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7)
- 2023(8212)
- 2022(6699)
- 2021(6582)
- 2020(5213)
- 2019(12108)
- 2018(11389)
- 2017(20730)
- 2016(11460)
- 2015(13625)
- 2014(13418)
- 2013(12985)
- 2012(12260)
- 2011(11202)
- 2010(11164)
- 2009(9597)
- 2008(9520)
- 2007(8631)
- 2006(7663)
- 2005(6704)
- 学科
- 济(46639)
- 经济(46601)
- 管理(28124)
- 业(25111)
- 企(19820)
- 企业(19820)
- 中国(19164)
- 方法(17593)
- 数学(15487)
- 数学方法(15377)
- 农(13527)
- 贸(11348)
- 贸易(11338)
- 易(11139)
- 业经(10273)
- 地方(9872)
- 财(9041)
- 制(8956)
- 农业(8649)
- 学(8466)
- 理论(7801)
- 银(7703)
- 银行(7699)
- 发(7684)
- 技术(7628)
- 策(7578)
- 行(7543)
- 环境(7244)
- 和(7126)
- 教育(7025)
- 机构
- 学院(160709)
- 大学(154185)
- 济(69257)
- 经济(67959)
- 研究(61131)
- 管理(54463)
- 中国(47203)
- 理学(45749)
- 理学院(45139)
- 管理学(44461)
- 管理学院(44139)
- 京(34505)
- 科学(34436)
- 财(30263)
- 所(30140)
- 研究所(27458)
- 中心(26547)
- 江(24226)
- 财经(23973)
- 农(22846)
- 范(22830)
- 院(22694)
- 师范(22662)
- 北京(22474)
- 技术(22470)
- 经济学(22383)
- 经(22130)
- 职业(20970)
- 经济学院(20071)
- 州(19427)
- 基金
- 项目(103658)
- 科学(82692)
- 研究(81993)
- 基金(74287)
- 家(64880)
- 国家(64344)
- 科学基金(54213)
- 社会(51287)
- 社会科(48492)
- 社会科学(48485)
- 教育(40653)
- 省(39232)
- 基金项目(37862)
- 编号(34634)
- 划(34254)
- 自然(32352)
- 自然科(31592)
- 自然科学(31586)
- 自然科学基金(31053)
- 资助(30539)
- 成果(28385)
- 课题(26507)
- 重点(24990)
- 部(24352)
- 发(23960)
- 中国(22908)
- 年(22123)
- 国家社会(21904)
- 创(21642)
- 性(21476)
共检索到252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克东 成军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深化,也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应然追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深刻把握标准、制度、队伍及平台四个关键词的实质内涵,其中标准是基石,制度是核心,队伍是关键,平台是载体。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优化治理结构,坚持党的领导、章程统领;聚焦专业建设,坚持集群发展、特色取胜;提升师资素养,坚持师德引领、引育并举;深化产教融合,坚持立足地方、精准对接;加强国际交流,坚持双向互动、标准输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晓
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牢牢把握类型教育下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式发展和"四新"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中动力转化的现实需要。现有对于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存在建群逻辑不清晰、人才培养改革力度不够、专业群管理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高职学校可根据产业群、岗位群以及群内关系三种建群逻辑,从技术链出发深化专业群顶层设计,依据组群逻辑重组群内资源,推进制度体系保障工作,实现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学校 专业群 组群逻辑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吉权 刘斌
教育部即将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举措,这一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也将为各高职院校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虽然相关文件还没有下发,项目尚未启动,但进行前期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此提出"以中国特色为根基,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支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院校治理为保障"的理论与行动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洪渠 彭振宇
从高职院校建设与实践的视角来看,创建"中特高"学校,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其次,要牢牢把握"中特高"学校10个方面的整体特征,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打造一流专业(群)、坚持建设双师团队、坚持培育大国工匠、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坚持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对接国际标准、坚持创新融合发展、坚持营造一流文化和坚持创造一流条件等;再次,"中特高"学校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中长期发展目标,分阶段有计划实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教体系和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国特色 高水平 特征 愿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钏助仁 张涛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这为下一阶段深化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指明了方向。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坚持以骨干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载体,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发展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践主线。在严格遵循行动逻辑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办学方向,保障品质内涵,坚持创新驱动和合作发展,提升技术技能积累,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
新时代 特色高水平 高职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方 孙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和加速期。在建设启动伊始,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涵特征;在规划设计环节,如何科学界定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在建设实施阶段,如何准妥善处理好"借鉴与创新""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答的三个时代命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大源 董刚 胡正明 王振洪 石伟平
2018年1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将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立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研究探讨关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凸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丰富高职教育内涵、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和重塑高职教育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笔谈,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主题,特邀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阐发己见,供读者参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群
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加快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在借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应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创设高端产教融合平台;以专业发展为引领,构建特色高水平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以内涵发展为依托,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升级;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
关键词:
特色高水平 高职院校 优质院校 内涵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仕铋
开展中国特色高职专业认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落实国家“探索高职专业认证”的政策要求、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升多元主体投入资源的积极性。中国特色高职专业认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持续改进”与“产教融合”双理念融合贯穿;职业技能与专业伦理是专业认证的主线与底线;普适认证框架与区域认证标准分层次有机结合;认证前调研与认证后跟踪改进相互支撑印证。其实践路径为:赋予高职专业认证的法律地位;确保高职专业认证参与者的获得感;强化高职专业认证的元评估工作;注重高职专业认证的数智化水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玉华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自身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及"双师型"团队建设、技术服务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路径和举措: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二是建设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双师型"队伍;三是建设产教研培"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创新团队;四是建立以目标管理和考核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慧 查强
特色发展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有之义,但理念模糊与价值误读导致高职院校特色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融合哲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内涵的中和位育思想为我们厘清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价值意蕴与行动逻辑提供了有益启示。文化认同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根本价值,多元一体是其基本意蕴,而特色生成与变迁则始终处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动态交互之中。由此,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应转变以往"越位""错位"和"利益性"的方式,遵循定位、生成、文化的逻辑思路,逐步构建并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文革 孙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示出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其结构演化与创新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模式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值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借鉴。在系统评述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阐明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演化逻辑,并围绕构成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维度提炼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的混合经济模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模式、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模式、多元要素供给与综合优势模式和渐进式全方位开放经济模式,以此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鲜明特色和独特竞争力,澄清了一些西方学者及各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误判与否定。
关键词:
内生演化 多维模式 独特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商译彤 康欢
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是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高职院校经过从"扩张"到"提质"、从"示范"到"双高"、从"层次"到"类型"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下以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逻辑取向。以服务升级,智慧化建设;开放共享,融合化发展;学以成人,人本化办学;价值生成,精准化组群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为应然向度。高职院校应激发内生动力,以文化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建立综合驱动,多元主体形成产教共同体;凝聚发展合力,以高水平专业群触发集聚效应;搭建技术支持,创设智慧育人环境;启动强基工程,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
关键词:
新时代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逻辑框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职院校组建专业群具有多重维度与内在规律,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有利于廓清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向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基础思路,以专业间的动态调整强化组群活力;将产业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根本遵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将资源逻辑作为组建专业群的内在机理,以统筹资源布局发挥集聚优势。通过厘清专业、产业、资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有效协调内外关系,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