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6)
- 2023(7878)
- 2022(6381)
- 2021(6290)
- 2020(4873)
- 2019(11117)
- 2018(10685)
- 2017(19704)
- 2016(10578)
- 2015(12226)
- 2014(11759)
- 2013(11696)
- 2012(11126)
- 2011(10436)
- 2010(10341)
- 2009(9648)
- 2008(9571)
- 2007(8522)
- 2006(7676)
- 2005(6834)
- 学科
- 济(47724)
- 经济(47567)
- 管理(24323)
- 业(22172)
- 方法(19936)
- 中国(17654)
- 企(17325)
- 企业(17325)
- 数学(15899)
- 数学方法(15755)
- 农(14354)
- 业经(11433)
- 贸(11030)
- 贸易(11024)
- 易(10823)
- 学(10803)
- 农业(9153)
- 制(8981)
- 财(8893)
- 和(8812)
- 理论(8237)
- 地方(7569)
- 环境(7490)
- 银(7354)
- 银行(7334)
- 发(7239)
- 行(7182)
- 融(7105)
- 金融(7101)
- 关系(6792)
- 机构
- 大学(161991)
- 学院(157940)
- 济(70890)
- 经济(69778)
- 研究(63681)
- 管理(54064)
- 中国(47766)
- 理学(46492)
- 理学院(45813)
- 管理学(45018)
- 管理学院(44720)
- 科学(37521)
- 京(35581)
- 所(32398)
- 财(31352)
- 研究所(29821)
- 农(26862)
- 中心(26734)
- 财经(25379)
- 经济学(23951)
- 范(23561)
- 经(23393)
- 师范(23352)
- 北京(23132)
- 院(22550)
- 江(22417)
- 业大(21652)
- 经济学院(21526)
- 农业(21119)
- 科学院(19734)
- 基金
- 项目(105785)
- 科学(84595)
- 基金(79388)
- 研究(78678)
- 家(70458)
- 国家(69919)
- 科学基金(58228)
- 社会(53979)
- 社会科(49969)
- 社会科学(49952)
- 基金项目(40698)
- 省(37236)
- 教育(36139)
- 自然(35149)
- 自然科(34350)
- 自然科学(34337)
- 自然科学基金(33774)
- 划(33678)
- 资助(32017)
- 编号(30043)
- 成果(26448)
- 部(25464)
- 重点(25047)
- 发(23771)
- 中国(23553)
- 国家社会(23341)
- 教育部(21965)
- 课题(21907)
- 创(21727)
- 性(20490)
共检索到242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飞 祝黄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生成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功能,但也同时遭遇三大主要挑战,伴随经济全球化并行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时刻没有停歇,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从来没有停止,网络化时代海量信息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受众的思想意识。如何确保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掌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建设的实现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二重化的存在方式。从认识来源角度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形态的反映,是第二位的东西。但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形态的建设过程来看,意识形态又具有能动作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坚强意志。认真学习和领会《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命题,运用《资本论》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国高等学校要真正做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加...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宿宁文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一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极为重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阵地,如何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其中,成为每位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扬
作为奠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资本论》,具有与西欧历史环境和革命斗争相适应的革命逻辑和相应的意识形态功能。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习、研究《资本论》不仅要接受《资本论》文本具有的革命逻辑,还要根据变化了的历史环境和《资本论》的理论内涵,实现由革命向建设的认知逻辑转换、由斗争向发展的意识形态功能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以《资本论》的建设逻辑为指导,更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逻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美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具有深刻的背景及涵盖的内容,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彰显"文化软实力"、构建强国文化、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时代产物。从内容上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推动和繁荣文化产业的融合统一。究其价值取向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滋养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执政文化思想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会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传承、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四个角度探索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会计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红杰
实践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实践唯物史观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制度完善要求,着重研究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化解机制、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具体路径、更好实现公有产权的途径和机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以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功能耦合等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成为统一的整体。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庄尚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迫使资本主义体系演化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审计制度),用于维护资本积累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积累理论、产权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与国家理论,从维护资本积累稳定性的层面深化对审计制度功能的理论认识,探讨不同类别的审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维护资本积累稳定性层面所具有的一致性。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现有关于审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为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言君 程昊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重要讲话,从中国发展并引领全球合作共赢看,其意义的重大深远,主要在于定位了三重历史地位:在世界文明横向比较上,是彰显中华文明特色、风格和气派的经济理论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导思想上,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日臻成熟的经济理论体系;在全球治理走向上,是引领全球建构合作共赢世界的经济理论旗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言君 程昊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重要讲话,从中国发展并引领全球合作共赢看,其意义的重大深远,主要在于定位了三重历史地位:在世界文明横向比较上,是彰显中华文明特色、风格和气派的经济理论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导思想上,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日臻成熟的经济理论体系;在全球治理走向上,是引领全球建构合作共赢世界的经济理论旗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推动文化创新,自觉形成大学的"文化个性"。注重可持续发展,形成精神动力,自觉强化大学的"文化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秀人才,自觉实现大学的"文化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他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
关键词:
文化个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杜人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化,有助于打破西方经济理论话语霸权,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影响力;有助于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认识误区;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繁荣发展,并使之充满生机活力。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化,有必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学术研究国际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传播渠道国际化;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践成果国际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肖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有别于中国传统伦理学、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伦理学新形态。从发展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中国化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结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指导、伦理资源整合、实践"问题集"求解、"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共建等方面实现"立体推进"。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伦理学 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