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8)
- 2023(12022)
- 2022(9999)
- 2021(9566)
- 2020(7779)
- 2019(17674)
- 2018(17273)
- 2017(32021)
- 2016(16943)
- 2015(19033)
- 2014(18317)
- 2013(17699)
- 2012(16228)
- 2011(14872)
- 2010(14796)
- 2009(13941)
- 2008(13538)
- 2007(11869)
- 2006(10580)
- 2005(9422)
- 学科
- 济(68464)
- 经济(68284)
- 管理(44959)
- 业(39318)
- 企(33383)
- 企业(33383)
- 方法(27452)
- 中国(23609)
- 数学(21451)
- 数学方法(21199)
- 农(19032)
- 财(16818)
- 业经(16520)
- 学(15548)
- 贸(15283)
- 贸易(15273)
- 制(14941)
- 易(14907)
- 理论(14731)
- 和(12257)
- 银(12038)
- 银行(12016)
- 农业(11767)
- 行(11669)
- 体(11635)
- 融(11509)
- 金融(11501)
- 地方(11136)
- 教育(10208)
- 环境(9927)
- 机构
- 大学(236841)
- 学院(234042)
- 济(101823)
- 经济(99981)
- 研究(85913)
- 管理(84956)
- 理学(72747)
- 理学院(71879)
- 管理学(70613)
- 管理学院(70165)
- 中国(66111)
- 京(50783)
- 科学(48966)
- 财(48070)
- 所(42299)
- 研究所(38333)
- 财经(38024)
- 中心(37607)
- 农(35499)
- 经(34815)
- 江(33764)
- 经济学(33182)
- 范(32738)
- 师范(32445)
- 北京(32422)
- 院(31128)
- 业大(30404)
- 经济学院(29663)
- 财经大学(28402)
- 农业(27669)
- 基金
- 项目(154489)
- 科学(123150)
- 研究(117360)
- 基金(114035)
- 家(99504)
- 国家(98698)
- 科学基金(84209)
- 社会(78234)
- 社会科(73242)
- 社会科学(73225)
- 基金项目(58369)
- 省(57066)
- 教育(54577)
- 自然(50813)
- 自然科(49722)
- 自然科学(49703)
- 划(49280)
- 自然科学基金(48843)
- 编号(46869)
- 资助(46279)
- 成果(39917)
- 部(35746)
- 重点(35434)
- 发(33477)
- 国家社会(33432)
- 课题(33375)
- 创(32332)
- 教育部(31378)
- 中国(30754)
- 性(30194)
共检索到362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苏岚 魏晓莎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注定会给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带来深刻的影响。人们曾就"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展开讨论:它究竟是试图"颠覆"全球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还是支撑该体系的经济计划。而本文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项战略部署也是经济计划。并且,学者们迄今为止都是从外在表现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了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借助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SCC)展开研究。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本文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需要解决的四大历史任务,这四大历史任务可以作为分析"一带一路"理论创新和战略创新意图的框架。在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义后,本文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究竟会"威胁"还是支撑全球经济体系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是解决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的难题,"一带一路"倡议期望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会对全球经济体系构成系统性"威胁"。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促生有机性变革以满足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世界经济,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项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同发展的新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成贵 李春华
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宏大叙事的传统,海量信息给受众带来选择的困惑和无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要特别重视将理论话语转换为"大众话语"。由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增强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彩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既可以通过其思想来源得到展示,又可以借助其主要问题予以体现,也可以根据其理论精髓得以彰显。深入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其要点主要在于:从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从理论体系创立主体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挺
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搞好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思想;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兆雪 刘勋滕
举国欢庆,全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30周年。本文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这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荣平
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产生、基本内容及其实践历程,有助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等基于劳动分工思想形成的文化发展观科学正确,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指导方针,在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创新性成果。当前推行的文化发展政策供给改革,必将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性政策,既为解决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供需错配"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也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新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荣平
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产生、基本内容及其实践历程,有助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等基于劳动分工思想形成的文化发展观科学正确,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指导方针,在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创新性成果。当前推行的文化发展政策供给改革,必将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性政策,既为解决我国文化领域存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永庚
理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关系是探索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焦点问题之一。它们之间不是"不包含"和"包含"关系,而是内在统一关系,这需要从整体性上来理解,可以走"思想史"、理论与实践、哲学、"理论功能"等的整合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石河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建设、政策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研究中心。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均来自石河子大学;兼职人员4人,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和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均为教授。坚持教书育人。中心研究人员均来自一线教学岗位,多名教授、副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博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连杰 马东
新形势下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带来很多新问题。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代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模式、专业结构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其优化路向主要有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结合现实问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和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晶梅
增进教学互动是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把握互动式教学的内涵、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概论"课开展互动式教学法的基本策略: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艺术是互动式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并用是互动式教学成功实践的重要依托;实行兼顾过程的考核方式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激励。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爱明 薛华 杨芳
课堂实践教学覆盖面广、可行性强,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实践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实践?本文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角度,论述了课堂学生自主选题实践的动因、作用、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
课堂自主选题 实践 作用 做法 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涉及时段较长、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和社会改革发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探索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思考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历程和改革前景,是普通高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志伟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与探索。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广东,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前沿,更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产生地,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广东发展为中国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在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作出应有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提问式教学法研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元互动结合教学模式探究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与总结——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阻滞性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机制的构建——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对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与体会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西柏坡精神协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工作会议在西柏坡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