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8)
2023(18359)
2022(15343)
2021(14412)
2020(11670)
2019(26497)
2018(25715)
2017(48169)
2016(25599)
2015(28582)
2014(27993)
2013(27274)
2012(25232)
2011(22749)
2010(22894)
2009(20943)
2008(19948)
2007(17478)
2006(15404)
2005(14004)
作者
(68658)
(56915)
(56533)
(53700)
(36247)
(27191)
(25833)
(21941)
(21928)
(20278)
(19377)
(19327)
(18068)
(17789)
(17773)
(17581)
(16776)
(16353)
(16310)
(16278)
(14197)
(13618)
(13609)
(13269)
(12814)
(12748)
(12511)
(12491)
(11361)
(11356)
学科
(107234)
经济(107123)
管理(73422)
(72752)
(59412)
企业(59412)
方法(42124)
中国(38941)
数学(36732)
数学方法(36285)
(30556)
(28758)
金融(28756)
(27733)
银行(27713)
(27604)
(26838)
地方(26744)
业经(25436)
(23419)
(21467)
贸易(21446)
(20870)
农业(20487)
技术(20216)
(17591)
(17255)
财务(17195)
财务管理(17150)
理论(16960)
机构
学院(348214)
大学(346306)
(151940)
经济(149032)
管理(133815)
研究(120295)
理学(113820)
理学院(112607)
管理学(110883)
管理学院(110211)
中国(98989)
(73318)
(70838)
科学(67260)
(57824)
中心(57362)
财经(55609)
(52312)
研究所(51907)
(50737)
(50269)
经济学(47872)
北京(46860)
(46479)
师范(46060)
业大(44581)
(43801)
经济学院(43068)
(42455)
财经大学(41478)
基金
项目(229536)
科学(183121)
研究(175353)
基金(167428)
(144425)
国家(142896)
科学基金(123886)
社会(114498)
社会科(108685)
社会科学(108660)
(88695)
基金项目(87108)
教育(80710)
自然(75386)
(73957)
自然科(73686)
自然科学(73668)
自然科学基金(72383)
编号(70979)
资助(67474)
成果(57774)
(53920)
重点(51820)
(51599)
(50536)
课题(49436)
国家社会(48706)
创新(47345)
教育部(45383)
(44199)
期刊
(170037)
经济(170037)
研究(109779)
中国(77123)
(55251)
管理(52454)
(47448)
学报(46535)
(46481)
金融(46481)
科学(46460)
教育(43300)
大学(37528)
学学(34741)
技术(32961)
农业(32182)
经济研究(27835)
业经(27741)
财经(27729)
(24058)
问题(21851)
(18886)
(17904)
图书(17763)
世界(17659)
国际(17457)
技术经济(17253)
理论(16079)
科技(15858)
(15857)
共检索到544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晶  王庆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千年金融发展,从国家治理逻辑角度提出了中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金融大分流的本质在于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源则在于中西方政治目标与治理模式的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信用供求的差异。该假说强调“目标函数”决定“行为方程”,揭示了政治目标以及与之相契合的治理模式选择在各国金融制度长期演进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分析金融大分流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机制。基于大历史视域下的国家治理逻辑假说,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为现代化融资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认为,超越金融大分流所暗含的“从分流到合流”的逻辑,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金融助力现代化的必然之选:既要深刻总结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归根到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双宁  
党领导金融事业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成就我国的金融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不断胜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党在创立初期即开始重视经济金融工作,倡导设立农民借贷机构。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晓晶   董昀   李广子   李俊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国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的特点,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不断加强,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晓燕  
2010年3月1日,国内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种在国外有着百年历史的金融中介,开始步入中国百姓生活。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的开业,对于有效推动银行业在新业务平台上开展对居民消费金融服务、增进消费增长、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推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魏国雄  
<正>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同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这对于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求索  [作者] 桑明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栋浩   罗荣华   刘锡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本文结合理论辨析和大量经验数据,首次回答了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未来怎么走的问题。首先,本文理论辨析指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是突破西方传统金融理论桎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现实需要。其次,从保障体系、组织体系、监管体系三个维度提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构成,并阐述其建设成就。最后,揭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还需降低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间差距、推动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差异竞争、增强保险和资本市场普惠功能、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进合作金融发展、完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平衡好普惠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道法  
应急响应是由国家建立的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而设立的制度安排,目的是使损失减到最小。我国应急响应机制的强度由一级至四级依次减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各种社会活动与金融密切相关,金融应急响应机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在武汉新型肺炎疫情中,金融应急响应机制在疫情防控、支持经济恢复发展、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国外金融应急响应机制经验借鉴美国1979年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局,标志着其现代应急管理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0年来,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发生了决定性转折,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100年的历程中,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高度重视、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希鹏  胡扬  
国家腐败治理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中国的腐败治理不仅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与国家治理体系转型构成一种相互需求的共生关系。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必须按照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破解认识上的误区,理清有关整合反腐败专门机构、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的关系、上下级纪委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关键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鹤  于志晶  刘娇  
道路问题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大逻辑"。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凝聚与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做出的总描绘、总部署。近五年来,我国在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高保障能力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是"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操作性呈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孙雨心  王超  
中国近现代金融业在“西学东渐”中兴起,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尤其是历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融合西方经验、结合本土实际、契合社会传统的特色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基本面长期稳定的发展奇迹,形成了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金融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突出政治性和人民性,保持开放性和创造性,立足中国实际、把握本质规律,高质量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靖  陈岚  李昊迪  龙丹萍  
本文从我国金融审计战略定位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金融审计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形成的独特监管优势,据此提出发挥审计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大查处新型金融业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力度、发挥金融监管信息化的领先优势、建立新型的立体化、扁平化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充分揭示影响金融安全、发展和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等推动金融审计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