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1)
- 2023(11509)
- 2022(9660)
- 2021(9038)
- 2020(7595)
- 2019(17183)
- 2018(16975)
- 2017(31541)
- 2016(17224)
- 2015(19685)
- 2014(19676)
- 2013(19308)
- 2012(18091)
- 2011(16593)
- 2010(16427)
- 2009(15669)
- 2008(15416)
- 2007(13773)
- 2006(12421)
- 2005(11405)
- 学科
- 济(69779)
- 经济(69598)
- 管理(51317)
- 业(44485)
- 企(37604)
- 企业(37604)
- 方法(28237)
- 中国(23873)
- 数学(23151)
- 数学方法(22891)
- 财(20552)
- 制(19666)
- 农(19510)
- 业经(16708)
- 学(15287)
- 体(14212)
- 贸(14021)
- 贸易(14008)
- 易(13725)
- 银(13143)
- 银行(13114)
- 行(12675)
- 理论(12394)
- 融(12169)
- 金融(12162)
- 农业(11963)
- 和(11901)
- 地方(11832)
- 环境(10901)
- 务(10851)
- 机构
- 大学(250857)
- 学院(245888)
- 济(107553)
- 经济(105456)
- 研究(92898)
- 管理(89396)
- 理学(75902)
- 理学院(74978)
- 管理学(73768)
- 管理学院(73290)
- 中国(72437)
- 京(54672)
- 科学(53293)
- 财(52805)
- 所(46956)
- 研究所(42386)
- 中心(41150)
- 农(40803)
- 财经(40790)
- 江(37760)
- 经(37201)
- 北京(34976)
- 经济学(34782)
- 业大(33924)
- 院(33662)
- 范(32810)
- 师范(32464)
- 农业(31788)
- 经济学院(31014)
- 财经大学(30324)
- 基金
- 项目(162154)
- 科学(128661)
- 研究(120062)
- 基金(120059)
- 家(105936)
- 国家(105093)
- 科学基金(88703)
- 社会(80339)
- 社会科(75300)
- 社会科学(75281)
- 基金项目(62011)
- 省(59546)
- 教育(55489)
- 自然(54599)
- 自然科(53367)
- 自然科学(53347)
- 自然科学基金(52429)
- 划(51964)
- 资助(49145)
- 编号(46442)
- 成果(40393)
- 部(38208)
- 重点(37416)
- 制(34796)
- 国家社会(34452)
- 发(34424)
- 课题(33942)
- 创(33340)
- 教育部(33120)
- 中国(32094)
共检索到390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卫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素之一,构成特有的分配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分配理论的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分配制度体系的构建上分了三个层次(三次分配),这是适合我国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要求,这一制度体系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活力。三次分配的构建主要指:按劳分配是主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运用再分配调节,能够更好地扬优抑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是分配总体的必备手段;第三次分配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补充。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其内涵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结合,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这一分配制度是同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刘惠文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需要正视过去由分配制度造成并长期存在的初次分配不合理现象,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分配关系,使劳动力生产耗费补偿成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制度,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市场规则严格管理,确保民生保障和改善与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同步获得提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南平 蒋海曦
在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是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目的性及创立过程的长期性、艰苦性、开创性。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贯穿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必须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及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也为全世界劳苦大众作贡献,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昭示着世界各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分配制度的重要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改革开放40年来,学界和实际部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进行了不懈探索,已有的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安排既要体现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要求,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规定性。据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即在公有制经济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覆盖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的各种生产要素也要贯彻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承训
本文采用综合重度指数分析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因子和改革的重点,揭示出主要由于初次分配中的不平等造成新剪刀差的趋势,找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难点在于初次分配制度。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若干重大问题,以初次分配为重点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分配格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从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角度出发,谈道路自信的深刻内涵。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以历史经验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出发点,从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国特色道路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三个维度来分析新时代道路自信,社会主义适合中国是道路的社会主义历史起点,近代以来一系列曲折探索是道路的中国特色,以人为本是中国道路的初心和不懈的价值追求。中国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信笃定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中国人民更有理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道路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艰苦奋斗而顽强拼搏。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家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它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制度属性。这种制度属性能够规定和确保中国法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能够体现出法治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之时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决定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根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生产关系,重要制度保障法治体系服务于各方面治理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体系不仅是制度体系的规范文本表达,也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的法治保障,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华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体系涵盖了十三项制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位列其中。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科学特征,并以此为参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视域、转型国家体制变迁的全球视域、科学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关联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葛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探索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倾听时代声音,直面现实,从全局角度做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议题。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专项议题来研究,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国家治理从空间范围来讲包括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中国依然坚决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努力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朝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锐
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刻。学术理论界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确立的重大意义、内涵、特征和优势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今后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以期该项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存在补新民主主义课的因素;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放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不能混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内容;"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容混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营和个体经济,但私营和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应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应分清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论同唯生产力标准和唯生产力论的区别;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期刊] 改革
[作者]
常修泽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若干深层问题。在此,提出三个问题与学术界讨论。一、如何从"人本体制"的层面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