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3)
- 2023(7992)
- 2022(6582)
- 2021(6297)
- 2020(4987)
- 2019(11761)
- 2018(11509)
- 2017(20735)
- 2016(11425)
- 2015(13464)
- 2014(13572)
- 2013(13267)
- 2012(12387)
- 2011(11405)
- 2010(11353)
- 2009(10088)
- 2008(10192)
- 2007(9141)
- 2006(8077)
- 2005(7227)
- 学科
- 济(48405)
- 经济(48359)
- 管理(28529)
- 业(23174)
- 中国(19232)
- 方法(17515)
- 企(17309)
- 企业(17309)
- 数学(15463)
- 数学方法(15361)
- 农(13968)
- 贸(11646)
- 贸易(11634)
- 易(11392)
- 地方(11177)
- 财(10378)
- 业经(10111)
- 制(9890)
- 农业(8946)
- 银(8295)
- 银行(8292)
- 理论(8091)
- 行(8050)
- 教育(7904)
- 发(7816)
- 环境(7788)
- 融(7587)
- 金融(7586)
- 体(7364)
- 学(7228)
- 机构
- 学院(155616)
- 大学(154328)
- 济(69378)
- 经济(68020)
- 研究(57839)
- 管理(53458)
- 中国(46645)
- 理学(44206)
- 理学院(43650)
- 管理学(42988)
- 管理学院(42675)
- 京(34317)
- 财(32285)
- 科学(31374)
- 所(28315)
- 中心(26123)
- 研究所(25210)
- 江(24599)
- 财经(24529)
- 经济学(22772)
- 北京(22743)
- 范(22722)
- 师范(22563)
- 经(22480)
- 农(21841)
- 院(21158)
- 经济学院(20461)
- 州(19622)
- 业大(18234)
- 技术(18057)
- 基金
- 项目(96356)
- 研究(78082)
- 科学(75417)
- 基金(67761)
- 家(58031)
- 国家(57529)
- 社会(49114)
- 科学基金(48673)
- 社会科(46407)
- 社会科学(46400)
- 教育(37862)
- 省(36648)
- 基金项目(34456)
- 编号(32606)
- 划(30910)
- 资助(28342)
- 成果(27937)
- 自然(27493)
- 自然科(26829)
- 自然科学(26824)
- 自然科学基金(26370)
- 课题(24736)
- 部(22631)
- 发(22493)
- 重点(22435)
- 中国(21442)
- 国家社会(20975)
- 年(20573)
- 性(20343)
- 创(20075)
共检索到258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文松 周旺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主体职责差异为逻辑起点,提出完善国家引导机制、健全省级推进机制、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施机制、激发企业参与机制的四大主体协同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策略。只有通过四大主体协同推进,才能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认可、国际可交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福春 许嘉扬 王玉龙
"双高计划"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社会外部力量和教育内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导向。在厘清"双高计划"项目源起逻辑的基础上,从区域分布、产业布点、绩效评价、人才培养等视角,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新时期高水平高职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动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输送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茂波 游子欢
"双高计划"是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助推中国特色职教模式形成、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走向、积聚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凸显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前景的独特意蕴。但由于普职同等价值的认知尚未深入人心、教育过程公平需要实现周期、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观尚未融入育人实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命运共同体还未形成,导致科学组建特色专业集群路径尚需探索,优质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氛围、技术技能人才个体和谐发展的基础缺失。面对上述困境,需要兼顾长期性与系统性建设专业群、资源配置围绕职业教育价值生成、坚持德育贯穿培养过程的育人观、完善校企育人主体一体化的政策法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超群 胡伏湘
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是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判的最佳方式。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中虽初步引入了第三方评价,但仍以第一方与第二方评价为主,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第三方评价指标较为缺乏,基于此提出我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路径,即做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顶层设计、完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确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法律地位、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第三方评价结果的运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方 孙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和加速期。在建设启动伊始,如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涵特征;在规划设计环节,如何科学界定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在建设实施阶段,如何准妥善处理好"借鉴与创新""内部与外部""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答的三个时代命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吉权 刘斌
教育部即将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大举措,这一计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也将为各高职院校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虽然相关文件还没有下发,项目尚未启动,但进行前期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此提出"以中国特色为根基,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支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院校治理为保障"的理论与行动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刘钰珊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国家战略,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建设计划",到当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教育部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杠杆,集中力量实施了"起""承""转""合"四轮周期性的高职优质教育资源撬动计划。政策杠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现阶段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需要把握阶段性重点任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理性促进区域均衡,在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切实承担起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大源 董刚 胡正明 王振洪 石伟平
2018年1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这将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立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研究探讨关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凸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丰富高职教育内涵、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和重塑高职教育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与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笔谈,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为主题,特邀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阐发己见,供读者参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所要完成的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等建设内涵看,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存在三大研究掣肘:未能有效回答为什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未能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未能形成专注于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力量。全面引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扎实开展关于高职类型特色研究、关于高职多元办学研究、关于高职内涵建设研究、关于高职制度标准研究、关于高职提质增效研究等五类创新性研究,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范式。如此,才能为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实现办学格局转变、类型特色打造、制度标准建设、话语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洪渠 彭振宇
从高职院校建设与实践的视角来看,创建"中特高"学校,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其次,要牢牢把握"中特高"学校10个方面的整体特征,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打造一流专业(群)、坚持建设双师团队、坚持培育大国工匠、坚持深化校企合作、坚持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对接国际标准、坚持创新融合发展、坚持营造一流文化和坚持创造一流条件等;再次,"中特高"学校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中长期发展目标,分阶段有计划实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教体系和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国特色 高水平 特征 愿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群
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加快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在借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应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创设高端产教融合平台;以专业发展为引领,构建特色高水平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以内涵发展为依托,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升级;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
关键词:
特色高水平 高职院校 优质院校 内涵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爽
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不紧密、融合不深入、法制不健全等难题,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促进高职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助推解决就业市场出现的"技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为促进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机制体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来茂德
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方向、治理模式和发展方式三个方面。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既融入社会,又独立于社会。在办出中国特色的同时,在可比指标上也必须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波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院校教师队伍的制度设计、团队建设以及个人专业能力均与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加强专业发展制度体系、搭建多元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国际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帆 张天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阶段,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城镇化增速趋于放缓而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分化趋于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相对数下降但绝对数持续攀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和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显著,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收入分化持续趋强等新的实践背景。立足于这些实践背景,中国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思路和方案的创新,城乡连续体理论具有启发意义。该理论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先验性”“范畴界定的统一性”和“分布形态的均匀性”三大隐含假设,这些假设与中国的发展实践并不一致,因此需要探究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连续体框架。中国本土化语境下的城乡连续体是一个具有空间扩展与结构多维特征的“复合体”。人口、土地与产业在城乡之间、乡村内部和城市之间这三大场域均具有连续体特征。从这一分析框架出发,新征程上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将顶层统筹与主体能动相结合,着力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加速化、社会公共产品均等化、地方实践路径差异化、微观主体选择扩展化、城乡空间格局融合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逻辑、特征与行动方略
高水平高职校视阈下高水平专业建设探究——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程旅游学院”为例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阶段性成效分析与发展展望——基于60个“双高计划”装备制造类专业群的分析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加快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学科评估体系
中国特色高水平: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美丽画卷
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成效与推进策略——基于长三角41所学校校企合作中期建设进展的分析
建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关键在教师
全面推进医教协同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