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4)
- 2023(7991)
- 2022(6454)
- 2021(6379)
- 2020(5204)
- 2019(12195)
- 2018(12019)
- 2017(21876)
- 2016(11895)
- 2015(13972)
- 2014(13645)
- 2013(13605)
- 2012(12662)
- 2011(11486)
- 2010(11659)
- 2009(10968)
- 2008(11288)
- 2007(10154)
- 2006(9259)
- 2005(8510)
- 学科
- 济(48648)
- 经济(48488)
- 管理(40532)
- 业(32356)
- 企(29662)
- 企业(29662)
- 方法(22154)
- 中国(17686)
- 数学(16578)
- 数学方法(16469)
- 财(15375)
- 制(13680)
- 业经(12330)
- 理论(12292)
- 农(11952)
- 银(11853)
- 银行(11853)
- 行(11338)
- 贸(10767)
- 贸易(10757)
- 易(10581)
- 和(10228)
- 融(9945)
- 金融(9944)
- 学(9505)
- 务(9410)
- 财务(9384)
- 财务管理(9345)
- 体(8911)
- 企业财务(8902)
- 机构
- 大学(170754)
- 学院(165559)
- 济(75438)
- 经济(73888)
- 管理(64206)
- 研究(59482)
- 理学(52528)
- 理学院(51905)
- 中国(51804)
- 管理学(51374)
- 管理学院(51013)
- 财(39048)
- 京(38080)
- 科学(31219)
- 财经(29458)
- 所(28807)
- 中心(27432)
- 经(27045)
- 研究所(25709)
- 北京(25195)
- 江(25159)
- 经济学(24889)
- 范(22326)
- 财经大学(22183)
- 师范(22182)
- 经济学院(22132)
- 院(21112)
- 州(20108)
- 农(19824)
- 师范大学(18238)
- 基金
- 项目(100545)
- 科学(80004)
- 研究(79049)
- 基金(74787)
- 家(63963)
- 国家(63425)
- 科学基金(54405)
- 社会(53350)
- 社会科(49516)
- 社会科学(49503)
- 基金项目(38079)
- 教育(37816)
- 省(34401)
- 自然(31574)
- 编号(31446)
- 资助(31160)
- 自然科(30852)
- 自然科学(30845)
- 自然科学基金(30374)
- 划(30270)
- 成果(27780)
- 部(25075)
- 中国(22969)
- 国家社会(22948)
- 重点(22909)
- 教育部(22431)
- 课题(22418)
- 性(21019)
- 人文(20604)
- 大学(20561)
共检索到276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本文强调中国特色预算管理监督是国家预算管理之共性与我国制度性安排之个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核心要义是在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依据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对中国特色财政预算进行管理监督。本文讨论该体系的主要特征与运作创新,并得出结论与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国特色预算 预算管理监督 人大实践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彰 李鎏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也是其根本属性。在建党百年的历史上,审计机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属性。准确把握国家审计政治属性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通过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审计队伍政治素质等途径强化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审计监督 政治属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彩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既可以通过其思想来源得到展示,又可以借助其主要问题予以体现,也可以根据其理论精髓得以彰显。深入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维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实践——为863计划实施10周年而作于维栋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实施已经整整10周年了。10年前,四位老科学家王大衍、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名向中央建议,倡导在我国开展高技术发展研究,邓小平同志高瞻远嘱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海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标志。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时代之问"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理论回答,这是从肩负历史使命角度所体现的实践品格。它继承和发展唯物史观,坚持和突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特别要求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特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特别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其实践品格在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它致力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其实践品格在现实任务和目标追求上的突出体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商德文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监督体系□商德文财政是国家的一种经济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财政监督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政监督可以了解国家财政的执行情况,并使之达到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阶段,财政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国霞
30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多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但是,目前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严峻考验,发展差距正在成为阻碍我们继续前进的突出矛盾,致贫因素更加复杂,缓解贫困难度加大。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继续实施有利于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实施针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扶持政策,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基本素质,切实维护贫困人群的基本权益,为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而努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论创新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战略思维为理论支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实践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以法治建设为主要依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了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辟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一、共享发展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共享发展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式发展批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式的科学揭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享发展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真正的共同体"概念,他们用这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晓云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撰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周从标、王金洲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共6册),在2014年出版第一批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王金洲等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陈松林等著)的基础上,第二批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贾廷秀等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荣平
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产生、基本内容及其实践历程,有助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等基于劳动分工思想形成的文化发展观科学正确,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指导方针,在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创新性成果。当前推行的文化发展政策供给改革,必将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性政策,既为解决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供需错配"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也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新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