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6)
2023(10964)
2022(8916)
2021(8430)
2020(6752)
2019(15152)
2018(14766)
2017(27725)
2016(14619)
2015(16567)
2014(16538)
2013(16539)
2012(16083)
2011(14870)
2010(14924)
2009(13776)
2008(13633)
2007(12344)
2006(11127)
2005(10100)
作者
(42773)
(35871)
(35630)
(34289)
(22843)
(17027)
(16144)
(13823)
(13712)
(12804)
(12652)
(11746)
(11727)
(11563)
(11367)
(10983)
(10479)
(10266)
(10241)
(9884)
(9107)
(8630)
(8602)
(8256)
(8209)
(8037)
(7961)
(7463)
(7241)
(7189)
学科
(85881)
经济(85713)
管理(37891)
(32875)
方法(30252)
(26422)
企业(26422)
数学(25087)
数学方法(24934)
中国(24820)
地方(20022)
(18319)
业经(17322)
(15691)
(14710)
(13619)
贸易(13609)
(13297)
(13237)
地方经济(13181)
(12697)
农业(11874)
(11800)
金融(11799)
环境(11418)
(11326)
银行(11320)
理论(11293)
(11049)
(10517)
机构
大学(222721)
学院(218610)
(107084)
经济(105246)
研究(86379)
管理(77241)
理学(65490)
中国(65269)
理学院(64643)
管理学(63711)
管理学院(63269)
(47884)
(47699)
科学(47642)
(43145)
研究所(38944)
财经(37671)
中心(37226)
经济学(35971)
(34510)
(33117)
经济学院(32120)
(31927)
北京(31283)
(30526)
(30087)
师范(29844)
财经大学(28128)
业大(27611)
科学院(26021)
基金
项目(139887)
科学(111439)
研究(104639)
基金(104220)
(90957)
国家(90231)
科学基金(76302)
社会(72681)
社会科(67987)
社会科学(67966)
基金项目(53399)
(50523)
教育(47691)
自然(45120)
自然科(44106)
自然科学(44095)
(43551)
自然科学基金(43388)
资助(42708)
编号(39205)
成果(33772)
(33252)
重点(32137)
(31638)
国家社会(31611)
教育部(29156)
中国(29093)
课题(28767)
(28442)
(28303)
期刊
(125515)
经济(125515)
研究(75771)
中国(49083)
(35714)
学报(33264)
科学(31624)
(31505)
管理(31184)
大学(26109)
教育(25566)
学学(24182)
经济研究(22115)
(21797)
金融(21797)
农业(21555)
财经(21046)
(18457)
技术(18364)
问题(16497)
业经(16095)
(14788)
世界(14433)
国际(13332)
技术经济(12039)
(11867)
统计(10880)
经济问题(10134)
图书(9768)
(9520)
共检索到350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戎爱萍  韩克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总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核心议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仍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得到解释。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戎爱萍  韩克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总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核心议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仍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得到解释。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松涛  
在党的十五大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意义十分深远。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结合,不可分割,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展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和主要政策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路波  张占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发展的新视野;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理论的新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内涵;贡献了具有全球性价值的中国新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乔法容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心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方茜  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改革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在适应国情世情变化中丰富和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实现再定位,并呈现六大显著特征:在改革引领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改革方向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革深化上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改革主线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核心上坚持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依据,其形成经历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之后,随即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主要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只争朝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制日益僵化。到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与缓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方略。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随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规模发生质变上了台阶的标志。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开  王声啸  王腾  郑泽华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2019年的学术热点。国内理论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强调其理论内涵、理论脉络、理论逻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精细化、具体化、体系化特点。~((1))在去年研究报告基础上,本文聚焦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推动党的经济工作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涛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并结合中国实践形成了丰富和系统的经济学思想。习近平经济学思想涉及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已经形成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的体系,提出经济发展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经济发展动力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经济发展途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经济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贡献了新成果和开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本文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历史考证课题组"对习近平工作过地方的实地考察和访谈为实践基础,以重新解读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萌芽于知青岁月、产生于十八大前的从政实践、并在十八大后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对"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和"怎样看、怎么干"的探索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供给侧改革为发展主线、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杨承训教授任主编、郭军教授为副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已于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有以下特色:1.指导思想创新。该书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济观点,坚持"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依据,其形成经历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之后,随即便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主要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只争朝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制日益僵化。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与缓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依据,其形成经历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之后,随即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主要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只争朝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制日益僵化。到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与缓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