术教育(7739)
职业技术(7739)
职业技术教育(7739)
(7696)
论坛(7696)
问题(7371)
(6363)
共检索到16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洪一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特色高职文化的建构需要依据和结合特定的渊源背景、土壤条件和建构语境,并以自身独特的类型要素和运行模式为内核,有序地积淀和成长。中国高职文化在文化品性上体现出实用性、开放性、多样性特征以及强烈的使命意识。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文化的承载者,在对中国特色高职文化的实践中,要力避格式化、平俗化、割裂化、急功近利和无所作为的倾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与ESG发展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提出ESG概念,从此这一概念作为一个整体的责任投资理念进入公众视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祁伟  王洋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道德活动的工具性本质、目的性本性、载体性本质三种形态对中国特色的道德观进行了厘定,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党政方针、政策为指导,从道德观、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评价五个方面建构了中国特色大学德育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波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院校教师队伍的制度设计、团队建设以及个人专业能力均与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加强专业发展制度体系、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国际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涛  
基于教育发展战略核心要素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个性诉求的预设逻辑审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教育的战略取向可以从战略目标、战略模式、战略驱动三个维度展开预设。在战略目标方面,要突出专业、师资、研发的高端发展取向,突出类型教育、所属门类、学校自身的特色发展取向;在战略模式方面,要突出价值定位、教育模式的跨界发展取向,突出平台组建、机制建设的"融合"发展取向;在战略驱动方面,要突出观照国家战略、观照区域产业和个体诉求的自主发展取向,突出运行逻辑和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取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丹洁  詹圣泽  李友华  涂满章  郑建阳  郭英远  彭海阳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内外LID建设经典成就上,研究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容目标、技术方法、构建途径及实施策略,探索中国特色的LID试点经验模式与案例归集成效,指出LID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注意规避的问题,并展望其新兴发展趋势,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导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极具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焦玉洁  曹佳佳  郑德峥  
共同富裕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早有体现,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阐述,新时代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结合了当前国情与国际形势。当前我们所奋斗的“共同富裕”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逐步奋斗推进的共同富裕、是涵盖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是两类根本属性的共同富裕、是均衡而不相等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提高社会各类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海  刘学敏  
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我国的实践方式是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内涵,20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区域性问题异常突出,既往以县区行政区划为主的实践方式显露出许多局限,亟需向跨行政区域可持续发展转变,也就是实现由"点"到"面"的跃变。为此,以"十一五"主体功能区划为契机,进行理论和政策创新,对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进行调整,着重从区域和乡镇两个层面探索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胡耘通  
自1982年《宪法》明确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伊始,国家审计逐步迈上法制化的轨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审计法制实践表现出诸多中国特色。善治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最高追求,要求具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审计法制就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在善治理念的指引下,现行审计法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推动善治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海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标志。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时代之问"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理论回答,这是从肩负历史使命角度所体现的实践品格。它继承和发展唯物史观,坚持和突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特别要求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特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特别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其实践品格在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它致力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其实践品格在现实任务和目标追求上的突出体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张明皓  
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明康  
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是银行监管一般规律和良好实践的中国化与理论升华,是指导中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纲领和旗帜。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清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詹德斌   陈俊杰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表现出“情理相交、真诚温暖”的鲜明风格,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尚未对亲情外交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以及“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路径来构建亲情外交理论。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理论积极汲取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其包含着“天下国家”现代化转型、党的领导以及民心政治的三重理论逻辑;其次,基于亲情外交的理论内涵,可以演绎出“天下一家亲”的世界观、“天下无外”的方法论和“化成天下”的价值观三个维度。最后,本文抽象和提炼出亲情外交的理论范式,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进行初步验证。实践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情理并举、情理融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