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4)
- 2023(15584)
- 2022(13348)
- 2021(12652)
- 2020(10416)
- 2019(23818)
- 2018(23660)
- 2017(45108)
- 2016(24541)
- 2015(27866)
- 2014(27904)
- 2013(27465)
- 2012(25586)
- 2011(23520)
- 2010(23325)
- 2009(21647)
- 2008(20863)
- 2007(18314)
- 2006(16440)
- 2005(14581)
- 学科
- 济(115101)
- 经济(114907)
- 管理(68687)
- 业(61078)
- 企(50898)
- 企业(50898)
- 方法(46331)
- 数学(39206)
- 数学方法(38851)
- 中国(30749)
- 农(27373)
- 学(24654)
- 地方(24581)
- 业经(24113)
- 财(23918)
- 制(20051)
- 贸(19017)
- 贸易(19007)
- 易(18436)
- 和(18135)
- 理论(17993)
- 农业(17637)
- 环境(16716)
- 体(15753)
- 银(15602)
- 银行(15556)
- 融(15551)
- 金融(15543)
- 行(14999)
- 地方经济(14963)
- 机构
- 大学(358192)
- 学院(353534)
- 济(151125)
- 经济(148088)
- 管理(136733)
- 研究(127482)
- 理学(117963)
- 理学院(116596)
- 管理学(114754)
- 管理学院(114107)
- 中国(94190)
- 京(77249)
- 科学(76256)
- 财(67170)
- 所(64105)
- 研究所(58479)
- 中心(55463)
- 农(55399)
- 财经(53983)
- 江(50529)
- 业大(50360)
- 北京(49500)
- 经(49185)
- 范(47794)
- 师范(47373)
- 经济学(46760)
- 院(45999)
- 农业(43201)
- 经济学院(41814)
- 州(40453)
- 基金
- 项目(238735)
- 科学(187776)
- 研究(176622)
- 基金(174009)
- 家(151712)
- 国家(150468)
- 科学基金(128072)
- 社会(113906)
- 社会科(107256)
- 社会科学(107222)
- 基金项目(91522)
- 省(90342)
- 自然(80778)
- 教育(80661)
- 自然科(78863)
- 自然科学(78842)
- 自然科学基金(77435)
- 划(76820)
- 资助(71768)
- 编号(70871)
- 成果(59226)
- 部(53886)
- 重点(53434)
- 发(51174)
- 课题(49621)
- 创(48648)
- 国家社会(47236)
- 教育部(46529)
- 创新(45489)
- 科研(45016)
- 期刊
- 济(171060)
- 经济(171060)
- 研究(110767)
- 中国(69404)
- 学报(56616)
- 科学(52531)
- 农(51389)
- 管理(51179)
- 财(49567)
- 大学(43066)
- 教育(40964)
- 学学(40363)
- 农业(35725)
- 技术(29974)
- 融(29206)
- 金融(29206)
- 经济研究(28261)
- 财经(27502)
- 业经(24915)
- 经(23699)
- 问题(22111)
- 业(18230)
- 图书(18226)
- 技术经济(17803)
- 贸(17655)
- 世界(17617)
- 理论(16412)
- 版(16113)
- 科技(16111)
- 现代(15604)
共检索到530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倾听时代声音,直面现实,从全局角度做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议题。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专项议题来研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国家治理从空间范围来讲包括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坚决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努力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朝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本文将其概括为十大理论内容。一方面着重从正面阐述和评析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涵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又对偏离这一理论体系本意的有关解读和观点辩明理论是非,力求准确科学地予以把握。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宇
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必须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构建和谐经济的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祝建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重视总结和提炼经济规律,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和2017年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探索取得关键性突破。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给予学理化阐释与逻辑一贯的解读,并进一步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就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从学术史与政策史视角进行归结与评述,提炼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两大阶段性演进范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由三大基本经济规律,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规律和三大一般经济规律,即统筹与协调规律、价值规律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规律所组成的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王声啸 王腾 郑泽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2019年的学术热点。国内理论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强调其理论内涵、理论脉络、理论逻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精细化、具体化、体系化特点。~((1))在去年研究报告基础上,本文聚焦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推动党的经济工作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涛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并结合中国实践形成了丰富和系统的经济学思想。习近平经济学思想涉及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已经形成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体系,提出经济发展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经济发展动力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经济发展途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经济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贡献了新成果和开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立军 王祖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它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综合基础,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在经济理论上独树一帜,具有雄伟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总纲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方凤玲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科学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博大精深、系统完整,该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该文分为上下两篇,下篇重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经济体制理论、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理论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包括经济学的范式和所使用的经济学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要以《资本论》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为基础。其中包括《资本论》中建立的系统的经济学范畴,阐述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规定,某些在《资本论》中明确认为到未来社会中不再存在的经济范畴,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仍然起作用的经济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话语。其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和话语体系内的创新。其中包括: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话语体系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以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话语体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张宇
《资本论》虽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其运动规律的,但它所阐明的某些一般原理和揭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它的方法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应当强调的是,《资本论》所提供给我们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关键词:
资本论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吴杨辰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形成、发展本质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成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上位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上位学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地位共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旨归、研究对象、研究主线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厘清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前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凤玲 白暴力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科学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博大精深、系统完整,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逻辑起点、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布局理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存在补新民主主义课的因素;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放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不能混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容混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营和个体经济,但私营和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应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应分清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论同唯生产力标准和唯生产力论的区别;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召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依据,其形成经历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之后,随即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主要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只争朝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制日益僵化。到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与缓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方略。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随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规模发生质变上了台阶的标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