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7)
- 2023(6941)
- 2022(5587)
- 2021(5500)
- 2020(4368)
- 2019(10394)
- 2018(9750)
- 2017(17687)
- 2016(9758)
- 2015(11748)
- 2014(11896)
- 2013(11470)
- 2012(10846)
- 2011(10056)
- 2010(9955)
- 2009(8820)
- 2008(8746)
- 2007(7756)
- 2006(6903)
- 2005(6137)
- 学科
- 济(43632)
- 经济(43589)
- 管理(23210)
- 业(18196)
- 方法(17928)
- 中国(17591)
- 数学(15265)
- 数学方法(15180)
- 企(14098)
- 企业(14098)
- 农(11206)
- 贸(10144)
- 贸易(10135)
- 易(9936)
- 理论(9169)
- 业经(9023)
- 财(8328)
- 学(7799)
- 制(7659)
- 地方(7545)
- 农业(7103)
- 银(7071)
- 银行(7071)
- 教育(7051)
- 行(6929)
- 融(6925)
- 金融(6925)
- 发(6792)
- 和(6583)
- 环境(6567)
- 机构
- 学院(141571)
- 大学(137243)
- 济(64835)
- 经济(63732)
- 研究(52614)
- 管理(47598)
- 中国(40972)
- 理学(40124)
- 理学院(39633)
- 管理学(39104)
- 管理学院(38842)
- 京(31037)
- 财(28835)
- 科学(27957)
- 所(25434)
- 研究所(23020)
- 财经(22941)
- 中心(22636)
- 经济学(22339)
- 经(21245)
- 北京(20465)
- 江(20229)
- 经济学院(20015)
- 范(19727)
- 师范(19614)
- 技术(19390)
- 职业(19028)
- 院(19015)
- 农(17767)
- 财经大学(17082)
- 基金
- 项目(88665)
- 研究(72618)
- 科学(70914)
- 基金(63662)
- 家(54633)
- 国家(54164)
- 社会(46249)
- 科学基金(45928)
- 社会科(43706)
- 社会科学(43701)
- 教育(36707)
- 省(32966)
- 基金项目(32261)
- 编号(30623)
- 划(28528)
- 资助(26550)
- 自然(25866)
- 成果(25585)
- 自然科(25259)
- 自然科学(25251)
- 自然科学基金(24841)
- 课题(23462)
- 部(21842)
- 重点(21226)
- 中国(20958)
- 发(20081)
- 国家社会(20051)
- 年(19784)
- 教育部(19429)
- 性(19044)
共检索到221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吉权 刘斌
教育部即将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举措,这一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也将为各高职院校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虽然相关文件还没有下发,项目尚未启动,但进行前期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此提出"以中国特色为根基,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支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院校治理为保障"的理论与行动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克东 成军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深化,也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应然追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要义在于深刻把握标准、制度、队伍及平台四个关键词的实质内涵,其中标准是基石,制度是核心,队伍是关键,平台是载体。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优化治理结构,坚持党的领导、章程统领;聚焦专业建设,坚持集群发展、特色取胜;提升师资素养,坚持师德引领、引育并举;深化产教融合,坚持立足地方、精准对接;加强国际交流,坚持双向互动、标准输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方 孙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和加速期。在建设启动伊始,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涵特征;在规划设计环节,如何科学界定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在建设实施阶段,如何准妥善处理好"借鉴与创新""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答的三个时代命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大源 董刚 胡正明 王振洪 石伟平
2018年1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将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立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研究探讨关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凸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丰富高职教育内涵、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和重塑高职教育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笔谈,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主题,特邀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阐发己见,供读者参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群
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加快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在借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应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创设高端产教融合平台;以专业发展为引领,构建特色高水平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以内涵发展为依托,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升级;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
关键词:
特色高水平 高职院校 优质院校 内涵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玉华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自身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及"双师型"团队建设、技术服务创新能力、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的路径和举措: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二是建设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双师型"队伍;三是建设产教研培"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创新团队;四是建立以目标管理和考核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刘钰珊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国家战略,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建设计划",到当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教育部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杠杆,集中力量实施了"起""承""转""合"四轮周期性的高职优质教育资源撬动计划。政策杠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现阶段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需要把握阶段性重点任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理性促进区域均衡,在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切实承担起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福春 许嘉扬 王玉龙
"双高计划"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社会外部力量和教育内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导向。在厘清"双高计划"项目源起逻辑的基础上,从区域分布、产业布点、绩效评价、人才培养等视角,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新时期高水平高职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动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输送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所要完成的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等建设内涵看,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存在三大研究掣肘:未能有效回答为什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未能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未能形成专注于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力量。全面引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扎实开展关于高职类型特色研究、关于高职多元办学研究、关于高职内涵建设研究、关于高职制度标准研究、关于高职提质增效研究等五类创新性研究,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范式。如此,才能为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实现办学格局转变、类型特色打造、制度标准建设、话语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洪渠 彭振宇
从高职院校建设与实践的视角来看,创建"中特高"学校,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其次,要牢牢把握"中特高"学校10个方面的整体特征,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打造一流专业(群)、坚持建设双师团队、坚持培育大国工匠、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坚持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对接国际标准、坚持创新融合发展、坚持营造一流文化和坚持创造一流条件等;再次,"中特高"学校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中长期发展目标,分阶段有计划实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教体系和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国特色 高水平 特征 愿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波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院校教师队伍的制度设计、团队建设以及个人专业能力均与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加强专业发展制度体系、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国际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秋明
"双高计划"是我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其出发点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目的是引领,焦点是学校和专业建设,目标是"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职教战线要充分认识新时代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具备的重要性,审时度势、超前谋划,互学互鉴、携手并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等战略任务,既要办出中国特色,又要具有世界水平,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 世界水平 引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茂波 游子欢
"双高计划"是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助推中国特色职教模式形成、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走向、积聚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凸显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前景的独特意蕴。但由于普职同等价值的认知尚未深入人心、教育过程公平需要实现周期、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观尚未融入育人实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命运共同体还未形成,导致科学组建特色专业集群路径尚需探索,优质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氛围、技术技能人才个体和谐发展的基础缺失。面对上述困境,需要兼顾长期性与系统性建设专业群、资源配置围绕职业教育价值生成、坚持德育贯穿培养过程的育人观、完善校企育人主体一体化的政策法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超群 胡伏湘
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是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判的最佳方式。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中虽初步引入了第三方评价,但仍以第一方与第二方评价为主,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第三方评价指标较为缺乏,基于此提出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路径,即做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完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法律地位、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第三方评价结果的运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随着"双一流"建设进入全面施工期,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持续深化,作为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被摆上了新的议程。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更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国家采取了更为扎实有力的措施来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其中一个称之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呼之欲出,备受关注,值得期待。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协同推进探究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与优化策略——基于56所“双高”院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的分析
立足区域和行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时代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现实要义、行动逻辑与路径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学科评估体系
新时代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的逻辑框架、应然向度与战略抉择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样态与现实思考——基于56所“双高”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成效与推进策略——基于长三角41所学校校企合作中期建设进展的分析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中期成效与优化路径——基于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的分析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贡献度分析:特点表征与发展思考——基于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