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5)
2023(5588)
2022(4541)
2021(4480)
2020(3551)
2019(8085)
2018(7689)
2017(14516)
2016(7504)
2015(8837)
2014(8567)
2013(8607)
2012(8256)
2011(7542)
2010(7275)
2009(6769)
2008(6684)
2007(5852)
2006(5168)
2005(4617)
作者
(19749)
(16649)
(16356)
(15820)
(10534)
(7829)
(7604)
(6466)
(6440)
(5922)
(5677)
(5436)
(5353)
(5206)
(5199)
(5017)
(4896)
(4748)
(4699)
(4405)
(4210)
(3893)
(3845)
(3818)
(3764)
(3700)
(3600)
(3403)
(3328)
(3219)
学科
(36948)
经济(36800)
方法(17479)
管理(16748)
(15254)
中国(14966)
(13183)
企业(13183)
数学(13179)
数学方法(13122)
(9810)
业经(9126)
(9085)
贸易(9080)
(8969)
(7960)
理论(7022)
(6692)
(6479)
关系(6172)
(5986)
农业(5857)
教育(5614)
(5376)
(5332)
(5197)
银行(5197)
(5123)
环境(4949)
社会(4899)
机构
大学(114583)
学院(110225)
(55543)
经济(54828)
研究(44037)
管理(39683)
理学(34134)
中国(34027)
理学院(33685)
管理学(33337)
管理学院(33100)
(24767)
(23868)
科学(22598)
(20987)
财经(19533)
经济学(19391)
研究所(19117)
中心(18451)
(18141)
经济学院(17388)
(16512)
北京(16458)
师范(16446)
(15281)
财经大学(14800)
社会(14309)
(13982)
师范大学(13823)
(13566)
基金
项目(72697)
科学(59282)
研究(56951)
基金(56217)
(48479)
国家(48068)
社会(42191)
科学基金(40930)
社会科(38905)
社会科学(38893)
基金项目(28387)
教育(26001)
(23314)
资助(22772)
自然(22411)
自然科(21944)
自然科学(21939)
自然科学基金(21630)
编号(21414)
(21289)
成果(19126)
(18750)
国家社会(18725)
中国(18702)
教育部(16861)
重点(16664)
(15915)
人文(15561)
(15001)
社科(14996)
期刊
(60028)
经济(60028)
研究(39058)
中国(23853)
(17340)
科学(16234)
学报(15531)
管理(15179)
教育(14631)
(13548)
大学(12985)
学学(11893)
财经(11112)
经济研究(11066)
(9801)
农业(9691)
(9348)
(9266)
金融(9266)
世界(9161)
问题(8468)
国际(8171)
技术(7431)
业经(6978)
(5940)
社会(5816)
图书(5533)
(5198)
技术经济(5123)
(5062)
共检索到171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世彬  王许可  周小亮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与核心,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本思想体系,也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结合我国当代实际,同时辩证地批判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人本思想,汲取我国传统人本思想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其不仅是新时代引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撑,也为深陷社会矛盾和经济低迷困局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明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双百方针"的提出,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民主建设的序幕。"双百方针"全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基本内涵:确保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多样性,尊重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平等对话,坚持巩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逻辑起点。坚持"双百方针",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体现了深刻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民生发展,把民生发展建立在文明发展的基点上;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来审视,注重民生发展的主体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三是在发展民生主线上,突出就业、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四是在发展民生的方略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资本的作用、发展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因而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所有制形式创新,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能使劳动者分享剩余价值,共同富裕,因而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社会主义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以人民为中心"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与目标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成熟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根本遵循。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新时代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瑞龙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研究范式的演变经济学是特别讲究逻辑的,观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观点背后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家谈了很多,但是理论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它的方法论是什么?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承认,在过去40年里,我们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尽管我们大家都很努力,但理论的进展还不够。过去40年经济学研究范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苏联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在中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读大学的时候,学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目的是分析和总结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论证它的基本规律。从新中国历史来看,党在过渡时期提出的“一化三改”总路线和总任务引导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把自己的符号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原点。尽管“一化三改”总路线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但在其过程中已经产生或提出了许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命题,而圆满和成功回答这些命题,往往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但问题的产生和提出则是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斗争的伟大贡献。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金民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当今时代本质及其阶段特征、当代世界大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态势及其发展前景的深刻剖析和科学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提升,是当代中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及其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判断和深度回答,同时也是对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及其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和系统解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理论创新的逻辑基点与实践基础在于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战略思维为理论支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实践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以法治建设为主要依托、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了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辟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迎联  李炳炎  
立足于马克思确立《资本论》逻辑主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新时代发展的目标和特征,"需要价值"及其运动转化的范畴体系应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需要价值"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其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所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实现这一目的手段之间的联系。以需要价值为核心范畴,探讨其运动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中间范畴,形成逻辑主线可以构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历史与思想、理论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提出的发展命题出发,到提出破解这一命题的新发展理念及相关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再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怎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造怎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到为此需要怎样的制度和秩序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最后回答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上内容形成了严整科学的逻辑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建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的有机融合体,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重逻辑: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抽象的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的融合体,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客观的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的融合体;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性质与市场经济体制本质的相互嵌入、交叉渗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与体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融合的融合体;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更好地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诗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意蕴深刻的辩证法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其发展过程中贯穿着“扬弃”的辩证精神,学习和发扬符合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历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历史基调的奠定、曲折探索以及起承转折,诠释马克思主义扬弃观对中国实际的运用和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小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形成,再到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重大飞跃。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习近平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