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3)
- 2023(9707)
- 2022(7806)
- 2021(7668)
- 2020(6008)
- 2019(13888)
- 2018(13462)
- 2017(23084)
- 2016(13776)
- 2015(16015)
- 2014(15547)
- 2013(14720)
- 2012(13812)
- 2011(13034)
- 2010(12751)
- 2009(11201)
- 2008(10865)
- 2007(9647)
- 2006(8647)
- 2005(8057)
- 学科
- 济(46272)
- 经济(46226)
- 管理(26178)
- 中国(23587)
- 业(22674)
- 教育(20983)
- 方法(18559)
- 数学(16695)
- 数学方法(16500)
- 企(16259)
- 企业(16259)
- 农(14061)
- 学(13828)
- 贸(11312)
- 贸易(11305)
- 易(11115)
- 理论(10303)
- 财(9555)
- 业经(9451)
- 发(9311)
- 农业(9120)
- 制(9105)
- 教学(7951)
- 发展(7832)
- 展(7708)
- 银(7571)
- 银行(7542)
- 行(7415)
- 环境(7304)
- 技术(7299)
- 机构
- 大学(188852)
- 学院(183130)
- 研究(78796)
- 济(72328)
- 经济(70810)
- 管理(55463)
- 中国(53720)
- 科学(47496)
- 理学(47152)
- 理学院(46376)
- 管理学(45332)
- 管理学院(44985)
- 京(43878)
- 所(40823)
- 研究所(37591)
- 范(35501)
- 师范(35179)
- 教育(34265)
- 中心(32781)
- 农(32270)
- 财(32009)
- 北京(29453)
- 师范大学(29194)
- 院(28911)
- 江(28211)
- 业大(25972)
- 农业(25683)
- 财经(25353)
- 技术(24559)
- 经济学(23931)
- 基金
- 项目(121999)
- 科学(97367)
- 研究(94476)
- 基金(86511)
- 家(77909)
- 国家(77170)
- 科学基金(62681)
- 社会(57630)
- 社会科(54237)
- 社会科学(54226)
- 教育(51652)
- 省(45934)
- 基金项目(43491)
- 划(43444)
- 编号(38787)
- 自然(38656)
- 自然科(37732)
- 自然科学(37717)
- 自然科学基金(37063)
- 资助(35694)
- 成果(34652)
- 课题(32121)
- 重点(30865)
- 部(30040)
- 发(28926)
- 教育部(25902)
- 年(25865)
- 中国(25783)
- 创(25381)
- 性(25031)
- 期刊
- 济(77975)
- 经济(77975)
- 研究(68041)
- 教育(56634)
- 中国(51064)
- 学报(32549)
- 农(29688)
- 科学(29455)
- 大学(25372)
- 学学(22298)
- 财(22125)
- 农业(21058)
- 管理(20985)
- 技术(19253)
- 职业(15564)
- 融(14085)
- 金融(14085)
- 经济研究(14070)
- 财经(13134)
- 业(12290)
- 经(11610)
- 贸(11142)
- 世界(10699)
- 技术教育(10513)
- 职业技术(10513)
- 职业技术教育(10513)
- 问题(10297)
- 坛(10267)
- 论坛(10267)
- 业经(10265)
共检索到294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梓樱 杨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对于“质”的研究和认知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质”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需要在立德树人、知识素养和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属性,具有社会性、类型性、比较性和发展性等特征。为提升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质”,更好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实现路径是:在“机制”上下功夫,贵在创新;在“融合”上求突破,胜在定位;在“教改”上做文章,重在实践;在“师资”上动真格,根在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陈正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发展素质教育、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发展路径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合作发展为支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惠平
在治道变革取向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的大背景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建设在于通过职教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助推公办高职院校的治理。对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内涵及其办学特征的阐述表明,相比其他建设模式,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建设具有自身的优势,而这是通过以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机制为代表的产权设计来发挥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淮文博 王荪馨 李虹
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内涵;发挥政府和市场双效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构建现代高等职业学校制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是内涵建设的新途径,四方面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才能取得全面成功。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转型升级 新内涵 新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怡 张炜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但关于素质教育概念与内涵的认识并不一致。目前,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以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的素质教育和以通识教育为基的素质教育两种模式,但似乎还难以涵盖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需要从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动能上赋予其新的内涵,从教育目标、过程和本质上深入辨析,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素质教育体系,基于素质教育框架有效集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素质教育在保留素质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要强化家国情怀的价值导向、注重数字素养的培养、运用增值评价的方式、实现多元模式发展。高校应面向需求,完善体系;准确定位,因校制宜;动态调整,持续推进,避免盲目攀比和“一刀切”,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广军 刘兰明 林春明
做强高等职业院校,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是引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性选择。一方面要求政府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理念转变上升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把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升级发展;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四年制高职教育探索;另一方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将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转变为院校的科学办学行为,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提升大学文化育人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树超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1)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0年来,中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为各行各业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劳动者,特别是目前急需的面向基层职业岗位的技能型实务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树超 范唯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国职业教育界发出的总动员。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中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强化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树超
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提高中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坤华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重新审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只有把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才能进一步破解高等职业教育"边缘化"的难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和用办一流大学的决心来办一流高职院校,实行与传统学术形态决裂,创造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制度。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英芹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推出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国际环境背景下,彰显出新时代特征,表现为以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为目标、以办学定位高标准为重心、以专业群高水平建设为关键。为了回应教育功能的转变、国际环境的驱动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等诉求,高职院校应采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双元"育人、坚持开放办学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教育强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服务贡献、民众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具有高质性、适恰性、现代性、贡献大、国际化程度高等鲜明特征,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强国具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口变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主探索、创新发展”需求更加迫切等典型特征。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深度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数字化为主要支点,以坚持理念引领、推进体系深融、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数字赋能、坚持科研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探索实践、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创新发展四个关键阶段,闯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发展道路。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高职教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引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蘋 陈时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命运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岳金凤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承中,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到自觉、从隐性到显现以及从蕴含于物质文化之中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精神文化升华的发展过程,其演进过程呈现出鲜明的价值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服务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基因,技道合一的人才标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核心内容。面向未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价值感召力、在历史进程中探寻并重建构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认同文化、在开放交流中建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话语和叙事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